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2020-11-30殷勤肖伟平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组织结构运行机制

殷勤 肖伟平

[摘要]文章分析了产业学院建设的支持政策与措施、产业学院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主要是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的变革。对此,文章提出以下改革措施: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构建管理组织,突破机制障碍;坚持依法治理,形成制度体系。文章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为例,介绍了基于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的效应,以期为产业学院的建设和运行机理研究提供成熟范例和理论指引,为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产业学院;运行机制;组织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2-0040-06

近年来不少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均开办了产业学院,目前产业学院运行依然存在产教融合还不够深入、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效率不高、责权不清、机制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产业学院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全力全方位探索推进,但关键是要加强组织与制度建设,依靠产业学院切实有效的运行管理组织与制度体系来保障。

一、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的背景

(一)产业学院建设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等指導思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8〕40号)指出“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出台支持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措施,根据行业产业需求整合相关学科专业,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产业学院”。通过以上产业学院建设的支持政策与改革措施可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和建设产业学院,依托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二)产业学院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产业学院是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主动适应产业运行、发展,为满足产业人才供给需求而创立的办学机构,由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组成,办学主体是高校,还可以包括职业学校、考证培训机构等;行业企业可以是境内外的行业协会或企业,合作企业可以是公有制的也可以是私有制的;产业学院所对接的地方政府部门可以包括人力、经信、科研与教育等机构。产业学院在顶层设计、管理水平、队伍战斗力、服务能力等内涵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产业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的普遍体制机制障碍,成为制约产业学院发展的瓶颈。广东省教育厅等5部门印发《关于广东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建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与办学自主权相对应的监管制度”。每个产业学院的发展状况、参与单位、运作模式不完全相同,但管理组织应是清晰的,制度体系应是明确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主要是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的变革。

二、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目标管理制度

1.系统设计创新发展方略,统筹规划改革的总体框架。产业学院是一种政校行企较深层次的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借助产业学院这个平台实现从招生、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质量评价、师资队伍与创新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直至学生就业的全过程深度合作。目前国内大多数产业学院是在高校原有二级学院或专业的基础上设立和创办的,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政府工作职能转变、企业发展阶段变化、市场人才需求调整和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而带来的发展变化都不同于过去。产业学院需在组织结构设置上区别于高校二级学院,高校二级学院仅是某所高校的一个部门,然而随着产业学院的发展壮大,合作各方组成的机构往往大于二级学院。因此,产业学院亟须加强顶层设计,在办学目标和内涵式发展目标方面做出有力的回应,这是保证产业学院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统筹规划建立产业学院的组织结构,理清产业学院内部关系,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系统设计、科学合理地制定产业学院的人事、财务、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等,避免学校管理体制机制与产业学院对接的层级问题和矛盾,畅通运行机制,合理分配权利与义务,使产业学院内部具备明确的责任分工,有利于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产业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功,让产业学院在社会服务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2.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产业学院的绩效目标。随着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原有的绩效考核规定与分配制度逐渐不适应产业学院新发展形势的要求,学校需通过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对产业学院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面向产业学院实施绩效考核,激励产业学院以学校战略目标为导向,贯彻学校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提高产业学院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产业学院的绩效目标需依据产业学院的创新发展目标制定,依据创新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绩效与奖惩,依据绩效目标建立配套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定期对照考核目标检查任务完成进度。

(二)构建管理组织,突破机制障碍

坚持党的领导,统筹规划建立产业学院的组织结构,改革产业学院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和治理结构,通过政校行企共同组建产业学院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构建理事会下的产业学院院长负责制管理体系,精准施策打通产业学院改革发展的堵点,激发产业学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政联席会议为核心的监督机制。合理配置产业学院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决策权力和民主监督权力,保障各类权力组织彼此分工和协作且具有明确的管理范围,从而实现各权力的协调、互补,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过程和运行方式。由于产业学院政校行企各方根据自身职责与分工参与学院事务,因此产业学院运行的监管需满足如下四个要求:一是要求体现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应明确产业学院党组织与行政机构的关系和职责范围,有效保障产业学院党组织作用的合理发挥。二是要求体现行政管理的效能。产业学院的行政权力仍需处于主导地位,在完善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中,行政权力是产业学院管理的基本权力,同时还要合理配置好其他权力,形成决策、执行、反馈、监督的有效机制。三是要求体现理事会参与决策的制度化。随着产业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政校行企之间的利益关系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利益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政校行企之间由于角色的不同,为自己争取和表达利益的能力和渠道也不相同,要注重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建立信息公开渠道和制度、理事会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机制,畅通和拓宽利益诉求渠道。四是要求体现教师的权力。高校作为创造和传授知识的学术团体,必须保证教师应享有的权利。教师团体是产业学院的基础组织,要协调好行政、企事业员工和教师的关系,在内部维护教师的利益,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注重发挥好教师民主监督的作用。

