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性练习,让学生跳出知识学数学

2020-12-02孙贵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瓶底锐角三角思考问题

孙贵合

如果离开了知识本身,数学一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如何能够跳出知识呢?知识本身是一个结果,除了对于考试,可能在学生的一生中,很少能用到了。比如我们学习的《圆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等,认真回忆一下,除了在课堂中,在生活上我们什么时候用到过?虽然知识很少能用到,但在学习过程中所收获的动手能力、数学思想、学习经验,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当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可以把它转化成以前解决的问题;看到一件事情,能够快速地分析出与哪些信息有内部的联系等等。可见表面看起来不重要的学习过程,却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林清玄正是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于残花片叶中发出无限的哲思;史铁生独对地坛,沉默不语,悟出生死的真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真正从人的发展角度去思考教学,就能够跳出知识教数学了,学生也就能够跳出知识学数学了。

案例一:《数对》。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更多的教师注重到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以及纵向知识之间的联系:一个数字,可以表示线上的位置;两个数字,可以表示面上的位置;三个数字,可以表示体上的位置;以及数对的产生、感受数对的作用等等。但数对又与哪些知识有内部的联系,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和实践。于是在课后练习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12,括号里的两个数所组成的数对,在网格图上连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相信很多教师看到这道题目也是先想一想再给出答案。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学生思考数对的位置,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思考数对所表示的点连在一起的图形时,即是“数与形”在学生头脑中真正的建立联系。当然还可以出:()×()=12,括号里的两个数所组成的数对,在网格图上连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相信教师们看到这道题目,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点连在一起的样子,是因为这是六年级正反比例中的教学内容,等学生到六年级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自然感受到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们都知道,只是没有考虑教学知识以外的内容,当我们能够用心去考虑知识之外的内部联系时,我们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有了新意,同时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知识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不光加法、乘法能够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减法和除法也可以建立这样的联系。

通过这道题不难发现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只有用心去理解,才能够发现,也只有教师发现,学生才能够感受。

教材中提到了“数与形”,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的思考也就深入了,其实除了“数与形”两种不同领域的知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之外,在数学教学中,还能够找到很多的联系,这就像史宁中教授所提出的,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同样这也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做到,如果教师都做不到,怎么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呢?这种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联系的用时不能过长,用力不能过重,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案例二:《三角形分类》。

本节课涉及两个知识点:按边分和按角分。如何能够把按边分与按角分有机整合在一起呢?于是很多教师便结合三角形的特点,得出了很多新的名称: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名称放在一起,就是知识内在联系在一起了吗?我想不是这样简单的,应该抓住知识内部建立联系,即使学生现在还不够清楚明白,但等到将来再次接触这一部分相关知识时,能够很快地与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虽然今天没有感受到它的作用,但为学生的后续发展,以及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也是功不可没的。于是在课堂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生:等边三角形。

师:还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生:锐角三角形。

师:如果把三角形的两条边延长,它会变成一个什么三角形?

生:还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

师:如果我再延长呢?

生:还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

师: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上面的角在不断地变小,而下面的两个角在不断地变大。

师:那你们说,下面的两个角,不断变大再变大,最大能到多少度?

生:89.9°。

师:要是再大呢?

生:89.99°。

师:你们为什么不说90°?

生:不可能到90°,要是90°,左边和右边就平行了,就不能围成三角形了。

(培养空间观念的同时,为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打下基础)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锐角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师:为什么都是锐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呢?难道就没有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吗?

生:刚才总在延长,要是缩短一下试试呢?

师:缩短一下,还真的有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看来我们思考问题时,有时还要换个方向。

【思考:换个方向思考问题很重要,成人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很多时候都会停下来去做点别的工作,然后换个思考方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有人用苍蝇和蜜蜂做过对比实验,分别把数量相等的蜜蜂和苍蝇装到同一个玻璃瓶里面,然后将玻璃瓶平放,瓶底朝着窗户光亮的方向,瓶口是敞开的。因为昆虫都有趋光性,很快,实验者就看到蜜蜂都聚集在瓶底,企图找到出路,它们不断地撞击瓶底,直到最后筋疲力尽,累死在瓶子里;而那些苍蝇,在最开始也都聚集到瓶底处,撞击几次后,就开始在瓶子里盘旋,向另一个方向飞去,不到两分钟,就纷纷找到瓶口,四散飞走了。

蜜蜂的命运固然可悲,但其反映出来的问题却耐人寻味,蜜蜂在判断出口的方向时,只是凭借过往的“经验”按照一个方向思考问题,经验告诉它光亮处才有可能是出口,墨守成规、生搬硬套才是这起蜜蜂“惨剧”的主要原因。而苍蝇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在遇到困难时懂得掉头,换个方向思考,所以换个方向去思考问题非常重要。现实中不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形吗?固执己见、经验主义、被惯性思维严重束缚而不自知。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过程中,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会面临各种情形的改变或者不确定的状态,如果不能因发展变化而进行创新和改变,很可能终将被淘汰。最好的应对方法就如同那些苍蝇一样,敏锐地在变化中找到发展的新途径,既然无法预测变化的发生,那就需要掌握随机应变的本领,在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这样才能取得主动,走向成功。通过一个简单的练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多角度思考问题,是非常值得的。】

师:那你看这些三角形在一起像什么图案?

生:像金字塔、像屋顶……

师:你们看,和这个像不像?

师:这是2008年西班牙世博会主题馆水塔馆,让我们共同期待世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

【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时,更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看过之后,可能有些教师已经忘记本节课的主题,联系让学习更深刻,深刻在哪里?其实内在联系已经在悄然发生着,只是我并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您也没有发现呢?这就是一种教师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常教低年级的教师,过几年连高年级的题都不太会做了;小学教师教几年会发现,中学的题已经不会做了;教几年中学下来,会发现小学的题和高中的题不会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我们过多地关注所教学内容,而对于非主要教学内容已经不再看、不再学了,自然时间一长便忘记了。小学教师看到这幅图没有什么感觉,但如果把这幅图给中学数学教师看,他一定会说,这节课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到中学时,学生再次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一定会用到这幅图,只是今天的图片比较特殊,到中学还会穿插不等边三角形,认真观察这幅图不难发现:直角三角形具有勾股定理,即a2+b2=c2,而所有的锐角三角形a2+b2>c2。只有这样的分类方法,才是真正地把三角形按角分、按边分,从知识体系上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有的教师会说,这么难的知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得了?学生一定是接受不了的,而且这些知识我也不会讲,我希望等到有一天,学生来到中学,再次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看到这幅图时,能够想到“这幅图我见过”就可以了,使学生把小学所学的知识与中学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通过一两道简单的练习,使学生由关注知识到感悟思想,由关注知识到体验过程,由关注知识到积累经验,由关注知识到发现本质。这样学生才能跳出知识学数学。

猜你喜欢

瓶底锐角三角思考问题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上)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锐角三角函数》拓展精练
最是春花烂漫时
黑暗中寻找光明
按图索骥
口香糖瓶的改进
把“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