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民族院校线上教学研究

2020-12-02李安辉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族新冠疫情

李安辉,邓 婕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了避免因人员流动引发交叉感染,保障师生的安全,各高校按照中央应对新冠状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与《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方针,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组织了有史以来规模宏大、范围广泛、历时长久、上课人数多、覆盖各学科与各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学校教育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是相关部门与学校在特殊时期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保障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变化与教育方式调适的体现。“教育生态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通过改变环境来适应,而是通过自身的变革来适应。”[1]本文主要以民族院校为考察对象,通过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实践和6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阐述新冠疫情防控中民族院校线上教学的主要做法,揭示现阶段其面临的新情况与存在的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推进高校线上教学常态化以及提高教学治理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民族院校线上教学举措

近年来,民族院校主要采取现场教学传统方式为主,以线上教学“云课堂”为辅助的教学方式。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倒逼教学改革,成为学校教育线上教学普及化与常态化的一个重要拐点。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中央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与教育部的通知,发布了《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稳妥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各民族院校积极布署在线网络教学工作,发布了相关文件,如中南民族大学发布了《关于延期开学期间在线教学工作操作方案》《特殊时期在线教学服务指南》《在线课程资源及平台情况》《学银在线可引用慕课参考课单》等学科,积极创建MOOC 交流群进行在线辅导与答疑,为线上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民族院校线上教学开始时间较早

国家民委直属民族院校以网课教学形式开始线上教学时间较早。6所民族院校线上教学开始时间在2月17日至3月2日之间。如地处新冠疫情一线武汉重灾区的中南民族大学按原计划开学时间于2月17日开始网络在线教学。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于2月24日开始线上教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大连民族大学网络在线教学开始于3月2日。

(二)线上教学服务平台多样

民族院校利用的线上教学服务平台主要有QQ 群、微信群、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企业微信等一系列软件平台。这些软件平台便于课堂教学与师生交流。据调查了解,QQ 直播、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学习通等利用率较高,运用较广。

(三)线上课程资源平台丰富

网络教学的课程资源平台主要有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平台、智慧职教平台、学堂在线平台、超星尔雅及学银在线平台、智慧树网、学习强国、武汉大学“珞珈在线”等众多网络教学平台。

(四)线上教学模式多元

民族院校主要采取网络在线“云课堂”教学形式。据调查了解,各学校上课形式主要为视频与音频直播、录播在线教育授课为主,以答疑辅导和线上作业为辅的教育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屏幕分享加语音、视频通话的方式。主要集中在腾讯会议、微信、QQ平台,通过分享ppt、文档、视频等形式,方便师生互动交流与答疑解惑。二是网络课程直播。老师通过网络平台的直播、视频功能在线上课,学生可发送弹幕随时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三是空中课堂。主要通过随堂测试、语音与文字回答、模拟举手、白板集成等强大的教学功能方便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四是录播视频课。录播视频课可多次回放,同学们通过观看老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以及根据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要求学习。

(五)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价值

在线教学最显著的优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能贯彻教育部与相关部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方针,既能按时开展教学工作,又可以让师生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减少因人员聚集而传染的机率。相对于传统课堂面授方式,网络教学受时空限制相对较小,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最佳选择。同时,疫情防控期中居家隔离所开展的在线教学,契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个核心命题,是生活教育的真实写照。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对课程与生活、教育与生活提出:“在经验中,任何科目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或不可取代的功能,都标志着对生活的独有的充实。”“在教育中,唯一能确定的是:人们传授科学给学生,目的是使科学在学生的生活中成为目的本身,即某种因为对生活经验作出贡献而有价值的东西。”[2]突发的疫情与防控,让老师和学生居家学习、在线教学,“从做中学”,从经验中不断改造教育方法。在线教育即日常生活,在线教育即学习,在线教育即网络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笔者在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时,从学生上课截屏记录发现,有的同学在线学习时,因疫情期间全民在家,学生家长或兄弟姐妹一同学习情况不在少数。在线教学不仅对学生,对于学生的家庭成员同样成为日常生活。因此,不能小觑在线教学对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的价值与影响。

二、线上教学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在线教学对老师和学生在居家隔离条件下相对方便与快捷。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线上教学可以说是成功与有效的,较好地处理了疫情防控居家隔离与正常教学的关系。民族院校积极运用在线教学,明显减少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避免了现场教学所带来的疫情风险,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然而,在线上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网络基础相对落后、部分学校在线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等原因,网络在线教学面临一系列新情况与新问题,亟待引起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