党政联席会为核心的监管组织能确保产业学院运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廉政建设,推进产业学院权力公开,促进行政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制衡与协调,确保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嚴谨、规范。完善党政联席会议为核心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如期开展工作督查和行政监察,对产业学院实施监督和管理。党政联席会议为核心的监管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是保持产业学院有效运行的基础。一是党政联席会为主要监管机构行使政治权力,由产业学院利益相关各方的上级党组织参加党政联席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产业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负责讨论决定产业学院党的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学生工作、群团工作等党群事务,负责学院的民主管理,对产业学院院长、行政机构、产业学院教代会和工会发挥领导监督作用。二是产业学院理事会行使决策权力,具有产学研事务的决策权、审议权、评定权和咨询权,指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产业学院院长行使行政权力,全面负责落实党政联席会和理事会讨论决定通过的重大事项,负责人才培养、场所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队伍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等行政管理日常事务。四是教代会、分工会行使民主监督权力,并对学院行政班子进行监督评议,负责对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参与学院事务的民主评议,进行民主监督。

2.组建产业学院决策机构,优化内部管理组织。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学院决策机构,完善理事会形式的产业学院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优化产业学院内部管理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助于形成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以下简称为“我院”)为例,通过政校行企共同组建产业学院理事会作为决策管理机构,制定理事会章程,确立产业学院理事会成员,理事会成员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并选举产生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秘书长。在理事会管理模式下,理事会行使决策权,明确合作办学的共建内容与方式、资金投入和权益划分,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和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产业学院合作各方在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表决产业学院内部的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经过理事会推荐报学校审批后,任命产业学院院长,构建起理事会管理模式下的产业学院院长负责制。产业学院院长行使行政权力,负责设立产业学院的内部管理组织,经过不断改革和实践,将现有教职员工调整合并成立办公室、教育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社会服务团队等基层管理组织,有效完成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3.明确责权范围,实施简政放权。通过明确产业学院各相关利益方的权利与义务,实施下放人、财、事权为重点的管理制度改革。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主要是由学校决策设计、规划和推行的系列管理制度变革,核心是简政放权,在加强学校管理的同时,下放一定的权力,扩大产业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在国家公办院校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对产业学院实施简政放权,下放公办学校政策允许的科学、规范、合规合理的权利,建立权责明确、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产业学院运行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治理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对产业学院实施简政放权就是分清学校与产业学院间在机构设置、党务管理、人事和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中校院两级的职权与责任,理顺与学校相关职能机构的工作协调机制,减少和避免因管理不完善出现的错位、缺位、越位现象,促进产业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学校面向产业学院简政放权,可下放的权利类型涵盖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设置和人员聘用考核方面的权利。包括产业学院发展规划,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设立,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和任务,教学科研岗位和管理岗位的设置,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创新团队建设,兼职教师的聘任与考核,教职工考核等。二是教学科研方面的权利。包括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两类,教育教学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执行和管理、教学场所建设和管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和实训计划与执行、毕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计划与执行、任课教师安排和调整、教学工作考核和工作量计算、学生竞赛的组织和安排等,科学研究包括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合作、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科研项目组织和申报、科研团队建设等。三是招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权利。包括招生就业创业的指导类权利和服务类权利等。四是学生管理方面的权利。包括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企业奖学金的评定、学生荣誉称号的评选推荐等。五是继续教育工作方面的权利。包括与校外机构合作办学、学历继续教育、社会培训、职业技能考证的组织与实施等。六是综合管理方面的权利。包括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经费分配方案制定、经费统筹安排和包干使用、专项经费申报、科研经费管理、资产配置和购置、资产管理与使用等。

(三)坚持依法治理,形成制度体系

1.坚持将依法治理作为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需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产业学院的参建单位多元化,以章程为契约,各方依协议履行出资义务。由于参与合作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合作内容十分广泛,而合作各方之间签署的协议往往并不完美,合作深度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动态变化,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的底线,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关系,增加运行的透明度,消除产权纠纷,减少合作中的机会主义。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产业学院需在学校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产业学院的纪检监察、人事、财务、采购、基建、资产、科研管理和审计等重大权利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产业学院要服务区域产业,离不开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由于产业学院是多方合作的利益群体,仅按照高校原有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深度将受到极大制约。为了增进各方进一步合作的意愿,亟须深化政校行企协同合作,探索一种更高更深层次、递进式发展的校企合作有效管理模式和制度。

