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1-25李红梅
李红梅
摘要:在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上,专业课程内容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培育学生能力的必要载体,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就当前来看,机械工程课程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此,针对机械工程课程教学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探讨双创背景下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双创背景;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合双创教育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湘外经院教字〔2019〕31号)。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肯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就是要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创新型人才,尽管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但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却较为乏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理念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发展的全新增长点,高职院校作为机械工程类人才的培育摇篮,在双创人才的培育上,起着重要作用。面对新的历史形式,对于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培育,要做到“出成果、出人才、创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可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对此,需要以双创背景作为切入点,对传统的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进行改革。
1 机械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工程专业承担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机械专才的重任,要求学生掌握工程科学、自然科学、机械学科等相关知识,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下,高校育人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招收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学生人数规模的增长,关于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各类对口企业,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双创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就当前的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课程结构与创新能力分离:在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上,倡导各类课程内容的结合,在传统机械工程课程内容中,综合性、交叉性课程较少,结构弹性不足;②理论课程比例较高:在传统的机械工程课程中,专业理论课的比例较少,多数高校在实践内容上,占比较少,一般不到30%,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的联系不强,实践效果不甚理想;③课程与学生中心远离:在机械工程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有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启示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远离学生中心,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机械工程内容本身内容较多,枯燥乏味,如果教学方式应用不理想,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致使学生与专业学习之间出现了较远的距离。
2 双创背景下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重构课程体系平台。为了培育复合型人才,需要以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目的着手,考虑到双创背景的要求,与机械工程、交通建设结合,研究当前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以“双创”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平台。平台内容包括公共基础培育、专业知识锻炼、素质教育、双创教育,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来推行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逐步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双创能力,实现各类内容之间的高度融会贯通。同时,增加实践内容比例,强化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双创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的锻炼,注重理论、实践的前后衔接。
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双创背景下机械工程理论课程内容既要有科学性特征,也要关注学生认知、学习规律。理论是实践基础,也是培育学生双创能力的基础。在机械工程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要以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为主线,着力培育学生的现代工程观,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专业理论知识之间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具备相关技能。根据双创的引导,要分模块来开展理论教育,重点关注学生工程技能、创新能力锻炼,锻炼学生的工程技能、创新能力。在理论授课上,要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挖掘他们的智慧潜能,针对不同模块,开设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基础内容、专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都要具备针对性,如根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可在专业课程内容中增加智能制造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机械装备故障、绿色制造技术等内容。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开设素质拓展、应用文写作等选修课程,发挥出课程合力。
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双创背景下,要增加实践内容,实践课程涵盖课程实验、校内综合实践、校外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各个模块都有对应子项目。在课程实验上,构建机械工程实践中心,以实践能力作为主线,设置一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构建多元衔接的实验体系。根据机电设备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学校有关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如《机电设备安全操作规范》《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规章制度》《机械加工操作流程》等,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安全、严谨、规范。在校内综合实践上,涵盖认知实习、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校内实践模块上,以工程训练为例,其内容应涵盖数控技术、铸造、热处理、焊接、车工、钳工等。毕业设计则是人才培育的关键,要求学生综合应用理论和实践完成独立设计。在校外实践上,包括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能力,是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其内容包括机械产品加工过程的参观、毕业实习观摩等。
创新创业实践是实践课程体系的重点,包括学科竞赛、科学研究训练、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主动报名科技竞赛,开展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文素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主题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讲座报告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部分院校没有专业的创新創业课程教师,多数情况下由专业课教师兼任,然而这部分教师多数没有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背景,难以实现创新创业理念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导致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为了促进理论、实践与创新创业内容的融合,需要构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其指导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机械工程专业教师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学习能力,为教师提供到企业中参与实训的机会,提高其指导能力,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历,选派年轻教师到企业中深入合作,开展技术研究,举办教师讲课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另一方面,在学校计算机、电信、材化等院系中聘请教师,与企业之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邀请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进入其中,组成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相比,兼职教师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能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引导。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做到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素养高、知识结构合理,为创新创业引导提供保障。
双创背景下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要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改革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应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在其中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出能力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素质高的复合型机械工程类人才。同时,充分依托中央、地方共建项目,发挥出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的载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予以必备的帮助、鼓励,满足双创人才的培育要求。
参考文献
[1]方贵盛,项春,刘武.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机械创新拔尖人才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 2019(11)
[2]张甲,王振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理念[J]. 高教学刊. 2020(10)
[3]孙远韬,刘广军,张氢,陆志强.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机械类专业实习毕业要求的达成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20(33)
[4]罗忠.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19)
[5]李荣丽,刘小勇,李奇涵,卢明明,郝兆朋,范依航,关英俊. “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机械设计. 201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