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构建自主乐学的初中数学课堂

2020-11-28梁晓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教学

梁晓蓉

【摘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指出,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可以将学生对学习产生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积极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苦学”变成“乐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生为本,构建自主乐学的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教学;自主乐学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难以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显著的问题,这是学生自身的素养问题.而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将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兴趣激发出来,从而使其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学构建自主乐学课堂,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心理来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善于并乐于学习数学.

一、乐学课堂的具体内涵

乐学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好似一个大舞台,而学生和教师则分别扮演着演员和导演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着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实际上不是传授本领,而在于鼓舞、唤醒和激励.“乐学”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因素予以重视,肯定人的价值.教师要对学生的尊严和个性予以尊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乐学课堂的整体建设关键在于:第一,以“乐学”为中心.构建乐学课堂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参与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打造乐学课堂,实施和评价均以“乐学”为中心.第二,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种场景.构建班级小组,借助小组学习给予学生帮助,加大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力度,也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方便.第三,创设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新课改背景下的乐学课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包办”“依赖”理念,借助实际生活,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开展实践性探究,将数学问题和具体的数学知识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自主乐学的初中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乐学”思想,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对“以生为本,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予以明确,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采用板书的形式开展教学,即在黑板上写上事先准备好的教案.长时间以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均是复习上一节知识、学习新课、讲解例题、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讲解练习题.这种教学方法十分枯燥、乏味,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不知所云.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极为不利,也不能构建高效课堂.而立足于“乐学”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设备,突破黑板和课本的局限,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互相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眼球,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

三、构建自主乐学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只有对数学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才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而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境,用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其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竭尽全力学习数学.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商场的地图,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商场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展开导入:“同学们,当你们在商场中想要上厕所的时候,要怎样按照地图找到卫生间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东、南、西、北建成坐标轴,并把自己所在的位置设置成坐标原点,由此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这样,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便会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含义和概念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知识.

(二)巧设游戏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数学家马丁·伽德纳曾指出,将学生唤醒最好的方法便是把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打油诗、悖论、笑话、魔术、智力题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觉得没有意义而避开的东西提供给他们.知识性、竞争性以及趣味性等属于数学游戏具备的主要特点,它们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能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

以“绝对值”相关知识为例,学生分析出比较大小的方法之后可进行小组竞技游戏.教师事先在卡片上写上有理数,并将8名学生分为一组.每名学生抽取一张卡片,并迅速组成战队,然后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对有理数进行排列.教师通过计时器进行计时.教师需要进行评价,并指出错误的排序,最终用时最短并得出正确顺序的小组胜出.进行此游戏时,小组中的每名学生都需要将自身的有理数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因此为了能够验证自己答案的正确性,学生均会积极思考.整堂课的氛围又紧张、又兴奋,学生兴致高涨.又如,教师在教学“中心对称”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表演扑克牌魔术,并以此为学生导入新课:某名学生在教师手中任意抽出一张扑克牌,并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但教师不能看,之后任意插进教师手中的牌里面.教师再把所有牌的次序打乱,展开扑克牌后,仍可以迅速将这名学生刚才抽取的那张牌找出来.学生感到十分惊奇,探究欲十分浓厚,此时教师便可以把中心对称的知识引入,并对刚才的魔术做出解释.此魔术游戏的导入使学生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表现得尤为积极,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活跃.

(三)展开小组学习,鼓励学生互帮互助

初中数学教師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乐学氛围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予以尊重,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同时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集体的温暖,确保每名学生均能有所收获.

以“三角形全等条件”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小组学生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几个条件和验证过程进行探究.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借助探究、思考和辩论来分析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一些学生理解能力强,那么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让其他学生对其理解的思维进行学习,或让运算能力强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运算验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运算思维.如此,便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全体学生一同进步,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集体学习的趣味性.又如,教师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同时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一同解决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请问此三角形顶角为多少度?当学生看到这道习题后,一些学生说是40°,还有一些学生说是70°,还有一些学生说两种度数都有存在的可能.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同探讨、交流,让他们借助画图体验两种答案的可能性.此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既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满足感.

(四)结合实际,培养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数学反映了客观世界.脱离实际生活,数学教学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实践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检验的有效途径,而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也是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教学实践证实,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导致学生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难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怎样和实际相结合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广大数学教师应深思的问题.

以“概率与统计”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开展调查活动.例如,以某小区为调查对象,随机调查100个人,学生将近视的人数统计出来,之后可以将近视的概率算出.如果有需要的话,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份和近视人群相关的调查报告.这种和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技能得到锻炼,同时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增强.又如,教师在教学“正数与负数”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正数的概念已经形成了初步认识,但还不能理解负数,教师可以借助全国各地气温的变化示意图,给予学生帮助,加深其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诸多实践活动中都充分体现出数学的实用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五)加强学生指导工作,运用自主探究模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缺少深层次的认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让其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而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以“二次函数 y=ax2+bx+c图像和x轴交点个数”的问题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的开展自主探究,深入分析问题,从而在探究中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师提出问题:有二次函数y=x2-x+2、y=x2-2x+1、y=x2-x-6,分别求出其与x轴的交点坐标.教师在学生开展探究的时候应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其积极思考这种数学现象:均是二次函数,但交点个数不同,有的有一个,有的有两个,有的甚至一个也没有.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展开讨论,之后再提出相关问题,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x轴的交点个数有何联系,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以及主题.

(六)动手实践,获得活动经验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并正确指导学生,使之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以“圆锥的侧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将圆锥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探索、推导出来,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验.教师先向学生提问:“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都知道圆锥是由底面和侧面组成的,那么怎样得到圆锥的侧面积呢?”然后,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探究,通过纸片来制作圆锥,之后再将圆锥底面去除,进而得到侧面展开的图形.通过观察,学生能够认识到圓锥的侧面其实是扇形.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学生能够快速得到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开展上述活动,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同时激活其思维,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最好的老师即为兴趣.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便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在大脑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慢慢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感受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实现学习质量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江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新课程导学,2017(20):69.

[2]黄霖.关于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8(11):80.

[3]章剑恒.数学课堂植入真实情境提升学生乐学的实践[J].才智,2019(4):140-141.

[4]祝林萍.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乐学”[J].学周刊,2016(9):240.

[5]程移键.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教学的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8):8-9.

猜你喜欢

初中生数学教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