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运用莫囿于经验的理解
——由两道测试题的争议引发的思考
2020-12-02石荣生
石荣生
上学期,在组织教师进行期终阅卷时,不少教师对一年级和六年级试卷上的两道题出现了争议。
【题目再现】
1.一年级选择题:“10 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到右数,乐乐在第8 个,乐乐的左边有几人?”
(给出①2 人②7 人③8 人三个选项)
2.六年级填空题:“长方体的右侧面面积是12 平方厘米,前面面积是8 平方厘米,上面面积是6 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厘米、( )厘米、( )厘米。”
【观点争议】
对一年级这道选择题,存在两种意见:一是题目中乐乐的左边有几人,这里“左边”是以谁为观察主体?是乐乐的左边呢?还是队伍外面人的左边呢?经验告诉我们教师,方向和方位本身存在其相对性,因此,在教学方向和方位时,教师常强调类似“以谁为观察点”“站在某某方向”等限制条件,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唯一性。鉴于教师这样的认知经验,此题便有两个选项了,即如果以乐乐的左边算(乐乐是观察人),那么,乐乐左边应该有2 人,如果以队伍外面人的左边算(队伍外面人为观察点),那么,乐乐的左边就应该是7 人。因此,评分标准应是选①、②都可以。同时,教师还认为,苏教版教材在编写“位置与方向”时,为减轻学生“左右”认知上的困难,新编教材在提供情境图素材时,用无生命的素材来替代以前的人物情境图。
对六年级填空题,“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厘米、( )厘米、( )厘米”。一部分教师认为,括号中数字依次仅能按(2)(3)(4)顺序来填。因为,经验告诉他,题中既然有“分别”二字,就要一一对应填。而从题目中第一个条件:“右侧面面积是12 平方厘米”无法确定右侧面的两个邻边是哪两个数字,只有再结合第二个条件“前面面积是8 平方厘米”或“上面是6 平方厘米”,推出这个长方体的右侧面是3×4,前面是2×4,上面是2×3。与此同时,教师还认为,“侧面”一般是代表长方体的宽与高,“前面”一般是代表长方体的长和高,“上面”一般代表长方体的长和宽。根据教师上面的认知经验和长方体面与棱的特点,教师自然可以推断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为2厘米、3 厘米和4 厘米。正如教师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按照题目中给定的条件推断出来的,长、宽、高的长度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改变,要对号入座。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2”、“3”、“4”三个数字可以不按顺序填,原因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是相对的,关键要看这个长方体是怎样摆放的,不给出图,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就不能确定。如果给出图了,一般把左、右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前、后方向的叫做“宽”,上、下方向的叫做“高”。
【我的思考】
1.跳出经验的窠臼,莫为“左右”所左右。
翻阅一年级不同版本修订后的教材,认识左右单元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均没有人物。这样的编排确实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也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争议。笔者以为,此题虽然提供的是乐乐和小朋友排队情境图,但不能囿于已有的认知经验,认为此题少了“以谁为观察点”这一条件的限制,从而认为选项的不确定性。题目中的“从左到右”,就是一种规定,即无论以谁为观察点,都要遵循从各自的左到右来观察和推断。如本题,若以情境图之外的人为观察者,“10 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到右数,乐乐在第8 个”(见下图)。
题中的“从左到右”也应按观察者的左右来推断,那么,题中“乐乐的左边”中的“左”也应该以观察者的“左”为算,即乐乐的左边有7 个小朋友。如果以队伍中乐乐为观察者,题中的“从左到右”应按乐乐的左右来推断,那么,题中的“乐乐的左边”中的“左”也应该以乐乐的“左”为算。这样得出乐乐的左边还是有7 个小朋友的结论(如下图)。
再想下去,由于题目中站队总人数确定了,“从左到右,乐乐排在第8 个”就显然确定了乐乐的左右人数,这个数字不会以谁为观察者改变而改变。
2.立足概念规定的本质,莫让表层的认知成为一种惯性。
关于长方体长、宽、高和长方体的几个面的名称规定,笔者也翻阅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和相应的参考书,均没有明确的定义。苏教版教材关于对长、宽、高名称的引出,是通过棱的介绍自然引入的。如教材说“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这里的“分别”是一种相对,长、宽、高是并列的关系,犹如长方形的长和宽,当规定长方形的一条边为长(长边或短边)时,另一条邻边就是宽。而长方体的六个面的名称,也是基于人们的认知习惯。如,一般以面对观察者的这一面为前面,其对面就是后面;同样的,观察者右面的这一面为右侧面,其相对的那一面为左侧面。笔者要说的是,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的几个面,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研究长方体的一些特征。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组成、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长方体的棱长特征等,孤立地研究长方体的长(或宽和高)和前面(或上面和右面)的特点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同一个长方体,由于摆放不同,它的长、宽、高和几个面的名称,可能会因为人们认知习惯而改变,但这并不影响对这个长方体结构特征的研究。如,试题中表述“长方体的右侧面面积是12 平方厘米……”,如果改变这个长方体摆放位置,按照我们认知习惯,这个“右侧面”可能就会成为上、下面或前、后面,与此就会带来长、宽、高的改变。题目之所以说“右侧面是12 平方厘米”是为了更清楚地表述其他几个面。也就是说,本题的用意是让学生根据长方体面与棱的特征,推出这个长方体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个棱的长度是2厘米、3 厘米和4 厘米,至于谁为长、宽或高,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指向或统一一个标准即可。
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要立足于概念规定背后本质的意义和价值,谨防思维定势和固有的认知经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