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

2020-12-02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辅修呼伦贝尔生源

包 锋

(1.呼伦贝尔学院教育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2.辽宁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暨教育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随着国家院校招生方式的不断调整,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的生源结构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出生源多样化的特点。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具有较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呼伦贝尔学院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是一所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呼伦贝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构成主要包括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高考统招录取的蒙古语授课高中毕业生、高考统招录取的普通汉语授课高中毕业生、其他专业入学后转入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构成为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学等专业)的学生、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专业学生等。

由于录取方式、录取要求、招生标准侧重点等不同,这些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民族、性别、学制、文化课水平、专业知识原有基础、专业技能原有水平、专业理解能力、兴趣特长、就业目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不同生源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培养,必然要求我们对人才培养路径的重点和方向有所区别,做到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不同生源学生基本特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结构性特点

呼伦贝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自1999年以来,已经连续二十一年招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截至2019级),目前这类学生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较为稳定的生源。

总体而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高中已经修过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部分课程,例如“三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课程、音乐美术舞蹈类课程、教法类课程等,部分职业高中有针对性地安排高三的学生赴幼儿园实习,部分学生已经取得幼儿教师的教师资格证。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现行学制(四年/本科)的计划内,具有对专业的理解程度较高、专业角色进入较快、技能课水平较为优秀等特征。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生源主要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盟市、不同旗县区的职业高中,这些职业高中的人才培养重点和人才培养质量不同,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发展优势方面的区别。例如: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较为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和舞蹈等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该校考入呼伦贝尔学院的学生,普遍在舞蹈技能、视唱练耳、钢琴、幼儿歌曲演唱等课程表现突出。一些盟市、旗县的职教中心或者职业中学的幼师专业以高考升学率为重要的办学指标,重点抓与高考有关的文化课成绩,这类“升学班”生源的学生往往在进入大学之后有专业基础不扎实、技能水平不高等较为不利的表现。

(二)高考统招录取蒙古语授课生源的现实情况

呼伦贝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自2008年开始招收蒙古语授课高中毕业生,目前的招生计划主要招收参加普通高考的蒙古语授课考生。

接受蒙古语授课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主要就读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各旗县区的各级各类蒙古族中学,授课方式是以蒙古语为主的蒙汉双语教学,较多学生来自农牧区,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结构合理性存在一定的不足。现行学前教育专业主流教材大多以汉族文化、城市文化等“主流文化”为基础进行统筹编写,在教材的数量、文字、内容、学理等方面明显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草原文化体现不足。蒙古语授课学生接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训练时,因为教材等相关教学配套不足以及学生自身汉语水平、知识体系不合理的多重压力而受到了较大影响。

在课程教学方面,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专业性较高,国内能够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蒙汉双语教学师资的机构极少,学前教育蒙授专业的课程除部分专业基础课(例如“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可以实现蒙汉双语教学或者蒙古语教学之外,其余很多专业课(例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史”等)因为学前教育蒙汉双语师资短缺而受到限制,只能由汉语授课教师进行教学。

(三)高考统招录取的普通汉语授课生源的不利因素

呼伦贝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目前招收三年学制专科层次的高考统招录取的普通汉语授课高中毕业生。这类考生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既表现出通识性知识体系建构较为完备、专业性知识较为薄弱的基本矛盾,又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水平方面体现出个体之间差异较大的基本学情。

普通汉语授课生源学生已经接受了参加普通高考的训练,在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速度、水平、程度方面,比职高类生源学生的总体表现更好一些。但是,专科层次三年修业年限较短,而且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主要以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中国近代史纲要、外语、计算机、体育等公共课为主;学生需要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期接受专业实习教育;大量的专业课学习任务集中在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的上半学期,普通汉语授课生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专业知识体系并非易事。

学前教育专业涉及较多的技能性课程,紧密相关的舞蹈、视唱练耳、幼儿故事、钢琴、美术等技能,需要学生安排大量时间进行训练,而且难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时的主要依据是自身高考分数、报考专业的选择范围、就业前景,极少有学生因为有一技之长而选择该专业。因此,较定向招生的高职幼师专业而言,普通高校绝大多数普通汉语授课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方面既无基础又无优势,在今后就业市场的被动选择中很容易处于劣势。

(四)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整体特质

呼伦贝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有部分学生是本校其他二级学院所属专业(主要为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学等专业),由本人申请,经审核考核通过而转入的。

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多数学生高考时参加了艺术联考,具备一技之长,大学二年级时转入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国家高校转专业的相关规定,能够具备转专业资格的学生综合成绩排名靠前,个人素质相对较为全面。同样,转入呼伦贝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具备这样的特点,他们往往在今后的某些技能课程或者专业技能展演和比赛中展示出极大的优势。

转专业一般都发生在大学二年级,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系统学习大学一年级开设的部分专业基础类课程,例如“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声乐与乐理视唱”“舞蹈基本功”等,这些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极其重要的理论先修课或者专业技能课。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即使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补修这些课程,也往往因为课程时间冲突、学习任务繁重、教室资源紧张等客观因素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进一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还有一部分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学前教育专业与原学习专业属性不同而产生不适和落差,从而抵触学习或者无力学习,这种现象也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

(五)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尴尬处境

呼伦贝尔学院目前招收辅修学前教育专业为第二学士学位的其他专业学生。总体而言,呼伦贝尔学院尽管对辅修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进行了若干限定,但是辅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学位和原专业的构成仍然比较复杂,为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与挑战。