产业学院运行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求更加细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贴近管理实际,进一步健全易于理解与操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十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1)改革产业学院运行的人才引进与管理辦法。学校给产业学院更多的人才引进自主权,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产业学院要根据发展目标合理制订用人计划,以目标定岗位。(2)改革产业学院运行的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实施方案。推进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分类管理,激活现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依据教师个性化发展倾向,设置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社会服务型三类不同的职务系列,明确各类教师的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专长和优势。将教职员工的聘任、考核、分配等权力交给产业学院,提升产业学院的自我调控能力。(3)改革产业学院运行的绩效奖励分配办法。建立健全产业学院教职员工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制定并实施以业绩贡献为基础、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加大绩效奖励力度,将教职员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将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工作室建设、教学研究、科学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纳入教师工作量,建立可持续的薪酬福利增长机制。(4)改革产业学院的财务收支审计办法。深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制定针对产业学院的财务收支审计办法,明确学校划拨经费、产业学院联合办学出资方经费、经营业务收入等管理制度,规范产业学院开支审批权限及流程,有利于学校定期进行财务效益评估。(5)改革产业学院运行的继续教育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用于产业学院开办的各种层次(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研究生)、各种形式(函授、业余、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等)的成人学历教育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试等非学历教育项目的经费管理,规范产业学院继续教育项目,做好各项经费的管理工作。(6)改革产业学院运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深化产业学院的资产管理改革,制定针对产业学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有效发挥产业学院理事会在学院办学指导、过程监控、绩效考核、质量跟踪等方面的职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7)改革产业学院运行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管理办法。根据产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制定产业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准确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教学文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适应于生产与教学高度衔接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管理机制。(8)改革产业学院运行的实验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办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根据产业学院的教学模式,制定产业学院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实训室安全建设,规范实验实训室管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保护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证产业学院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9)改革产业学院运行的教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根据产业学院运行的社会服务需要,制定产业学院运行的教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发挥教师工作室育人与服务功能,激发教师改革创新活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10)改革产业学院运行的继续教育管理办法。依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根据产业学院的发展需要,制定产业学院运行的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产业学院服务社会的作用,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管理,理顺内部分配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

以我院为例,通过建立健全产业学院绩效目标、监管办法、人事、财务、资产、教学、科研等规章管理制度,促进产业学院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变革,形成高效协调的制度体系。通过健全产业学院运行管理组织结构和相关系列制度,使产业学院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效率不高、运行机制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得以破解,从机制体制上为产业学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的效应

首先,基于产业学院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实际,深化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系统设计产业学院创新发展方略,统筹规划改革的总体框架,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产业学院的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考核,保证产业学院持续发展。以我院为例,在创新机制的引领带动下,产业学院以刚性的契约为合作依据,多元主体参与国家级骨干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等重点建设项目,助力学校创建全国高水平高职院校。

其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政联席会议为核心的监督机制,组建产业学院决策机构,完善理事会形式的产业学院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优化内部管理组织,明确责权范围,实施简政放权。坚持将依法治理作为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科学合理制定产业学院的人事、财务、资产、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通过完善产业学院组织结构,理清产业学院内部结构关系,建立健全产业学院配套制度,合理分配权利与义务,形成产业学院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促进产教深度融合。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使产业学院办学水平大幅提高,为产业学院的建设和运行机理研究提供成熟范例和理论指引。

最后,通过产业学院管理组织结构改革,在此基础上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总结和提炼,为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为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进而与产业集群协同推进、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同时,通过改革科研管理制度,依托产业学院建设技术应用培训、技术研究推广和技术服务平台,修订、完善平台管理制度,使平台管理科学,运作规范,形成公共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使公共创新发展中心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胡文龙.论产业学院组织制度创新的逻辑:三链融合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13-17.

[2]李海东,黄文伟.粤港澳大湾区视阈下区域产业学院发展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20(3):23-28.

[3]聂劲松,万伟平,聂挺,等.校企合作:从利益共同体到治理新格局[J].职教论坛,2018(12):6-11.

[4]欧阳育良,吴晓志.政府有效介入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64-69.

[5]万伟平.基于产教融合的“镇校企行”合作办学模式实证研究——以中山职院专业镇产业学院建设为例[J].职教论坛,2015(27):80-84.

[6]肖伟平,姚晓波.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7):45-48.

[7]易雪玲,邓志高.探索“专业镇产业学院”高职教育发展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Z3):59-61.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组织结构运行机制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