APP下载

对知识产权法学教改的反思分析

2020-12-02田妍妍

法制与社会 2020年33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反思教学改革

摘 要 在我国,知识产权作为新兴专业,既涉及實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公法与私法的结合,同时涉及到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科学科等知识,既有立法实践,也有执法、司法实践;既有国内实践也有国际实践,但我国的大学知识产权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对知识产权法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法研究有限。本文即对目前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知识产权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知识产权法 教学改革 反思

基金项目: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18年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产权法总论》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田妍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253

一、知识产权法课程的特点

知识产权法作为当今时代最与时俱进的法学部门法之一,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在现阶段,知识产权法课程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开设的法学必修课以及其他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之一。知识产权法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一)专业性强

除了传统的调整对象典型如著作权、商标、专利外,还有一些边缘保护对象如数据库、域名、计算机软件等,与市场经济联系紧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新客体不断涌现,比如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都对传统的知识产权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二)综合性强

知识产权法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英语、管理学、经济学、理工科等学科知识,事实上,单一的本科学历不能实现知识产权的专业性目标要求。

(三)内容庞杂且变化极快

知识产权课程既有私法规则,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内容、也有程序法要求,民法、刑法、行政法相关制度混杂,而且形成分割的子部门法,如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另外目前在我国,上述子部门法几乎平均8-10年就会进行一次修改,可见知识产权法的与时俱进性。

二、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法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要,知识产权越来越被更多的个人和企业重视,各高校也都有知识产权课程,有些学生在教育部的批准下,还设立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经过本世纪十几年的发展,培养出了很多的知识产权人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精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知识产权方向体现不足,没有考虑到市场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没有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明确,也有部分应用型高校在法学专业转型和办学特色上没有明确思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虽将知识产权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写出,但是没有配套课程体系,或者课程体系不科学,没有真正体现知识产权专业所需的精准知识[1]。

(二)知识产权法课程设置不科学

很多高校的知识产权法学课程仅为学期课,无论学分还是学时,远不能与传统的民法、刑法、诉讼法等相比。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即使学习了知识产权法课程,也无法达到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的标准,导致最后并没有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就业方向。

(三)知识产权方向的教学师资力量匮乏,梯队层次不合理

很多高校的专业知识产权教师数量不足,科研力量薄弱,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民法老师兼任,真正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的教师不是很多,导致很多老师实际上不能很好地胜任知识产权教学工作,教学和科研队伍层次也不合理。

(四)知识产权法学的教学方法未跟上教学需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外乎两种,偏重纯粹的理论灌输的理论讲授法和对案例讨论、诱导式发问的案例分析法,但这两种教学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理论讲授法,通常是纯粹的理论化教学,学生们缺乏对实际的认知,并且理论也很难与实践相结合,甚至连老师们有时候对很多实践操作也知之甚少,基本没有知识产权的从业经验,对专利申请、专利检索、商标注册、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等常见问题主要都停留在书本基本知识的层面。案例教学法,教师们主要是介绍案例,介绍分析思路,学生们对理论的学习是不系统的。虽然很多高校都高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旗号,鉴于教师们自己都难以做到二者的融会贯通,所以实践中效果很差。

三、对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的反思

(一)知识产权法教学的应然性反思

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明白,我们对知识产权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并不意味着把传统的教学内容全部摒弃去讲授其他的知识。教学改革就是要求教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将部门法梳理总结,提炼出共性和特性,设计出原理篇、制度篇、实务篇等,原理篇讲授各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制度篇讲授我国对各部门法的现有规定以及制度分析,实务篇讲授各部门在实务操作中的步骤、技巧和策略等,这样才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通过这样设计,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系统的、贯通的,而不是割裂的、分散的。

另外,对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改革的侧重点方向一定要把握精准。要注重知识产权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产业转化和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以及著作权登记、具体的专利检索分析、专利代理、商标检索分析、商标申请等。实际上,高校可以引进和培养增加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建立高水平、多层次、多元化的模拟实验室,购买相应软件,让学生有条件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模拟专利申请、模拟专利交易、模拟商标许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实训等[2]。总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多维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有个性、有创新并且紧贴时代发展的高层次服务型知识产权人才。

(二)知识产权法教学的实然性反思

在实践中,为了解决知识产权师资缺乏的问题,有一些高校花重金聘请知识产权法官、律师、专利代理人以及企业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等讲授实践教学课程,或带领部分学生去公检法或者企业实习,有一些效果是不错的,但也有很多由于人员、经费所限,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实际上,上述只是微观的改革,在宏观层面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高校的自主措施,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模式。美国政府规定,美国的高校必须要设置技术转让管理机构或者基金会,这些机构也享有很大的自主权,这就极大地激发了高校研究的积极性,并且主要采取类似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目的在于能将专利尽快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实际上也推动了专利转化成实际效果的进程,比如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实施许可将专利允许企业使用,把有关条款写在相关协议中,而且高校技术许可办公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有许可回收权,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推进工作获得客观的技术收益[3]。另外,在高校中工作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们可以主持涉及技术转让的中心工作,甚至可以邀请学校外部人士参与,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自负盈亏。

知识产权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工科背景。比如在美国,知识产权专业最好具有工学学位和硕士学位,才成为合格的知识产权律师,而且在知识产权诉讼中,成员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比如专业律师、一般律师、工程师等,才能组建一个优秀的律师团队。

四、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改革的思考

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取得更好的改革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做法:

(一)明确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目标

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统管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既着眼于现实需要,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既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学分要求,又要重视实践类课程的安排、考核和教学效果。比如在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过程中,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产权法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那么在教学内容上要设计有充分的相关学科的学习。既让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又能突出较强的专业性。同时还要注意高校知识产权高层次战略合作的设计和制度安排,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向国际化、高端化、精准化方向服务,突出知识产权制度对战略性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导和扶持[4]。

(二)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精神

知识产权法教学尤其要求调动学生自身的参与程度。比如涉及技术操作的专利申请、专利检索、专利审查,学生必须主动介入到这些实践程序中来,光靠课堂讲授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另外学生也要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双创竞赛、课题调研等,强化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当然这对高校教师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指导又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充实知识产权教学队伍

虽然知识产权法课程的教学力量有些薄弱,但是可以通过增加师资、系统培训的方式促进教师梯队的成长。比如扩大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对知识产权专业的教师进行扩招,并且对知识产权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或者在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学过程中,需要聘请实务界的人士进行课程教学,保证教学理论走在时代的前沿。

(四)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知识产权法教学,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课外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法律研究能力、文书写作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重视本土化和传统的方法,还要重视第二第三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还要积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还要倡导问题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观摩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因为课程本身的特点,知识产权法教学内容要基于教材,同时也要跳出教材,尤其要多关注学术前沿问题,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五)提供多样化实践场所

很多高校会与当地的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这些机构建立法学实践教学基地,但是还可以拓宽思路,比如在政府有关知识产权管理机关、高新技术企业创意园或者孵化中心、示范区、知识产权中介结构、对口企业等均可建立实训基地。

总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也要求高校必须坚持保证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与国情、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重视理论基础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国际化、专业化、精准化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丽荣.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目前知识产权服务内容为视角[J].教育现代化,2020(49).

[2] 史玲.知识产权法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纳税,2017(26).

[3] 彭芳.美国高校知识产权教学对我国的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

[4] 郭洪波.高校提升知识产权法教学质量探析[J].知识经济,2020(6).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法反思教学改革
简析知识产权法中的民法基本原则应用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关系探讨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探析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关系
基于不同层次的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