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他画出了中国人的传统文脉
2020-11-27王一竹
◇ 王一竹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杰出的大家。他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青年时期师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丰子恺先生始终致力于艺术创作和中国艺术教育,对中国美术学及人文历史的发展具有独创性的贡献。先生的个人艺术风格在中国独一无二,特别是他的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有着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他的许多作品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他贴近现实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漫画作品,酷受国人喜爱,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丰子恺先生在书法、散文、翻译等文艺领域同样卓有成就。他的笔触生动而富有韵味、质朴而又明亮率真,时常娓娓道来,于细微处探究人生,反映世态人情。他的作品故被称赞“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精神,数千年文化发展史,儒家的社会担当,道家的艺文志向,释家的人心悲悯,无不在丰子恺的身上闪现光芒。诗言志,诗缘情,修身抒情,世界大同。护生,护国,护道。植人,植心,植德。文而化之,德而润之,承遗民族之文旨,教化育德,斯为风,为雅,为颂。以文转传绘迹,文字与图绘宗标一体,足以垂范后传。
丰子恺 无声之诗系列册页 纸本设色款识: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子恺。钤印:丰子恺(白)
言志缘情 以诗入画
丰子恺一生中最难以割舍的就是对于诗歌的热爱,他自幼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曾说“文学之中,诗是最精彩的”〔1〕。而中国诗学主要有两条线索:从本质观上说,一是“诗言志”,一是“诗缘情”;从价值观上说,一是“教化”,一是“吟咏情性”。“言志”是要求“发乎情,止于礼”,诗人必须符合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缘情”则诗人可以在诗中自由地抒发喜怒哀乐。无论是志还是情,都发之于心。丰子恺说:“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不是世间事业的一部分,而是超越于世间之表的一种最高人类的活动。”〔2〕他在《漫画创作二十年》中又说:“我觉得古人的诗词,全篇都可爱的极少。我所爱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句。”〔3〕“余每遇不朽之句,讽咏之不足,辙译之为画。”〔4〕这些古人早已描绘好的名句,丰子恺以水墨线条融会西方的速写将诗意涉笔成趣,形成了既有写实性又有抒情性的绘画风格。“古诗新画”是丰子恺绘画艺术中最早创作的题材,也正是这个题材使他一举成名、佳作迭出。
丰子恺 无声之诗系列册页 纸本设色款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子恺。钤印:丰子恺(白)
丰子恺 无声之诗系列册页 纸本设色款识:漆室心情人不会,还道是背人偷堕相思泪。民国廿七年,子恺画。钤印:丰子恺(白)
丰子恺 无声之诗系列册页 纸本设色款识:贫女如花只镜知。子恺画。钤印:丰子恺(白)
丰子恺 无声之诗系列册页 纸本设色款识: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子恺。钤印:丰子恺(白)
丰子恺 无声之诗系列册页 纸本设色款识: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子恺。钤印:丰子恺(白)
丰子恺 无声之诗系列册页 纸本设色款识:贫贱江头自浣纱。子恺画。钤印:丰子恺(白)
元代吕思诚《戏作》:“典却春衫办早厨,老妻何必更踌躇?瓶中有醋堪烧菜,囊里无钱莫买鱼。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原是吕思诚还未发迹时安慰妻子,贫寒苦难总会过去,日子终将越来越好。在抗战期间,面对艰苦的逃难生活,丰子恺挑选该诗最后两句为题材创作了不同形制的多幅作品。画面中的青松、柳条、粉桃、飞燕,都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勃勃生机;父亲的守护、母亲的爱恋、孩童的烂漫,充满着人间情味。寥寥数笔,作者保持淡然闲适的生活态度、“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豁达胸襟,皆跃然纸上。
