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名师成长路径实践研究
2020-11-25张美枝
张美枝
摘 要 名师是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本文提出了打造“四横两纵一平台”。以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阐释了“四横两纵一平台”中“校企合作”平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特别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并以“C#程序设计”混合式课程改革为例,具体阐述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等要素在职业院校名师成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 名师成长 混合式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 四横两纵一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66
Abstract Famous teachers are the leading geese in the teaching team and the leaders i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o create "four horizontal, two vertical and one platform". Taking 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 i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especially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C # programming" mixed curriculum refor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ol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lassroom teach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other elements in the growth of famous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the growth of famous teachers; mixed curriculum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ur horizontal, two vertical and one platform
1 “四横两纵一平台”阐述
名师是品牌建设的排头兵。本文提出了“四横两纵一平台”,四横:专业、课程、师资、学生;两纵:质量生成(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培养)和资源建设(专业资源、课程资源、师资培养资源保障、人才培养资源保障);一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其中“四横”和“两纵”均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和依托。
通过“四横两纵一平台”,将一名骨干教师培养为师德高尚、教学效果好、教学能力强、资源整合和教学管理水平高,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学团队建设水平高的名师,进而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培养出一批职业院校专业领军人物和优秀骨干教师,从而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带动职业院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 “校企合作平台”功能及合作方式
“四横”和“两纵”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平台”。以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与企业协同场地、设备、技术、人力等资源,建设了IT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动漫工厂等5个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培训、项目研发等业务,同时为相应的专业(群)提供实训环境、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创业孵化、就业市场等支持,实现了“技术服务”与“职业教育”双平台互相支撑、共同发展。见表1。
合作的具体方式如下:
“筑巢引凤”——与内蒙古晶新科技等3家公司形成“校中厂”一体育人模式。公司总经理为学院兼职教授、企业文化与创业孵化指导教师,系主任作为公司副总经理,双方精选业务和技术骨干人员,兼有校企“双岗”,承担教师和企业员工“双责”。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相互嵌入,生产和实训同步、教学和科研同台、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同频的“产训、学研、转创”一体办学。
“肝胆相照” ——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七研究所(以下简称二〇七所)、创维电子等11家公司形成“厂中校”联合育人模式,将教室建在工厂、让学生住进工厂、派教师跟到工厂。与二〇七所探索“现代学徒制”,采取1名“师傅”带2~3个“徒弟”的方式,先后选择31名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岗学徒。徒弟跟着师傅学手艺、跟着岗位练技能,在企业熔炉中感受企业文化、领悟工匠精神、练就创业本领。同时,学院制定实施了《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奖励办法》,激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企业实践,主动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能力。
“合作共赢”——分别与京东方、中软国际等5家企业合作,成立“订单班”,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确保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同时,依托各自的技术服务平台,与企业共建共享教学和培训资源,分别建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资源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库”“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资源库”“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庫”共5个资源库。
以上3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切实解决了先进技术共研共享、人才互聘互用、教育教学共育共担、实践基地共建共用、创业孵化共培共创等问题,逐步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局面。从2016年-2019年,企业共接收生产实践的学生4336人次,累计培养订单班学员近200人,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11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3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编写教材17部,教师参与企业研发科研项目16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5项,培养“双师素质”教师34名,自治区教学名师4名,组建融实践教学、大赛培育、技术研发、师资提升为一体的名师工作室2个。
下面以“C#程序设计”混合式课程改革为例,具体阐述“校企合作平台”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等要素对职業院校名师成长的作用。
3 “C#程序设计”混合式课程改革
3.1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将认知学习理论应用于教育技术实践。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正确合理地设计工作任务、教学案例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案,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媒体的利用能在教学中发挥最佳效果,教学媒体设计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外,还须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使教学媒体设计建立在坚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3.2 采用“项目迭代”法,设计经典的教学案例
突出表达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并利用多媒体视频课件以“微课程”为主要形式,用于讲解知识点或技能点;使学生把握重点,理解难点,掌握操作要点。
依托“IT实训中心”,将北京中软国际的应用系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依据能力序列提升和知识序列递进的要求,形成能力和知识并进的教学内容,将单项能力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融入构建的综合实训项目中,采用“项目迭代”开发法,每一个项目被分解成一些更容易实现的小模块,通过多种媒体的设计,展现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以经典的教学案例为载体,采用案例驱动的方式,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知识、练技能,教学案例之间的教学知识点循序渐进,都是为了完成同一个项目,当完成所有实践课程以后,一个项目的雏形也就形成了。该项目雏形为后续课程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在该项目雏形上继续进行迭代,进行“深加工”。
3.3 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
完善“职教云”和“云课堂”,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资源及平台应用范式,引领“互联网+”课程教改,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夯实“课堂教学应用链、实习实训应用链、学业评价应用链”,探索线上线下融通的课程教学范式,发挥课程资源库应用实效。每一节课程的学习内容由教师提前通过网络发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线上学习, 思考、理解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线下课堂上进行交流、答疑解惑和知识技能点的扩展,按照公司项目研发流程,分小组进行项目实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 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平台”上,通过“C#程序设计”混合式课程改革,教师敬业爱岗,潜心教书育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企业紧密对接,开发实训项目,按照公司项目研发流程,培养出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明显增强,充分表现出了“四横两纵一平台”中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等要素在职业院校名师成长中的作用;通过“C#程序设计”混合式课程改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提高了,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训练,强化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零距离”。
总之,通过“四横两纵一平台”生态链的打造,教师的教师风范与教学经历、企业经历与行业影响力、教学能力与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本文系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项目名称:职业院校名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NZJGH2018241)
参考文献
[1] 刘东波.计算机语言类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
[2] 孙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16).
[3] 吴倩倩.数字时代高校融合式课程建设的改革方法与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
[4] 李春雷.高职院校教学名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
[5] 崔志钰.工匠精神视域下职教名师成长的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
[6] 周礼.高职院校教学名师成长机制与管理研究[J].智库时代,2017(14).
[7] 蒋逢灵.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
[8] 王中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典型模式的利弊分析与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