辅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接受学前教育专业辅修学位的课程安排时,时间冲突、教师资源不足、教室资源有限等客观因素导致学校需要将这类学生的课程教学主要安排在周六、周日或者其他课余时间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辅修学前教育专业学士学位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安排,受可供安排的教学时间、教师资源、教室资源有限的影响,课时数量与学前教育专业学士学位学生差距较大。课时数量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进一步影响学习效果。

辅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以后开始接受学前教育这个对他们而言“全新”的专业。未接受大学一年级的较为系统的专业思想训练,“隔行如隔山”的现状使这类学生尽管最终获得学前教育专业第二学位,但是却对学前教育专业真正内涵性的一些思想、理念、学理、知识、技能等基本素养如雾里看花,不得其解。

二、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

学校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时,应当增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入学后文化课相关课程的比重及课时量,例如教育学、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等。这类课程既可以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知识积淀和理论水平,也对他们后续课程学习、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考研等多样化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职高生侧重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综合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1],学校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时,除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外,还应当根据历年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稳定学情,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例如幼儿教师口语训练、幼儿手工制作技巧、幼儿教师道德规范、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前沿等,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中来自不同学校的有个体差异发展需要的学生学习。

(二)高考统招录取蒙古语授课生源人才培养路径的关键

高考统招录取蒙古语授课生源的主要就业渠道是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农牧区的民族幼儿园,学校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时,应当考虑增加通识类、民族文化类、汉语表述类等课程;在技能课程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民族乐器演奏、民族民间幼儿游戏、民族舞蹈、蒙古族幼儿歌曲演唱等课程;如果本院系专业师资力量紧张,可以考虑从民族幼儿园、民族歌舞团、乌兰牧骑等聘请有资质的优秀教师承担此项任务。

学校应当支持并加大开发蒙古语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的力度,鼓励本专业教师主编或者与其他兄弟院校合作共同编写蒙古语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以招标动员其他科研力量完成课程开发。“民族高校教学充分地利用当地资源可以优化教学活动,促使民族高校培养更多的人才。”[2]学校鼓励并且支持蒙汉双语教师申报相关项目课题,通过科研带动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通过国家、内蒙古自治区、本校的相关政策统筹,以外出进修、提升学历、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整体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考统招录取普通汉语授课生源人才培养路径的策略

高考统招录取普通汉语授课生源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相比,在文化知识体系、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学校可以根据大学学制三年这一现实,结合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学习态度、掌握了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为完备的通识性知识体系框架等优势,在教学进度、教学难度、课时数量等人才培养环节上适度加快、加深、加量,让这类生源既能够“吃得饱”,又能够“吃得好”。

根据高考统招录取普通汉语授课生源学前教育专业相关技能相对薄弱的学情,学校可以在安排专业技能课时,既兼顾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又有针对性地开设部分技能选修课。“多样化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扩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范围,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含金量与就业能力,从而获得家庭与社会更大的认可度。”[3]学校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修技能课,以此举督促学生在自身相对熟练掌握的技能领域获得一技之长,这样有利于此类生源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获得相对优势,走上就业质量较高的学前教育工作岗位。

(四)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人才培养路径的重点

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在转入学前教育专业之前,未能接受该专业系统完备的理论训练,缺乏专业思想的影响和积淀。学校可以考虑结合学分制,加大相关课程“开放课堂”的力度,鼓励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极随堂旁听大学一年级正常教学进度之内开设的“普通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课程,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搭建网上教学资源平台,帮助学生在课上、“线上”最大程度地补齐短板,尽快进入专业角色。

除个别生源以外,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多来自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外语等专业,学校可以引导这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原专业的优势,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保持并且继续发挥优势。“学校应增设一些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增大选修课的跨学科范围”[4],在该类学生的专业课选修、见习实习安排、社团活动组织、艺术团成员招募演出、毕业设计毕业创作等环节予以关注支持,并且将这类举措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

(五)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人才培养路径的方向

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选择以学前教育专业为第二学士学位的初心可能包括就业选择和兴趣爱好等,当然也不乏盲目跟风。客观而言,辅修第二学士学位生源如果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与第一学位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准,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学校制定这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标准化、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设置、课时数量、实习见习安排、毕业设计等)简单的“瘦身”来进行,而应该因材施教,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对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连续几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方向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以他们的第一专业为背景,很少有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相关行业的工作。“双学位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应该重视与主修专业的融合。”[5]因此,学校在此类生源中加大专业选修课比重,使学生结合自身原有专业和兴趣特长,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自身发展的辅助,或许更为适切。另外,学校可以重点开设类似“家庭教育学”“幼儿文学作品讲读”“0—3岁幼儿早期教育”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使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短暂紧张的学业生活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总体而言,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院校的招生方式不断调整和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以生源结构多样化特征为依据,以当前国家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为背景,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实施框架要求下,以学生的已有基础为起点,以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目标,结合民族地区实际、院校实际、二级学院实际,培养具有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辅修呼伦贝尔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我国高校金融学辅修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以西北大学为例
醉美呼伦贝尔大草原
浅谈大学辅修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应用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闫锡聪
跨省生源调控
游唱在呼伦贝尔的脊背上
我国高校辅修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