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讲述的是主人公无奈地等待着一份求而不得的恋情的凄美故事,往往让人心间涟漪起淡淡的忧伤。丰子恺所绘的《月上柳梢头》却营造出了一份充满圆满的浪漫的希望。画中,一个红衣女子依偎在墙边,翘首等待。女子面对着山峦间的一轮满月,身旁的草丛里有一对嬉闹的小兔子,墙头有一只受到惊吓而乍起身子的小猫。这只猫暗示着周围的动静,也许红衣女子等待的爱人即将出现,黄昏的相约即将实现。
教唯以爱 善化人间
丰子恺曾写“艺术以仁为本”,“胸怀芳菲悱恻,以全人类为心的大人格”,“能活用护生,既能爱人”。〔5〕“护生者,护心也。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护生画集》共六册,共450幅,是一部前后创作长达46年(1927—1973)的画册。丰子恺用利落果敢的线条,寥寥数笔就勾画出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思想,简单朴素中画出矜恤和仁爱之情,用艺术的手段使佛教中慈悲仁爱、劝人从善戒杀的基本主张得以广泛流布。
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弘一大师五十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10年后,第二集《护生画集》完成,共60幅。弘一大师非常高兴,为画集配字,并回信:“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收到恩师之函,丰子恺回信:“世寿所许,定当遵嘱。”从丰子恺30岁到75岁,从安居物阜民丰的江南到抗战期间的流亡,他从不敢忘记自己对恩师的那句承诺。“护生即护心,慈悲在心,随处皆可作画。”在创作条件最困难的“文革”期间,他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放弃希望,为自己寻找创作《护生画集》第六册的条件。终于在辞世前一年,他完成了恩师的重嘱。佛教讲四无量心,首谈慈无量心,大慈推崇孝道,首推敬母之德。,在第六集中,丰子恺在第一幅安排了《马恋其母》,最后一幅安排了《首尾就烹》。台湾作家席慕蓉看完这一集这么形容:“一个佛教徒的温和慈悲的心肠显现到了极点,一个艺术家的热烈天真的胸怀到了最后最高的境界……每一笔每一句都如冬阳,让人从心里得到启示,得到温暖。”“以恋母始,以护子终,艺术家的特别安排,不就在这里吗?以生命的一切都为了延续,艺术的最终目的应该也是为了这个。汲取上一代的精华,寄望下一代的能够知道、明白,并且再发扬光大,大我的逐渐成熟,小我的生存才有意思,永恒不就是这个意思吗?”〔6〕
丰子恺 无声之诗系列册页 纸本设色款识:且推窗看中庭月,影过东墙第几砖。子恺。钤印:丰子恺(白)
大众艺术 曲高和众
丰子恺作为20世纪推广大众艺术的笃行者,他主张“艺术的人生化”“人生的艺术化”。他以真诚平易的热情将“艺术”融入现实生活中,情趣丰盈,内蕴精粹。如他所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7〕“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无论文学,无论音乐,都要与生活相关联,都是生活的反映,都要具有艺术的形式,表达的技巧,与最重要的思想感情。艺术缺乏了这一点,就都变成机械的,无聊的雕虫小技。”〔8〕艺术不只是供少数知识阶级观赏的装饰品,它面对的是人民大众,既要“曲高”,也要“和众”。“我们必须把曲的高低难易和和者众寡的关系分别清楚:须知高的曲不一定难,低的曲也不一定宜;反之难的曲不一定高,易的曲也不一定低。故高低与难易是不相关的两事。又须知和寡不是为了曲高之故,是为了曲难之故;和众不是为了曲低之故,乃为了曲易之故。”〔9〕只有做到了“和众”,才能实现艺术的大众化及现实化,才能真正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从而满足艺术审美的“曲高”,才能拥有隽永的生命力。最后借用王鲁湘描述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月暗小西湖路,夜花深处一灯归”来形容丰先生的艺术:“广袤的夏夜星空,两个打着灯笼的小姑娘在寻找归家的路,这也是大众寻找艺术之路,而丰先生的艺术就是这盏灯,虽微弱却坚定地照亮着前进的路……”
注释:
〔1〕 丰子恺:《艺术的学习法》,载《艺术修养基础》,文化供应社1941年7月版。
〔2〕 丰子恺:《西洋画的看法》,1927年
〔3〕 丰子恺:《漫画创作二十年》,载《率真集》,万叶书店1946年。
〔4〕 丰子恺:《画中有诗》,文光书店1948年5月版。
〔5〕 丰子恺:《桂林艺术讲话之一》,载1941年10月。
〔6〕 席慕蓉:《永恒的盟约》,载《有一首歌》,1983年10月。
〔7〕 丰子恺:《我与手头字》,载1935年3月20日《太白》。
〔8〕 丰子恺:《版画与儿童画》,载《艺术漫谈》,人间书屋1936年10月版。
〔9〕 丰子恺:《大众艺术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