(一)网络硬件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首先,学生的网络问题。因寒假绝大部分学生回到了家乡,而民族院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民族地区,有60%以上学生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西北、西南地区以及中部的山林地带。不同地区甚至是同一省份不同的县市网络环境差异较大。一些居住在乡村、山区以及偏远或边疆地区的师生受网络条件、网络教学设备的影响较大。调查过程中,家乡在这些地方的学生反映网络不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下属的乡镇,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市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托克托县,湖北省一州两县,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永顺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平南县、临桂县,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等等。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是手机上网课,网络与流量随时切换上课。有部分学生因家里没有网络只能用手机流量上网。据西藏昌都洛隆县的学生反映家里没有WiFi都是去亲戚家上网课。青海有学生反映,上课需要去邻居家蹭网。有个别学生虽然手机可以用流量,但因家乡信号不好只能寻找信号之后在室外上网。网络热传的西藏学生在雪地寻找手机网络、在海拔4580米的雪山上上网课等情况在多处民族地区存在。如内蒙古呼伦贝尔有一位牧民家中有9800亩草场,为了孩子上网课举家搬迁;湖北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偏远山区有学生为了上网课需要在山上搭棚建“云教室”。有一位学生反映“对网课困难总结八个字:为难老师,难为同学。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条件可以畅通无阻的上网,我所在的宜昌五峰县的农村学生要早上起很早去寻找信号很好的地方,为了上课,家里的爷爷还在山上搭起了棚子,真的看了很让人心酸。”

其次,授课老师的网络问题。因放寒假,有部分老师回到乡下。乡村的网络信号不及城市。新冠疫情爆发与封城隔离是突发事件,有的老师没有随身携带电脑回家,手机上网在软件选择与平台资源分享等方面有局限性,影响网课质量与效果。授课老师设备的网络与所选择软件平台网络是网课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如网络速度平台的流畅度、教学平台的稳定度、画面音频的清晰度、师生互动的及时度、文件传输的顺畅度等影响线上教学质量。

再次,软件平台网络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受服务器质量、设备系统、网络设置等多方面影响,网络信号不稳定或无法进入平台现象时有发生。据了解,教师选择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QQ 群、微信群、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企业微信等一系列学习软件平台。这些软件与平台因网络与功能的影响,线上教学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通使用平台容易卡退与崩溃,QQ 群直播与分享屏幕卡退、闪屏现象严重,腾讯会议课堂打卡与留痕迹较麻烦,“钉钉”繁琐且作为数字校园家校沟通指定平台家长进课堂影响老师记录学生打卡情况,等等。

最后,互联网的使用量饱和性问题。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以及学生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加大了对互联网的使用量。互联网超量使用造成三个方面影响:一是超负荷的网络运行状态使得网络卡顿、卡退、网速迟缓、信息延时、或投屏没反映。在网络极其不稳定、高峰期的环境下也就会出现教师端卡、学生端卡,进不去直播间,上课页面加载不出来、作业无法上传、作业数据丢失以及学习软件挤爆、平台崩溃等一系列的问题。二是网络使用量的增加导致用户手机数据流量的增多、手机话费的超支以及网络宽带费用的增加。曾有报道,一学生一个月因上网课产生高达700元的话费。据抽样调查,约有46%的学生反映家在民族地区或乡村,网络不好。上课时无法进入平台或掉线的学生在2%左右,有时达8%。有68%的同学表示主要用流量与热点上课,话费比平时增加。三是由于网络影响,有个别学生不能按时上网学习,影响学习效果,也因跟不上课堂节奏而感到烦恼。有少数同学在课后联系老师补课,也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

(二)网上授课实际效果与预期有差距。

网络在线教学是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包括民族院校在内的不少高校网络教学基础相对薄弱,疫情突然爆发导致网络教材、教学平台与课程资源等方面准备不及,影响了教学质量。

