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心理学

2020-12-02刘峰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族群少数民族个体

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通过民族之间的交往,提升民族交流的内容,实现各民族之间文化共享、民族认同、情感上依存、心理交融的状态。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和国家政策性的导向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构成了内地大学校园族群的多元化,校园族群多元化是我国民族政策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直接体现和实施,也是我国多民族特点的反映,这为研究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族群、族际心理提供了现实逻辑和实践基础。

大学族群多元化背后一个主要的隐喻就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以及个体和群体心理、行为的变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量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要同时考虑个体维度、族群维度、族际维度。

个体层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何种程度上个体遵循自己民族群体的典型文化模式,可能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心理同化或心理上的文化适应过程,这种程度上的变化也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体成员对于特定行为的工具性认识,如此,个体在很多场合下可能依据自己的群体文化模式行事,而在其他场合下则可能不会如此行事。

族群层面,在一个异质化的大学学习环境下,群体接触到的多样化环境会影响群体的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那些民族文化中重要的或核心的特征可能会变化,群体层面的族群文化、族群心理特征也会发生变化,这些改变在个体行为解读中赋予族群文化新的意义。

族际层面,不同族群在文化、历史、民族的分层模式、关于其他族群的印象和观点、族际行为的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具体的族群和成员以及他们族群的心理与行为的模式。

为此本期专栏刊发了一组民族心理学优秀著作的评析论文,以期与读者共成长共分享。本栏共包含四篇论文,分别为《西方大学生校园族群氛围的相关研究及展望》《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涵化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编班模式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心理距离影响的实证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其中《西方大学生校园族群氛围的相关研究及展望》一文基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对西方大学生校园族群氛围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大学生校园族群氛围的结构、不同族群之间差异比较、带来的教育结果;《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涵化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采用量化方法,探讨了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涵化策略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变量之间的数据关系;《编班模式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心理距离影响的实证研究》从族际的角度采用经典的测量工作考察了不同班级环境下藏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综述探讨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四篇著作都是以少数族群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社会心理环境、民族教育、族际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视角,共同展示了教育人类学之于民族心理、民族教育的方法运用和理论阐述,多角度多方法体现了民族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总之,本栏目的评述之文旨在与读者共同分享共同成长,以期以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高。

猜你喜欢

族群少数民族个体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少数民族的服装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