一是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问题。据调查了解,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慕课、智慧树、智慧教职、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学银在线、学习强国、武汉大学“珞珈在线”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但是上述平台都存在网络崩溃、课程视频无法加载、服务器不可用等网络问题。如爱课程平台有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是民族院校最早的国家精品课程与资源共享平台课,但因网络平台问题有时影响共享学习。同时,学习强国、MOOC答题上课有时间限制;智慧树、超星尔雅要求学习时间;超星尔雅、学银在线学生观看看视频课程不能快进;MOOC、智慧教职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有闪退现象;MOOC、学堂在线课程资源有限,有些专业课程资源缺乏。

二是网上教材资源与教材的学习问题。虽然网络教育资源多元化,大部分的教材、书本能在网上找到目录信息,但是大部分教材由于版权问题未在网上收录内容。同时,学生对于网上教材的学习也遇到难题。前半学期由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没法邮寄教材。word或pdf格式电子版书籍、课本阅读体验感较差,记笔记没有纸质书籍方便,加大了学生预习以及复习的难度。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同学,学习教材大多为英文版,生词疑难句较多,阅读起来比较困难。电子教材又不便于笔记的标注,给学生增添了不少的麻烦。

三是实操课的上课效果问题。相比于一般课程,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跨文化交际、户外体育、美术写生、艺术舞蹈、音乐表演、理工科的实验、社会实践等实操课程,因授课老师居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操课在线教学难度较大。民族院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网络课程,只能依靠老师教学。但受空间条件限制,老师也难以在家中进行演示,只能进行抽象的理论讲授。学生反映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效果远不如面对面的示范教学。

(三)师生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2019-2020年第二学期全是线上教学,是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网课。由于疫情爆发突然,而且开课之初很难遇料何时能够到教室现场教学,各年级的课程任务没有做相应调整。据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反映,课程任务繁重,每周13-15门课,30多节课。90%的受访学生认为长时间网上学习导致自己视力、颈椎、腰脊椎、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

首先,视力影响。教师需要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网络授课,课后批改学生上交的作业。学生则利用电脑、平板以及手机进行在线学习,并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长时间地盯着电子屏幕,视力容易下降,同时过度用眼会出现视觉疲劳、头晕眼花、犯困等问题。

其次,身体影响。教师和学生长时间伏案,容易引发颈椎、腰脊椎方面的问题。师生反映感觉颈椎引起头痛、久坐腰脊椎突出、肌肉酸痛等现象不在少数。

再次,心理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的心理压力较大,尤其是学校在湖北武汉的师生。线上教学加大了师生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既需要准备教案、直播课程的资料或录制科目视频课,也需要对各类软件的操作熟悉,需要调试电子设备音量等各项涉及网课事项。而且因有的平台临时出现网络问题,有的老师需要尝试操作其他不同的软件平台,以便能够顺利上课。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由于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软件平台运用差异较大,有的老师用QQ,有的用微信,有的用腾讯课堂,有的用学习通。也有老师上课用QQ、腾讯课堂,点名、作业和考试用学习通。不同任课老师在不同的平台上给学生留任务,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跟科目有关的学习资料,上课熟悉不同的平台,课后则来回穿梭于各学习平台完成作业。加上网络与平台的稳定问题增加了学生学习任务与心理压力。

(四)线上学习环境与学生自律性影响学习效率。

居家在线学习氛围相比课堂现场教学,环境较为宽松。一方面,在线学习,老师和学生隔着屏幕,对学生来说比课堂现场教学相对松散与自由。另一方面,居家学习会受家庭环境空间与家庭成员习惯的影响,如有的家庭空间相对较小,或是没有学生个人学习的空间,有的家庭成员看电视、刷抖音、刷微博、玩游戏以及家庭成员共享网络干扰等。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以及学生的自律性,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三、完善民族院校线上教学工作的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虽是突发性的,加上寒假期间各学校来不及提前做好网络课程的录播等准备工作,但也暴露出学校在网络教学领域存在一些短板。民族院校作为高等院校,既存在高等院校网络教学的共性问题,又因生源主要为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而存在有别于其他高校的异质性问题。而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相关部门以此次疫情为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民族院校的网络教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一)加大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农牧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建议加大民族地区、乡村网络的普及力度。国家需要完善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偏远山区,偏远乡镇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阔4G、5G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应用及使用范围,加强网络覆盖力。尤其是精准扶贫需要增加电信、移动、联通、广电试点项目建设任务,要为民族地区、偏远山区与农村孩子打通网络通畅最后一公里,解决通信网络需求难题。

其次,建议加大资费优惠政策力度。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网络运营商应提供资费优惠政策,尤其对民族地区、偏远山区政策倾斜,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赠送流量包等专项资助。

再次,建议对学校师生实行网络费用的补贴政策。一方面,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师生手机话费、上网费用等发放补助。目前,有的学校对学生发30元,有的学校发100元,都与学生实际上网需求所产生的费用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加大补贴力度,并增加对教师上网资费的补贴项目。另一方面,建议在政府的推动下,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等互联网供应商提供相应免费的流量包或者免费升级流量套餐。

最后,民族地区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如社区配套公共图书室、阅览室,配备台式电脑或计算机室,平时可供社区居民学习,非常时期为家中没有电脑的学生或居民提供上网课的便利条件。

总之,一项政策最终得以圆满实现,除了政策内容、执行者的素养、执行手段三大重要影响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要素——政策执行条件。[3]同样,在线教学工作的贯彻执行,同样需要考虑接受教育者的执行条件,即执行环境和执行资源。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民族地区、偏远山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服务项目建设,改善教学环境执行条件,加大资费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覆盖与普及全国各乡村的网络保障体系。

(二)开发专业教学与资源共享集成平台

新冠疫情影响正常教学虽然是突发事件,但是疫情倒逼高校的教学改革,并且促使线上教学提上议事日程。正常教学恢复后,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线上教学常态化建设。

首先,教育部门出台线上教学方针政策,并对传统教育投资体制进行改革,增加线上教学投入。“教育系统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作保证,而这首先取决于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4]

其次,在教育部门组织指导下,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帮助各高校打造专业教学平台,同时,各学校应加大自建教学平台建设,为网络课常态化夯实基础。现阶段不是网络平台数量不足的问题,而是专门针对教学或者教学功能突出的网络平台不多。建议相关部门推动各高校,以校企联合开发形式,打造教学集成平台。校企联合,一方面,在当地政府主导与推动下,以高校为主体,以社会参与形式,达成校企联合,如武汉市高校可以利于大学城政策推动校企联合。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校友企业与学校的联合,或者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强强联合,如与“武汉光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相关企业联合开发教学平台。校企联合开发网络平台,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师生科研的实战水平,并优先支持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

再次,整合线上教学课程资源,打造共享集成平台。网络教育资源不少,各大网络平台各式各样,功能各异,让人眼花缭乱。各平台都需要注册才能登录,有的甚至绑定手机或微信,有的需要收费才能阅读。老师和学生穿梭于各教学平台浪费时间与流量。因此,建议在有关教育部门的主导下,全国高校联盟,联合各高校力量,开发集成软件或课程共享集成平台,整合软件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以专业为核心,集学校各专业所有课程于一网,让老师和学生快捷、便利、高效查询与学习,提高效率,推动“互联网+教育”教学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三)进一步改进网络课程设置

一是缩短线上教学时间。以往网络课堂与传统上课课堂时间一致一般是45分钟、40分钟。从身体健康与注意力集中因素考虑,建议缩短网络课堂时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南民族大学从第二周开始将平时上课40分钟缩短为30分钟一堂课,据师生反映比较合理与人性化。建议正常教学恢复以后,网络课堂仍然保持30分钟,或者以知识点为要素,15分钟或20分钟一个视频录播,以微课形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与休息时间。当然,缩短线上教学时间的原因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减少学生上网流量所产生的费用。

二是重视实操课的录播,促进“学校中心”传递结构的发展。实操训练课在线教学让师生力不从心。但是,现阶段商业经营性质范围的实操课网络开发较好,大众传媒传递较多,颇受社会的欢迎。学校教育的实操课与商业经营的实操课形成一种反差。在信息时代,网络信息和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影响较大。“作用于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传递结构已与此前的时代迥然相异,大众传媒导致了学校教育在传递结构中的地位下降。”[5]因此,实操训练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在信息化发展时代应该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建议恢复正常教学以后,学校应重视实操训练课的录播与网络开发,以教学项目专项形式支持实操训练课的录播,既作为平时面授课的预习或辅导材料,又可以作为网课教学材料,还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社会化平台惠及社会,服务大众,促进“学校中心”传递结构的发展,提高“互联网+教育”学校地位与教育权威性。

三是网络课程设置应增加一些功能区。在线教学可在线上开辟休憩角或加油区,开展“云运动”打卡模式,利用运动软件打卡促进师生锻炼,劳逸结合。还可以在功能区添加在线心理咨询等互动栏目,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四)教师角色多元化与教学方法多样性促进教学空间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对于学生的学习氛围及学生自律问题,虽然一时难以改变学生的居住空间、学习氛围与环境,但是,学生自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提升互联网+教育线上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第一,教师角色需要由“讲授主导型”向“讲授+设计+指引+技术”多元化通才型转化。疫情防控期间,有不少教师在朋友圈晒出当“主播”照片。网课虽然可以看作一种“主播”行为,但是教师与“主播”角色不同的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引导者,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要当‘主播’,要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6]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堂设计与指引,如课堂授课形式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指引。同时,线上教学需要教师掌握与熟悉多种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并能娴熟运用网络平台的技术与技巧。教师的网络信号与对软件平台运用的熟练程度是在线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现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设备、居家环境以及所在地区网络平台信号等因素来选择线上教学平台,有时一堂课需要运用两个或多个平台。如笔者有门公选课,学生来自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青海、甘肃、贵州、云南、陕西、重庆、湖北、四川、湖南、河南等近20个省区,而且上课人数较多。由于学生手机、电脑设备与网络原因,笔者需要熟悉多种教学网络平台,需要同时开启两个在线平台才能满足线上教学需求。

第二,做好线上教学留痕与监督,及时了解学生在线情况,确保学生接受在线教学。线上教学隔着屏幕,难以监督,学生容易分神与疲惫。线上教学留痕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大班上课,留痕监督十分重要。教学留痕监督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课堂留痕。教师按照教务系统选课点名册顺序,让学生把网名昵称改为顺序号加姓名,把班长和学生干部加入管理员行列,这是了解学生在线情况的关键一步。如果学生以网名上课,就难以对号入座。第二步:在线邀请。因有的班上课人数较多,老师需要提前10分钟邀请学生进入在线课堂。如果是用腾讯会议,则提醒进入课堂的同学改昵称为顺序号加姓名。第三步:把不在线同学截屏发QQ群并@这些同学,了解情况,或请班干部组成的管理员及时通知本班未进入课堂的同学,并将学生是否在线纳入学时记录。这样一来,除了个别同学因网络等原因未能按时上课,保证到课率98%以上。而且,未能及时上课的同学,课后会主动找老师说明情况与补课。

第三,线上教学需要讲授、思考与互动相结合,需要设计师生互动环节,或者以思考题引导学生阅读与分析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如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一次课分三节,可用两节主讲,一节安排学生思考与师生互动或探讨,老师及时给予评价,将互动情况记入课程过程考核,并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与分享,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同时,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与国情或时事相关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关注现实生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过程考核有一项社会实践任务。在开学第一周,笔者针对4个班情况,在原寒假公布的选题基础上,增加“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与疫情防控研究”选题,主要包括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应对新冠疫情的感人事迹或经验、民族地区应对新冠疫情体制机制建设、民族地区应对新冠疫情治理能力建设、新冠疫情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等选项。寒假布置选题与增加主题可以任选一项,具体题目自拟。笔者统计学生提交的过程作业发现有95%选择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与疫情防控研究”,还有个别同学寒假作业已完成,仍然选择增加这一项作业。这说明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跟关注与关心的热点有关,也跟教师的引导有关。

第四,教学方法与模式多样性。教学方法与模式多种多样,关键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如在传统讲授、线上教学基础上借鉴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并不是在传统的静态空间中施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强调教学空间由静态走向流动”,[7]将翻转课堂方式引入互联网+线上教学,设计在线课堂讨论、在线辅导答疑,创新线上教学方式与研习评价机制,促进教学空间由静态向动态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云课堂”方式的集中展演与检验。管理部门、学校与师生从开学时的紧张与被动至学期未的从容应对与主动适应,都是环境适应的过程。通过2019-2020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实践,各学校基本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线上教学是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的一次教学体验,为互联网+教育教学常态化夯实基础。线上教学或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需要“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着重围绕生态平衡、环境与适应、人群的分布与构成、人际关系等问题……建立合理的学校内外生态环境,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8]同时,“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要素协同创新。”[9]因此,实现网络课程常态化,线上教学顺畅化与规范化,需要教育部门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机制,完善教育教学体制,推动教育管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民族新冠疫情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新冠病毒的自白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