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处处是语文

2020-11-25方圆

未来教育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竹园爱人老爸

方圆/文

北京回龙观居住的小区绿化很好,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朋友都说:“还逛什么公园啊,你家不就住在公园里嘛!”

楼下一片竹园,青翠、雅静。竹园边有个石桌,桌边有几个石凳,闲暇时候,常常领着女儿抱几本书,拿一壶茶,坐在石凳上看书、品茶。她看她的,我看我的。好看的地方,也互相欣赏。

刚来北京那年女儿两岁半。我常常陪她在竹园边玩。我看书,她在那边追蝴蝶、追蜻蜓。

爱人在家做饭。做好了,就趴在阳台上喊:“别玩了,回家吃饭。”女儿头也不回,答声:“马上。”依旧玩。

我爱人等了一会儿,见没有动静,又喊。依旧是老一句回答,“马上” 。

没办法,我爱人只好端着碗也来到竹园边。女儿看也不看,还是在石板路上跑来跑去。

我爱人只得端着碗追过去喂她,说:“吃了面条再玩。”

女儿说:“我不爱吃面条,我要吃鸡蛋。”

我爱人说:“面条里有鸡蛋。”

女儿说:“我要吃荷包蛋。”我爱人说:“就是荷包蛋。”

女儿说:“我要吃肉。”我爱人说:“面条里有肉。”

女儿说:“我要吃单独的肉,合在一起的我不愿吃。”

我爱人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不吃怎么长高。”

女儿说:“长不高就长不高。”

我看爱人一个人降不了她,就扔下书三步两步追过去,捉她过来摁在她妈妈怀里。

女儿咬着牙,我爱人怎么塞也塞不进嘴里。

我说,她不吃自然不饿,饿一顿试试。

听到这话,女儿一下子挣脱出我爱人的怀抱,边跑边喊:“我要饿一顿!我要饿一顿!”

我爱人放下碗,去追她,她“嘎嘎”笑着在竹园里躲藏。

我爱人不追她了,她就哼着连自己也听不懂的歌儿又去追蝴蝶、追蜻蜓。

追累了,就乖乖坐在我旁边听我讲故事。有时候,也夺过我的茶壶去对着壶嘴喝水。

四五岁的时候,她从电视里、大街的广告牌上,七大八小认识了一些汉字,能勉强囫囵吞枣地看绘本了。

看着看着,有时冷不丁地问我:“老爸,书上的故事是谁编的?”

我说,是作家编的啊。

又问:“作家是干嘛的?”

我说,作家就是编故事的。

再问:“我也能编故事吗?”

我说,当然可以。

正说着呢,一只小猫从竹园跑出来,从石桌下面穿过跑进薄荷园去了。

女儿说:“老爸老爸,快看一只猫。”

我说看到了,猫咪干嘛去了?

女儿说:“她想妈妈了,回家找妈妈去了吧,看那个着急样儿。”

我说女儿真棒,把刚才这句话再说说。

女儿又说了一遍。我说,你这就是编故事啊,编得真好。

女儿前仰后合,笑得嘎嘎的。

笑够了,就喝茶。一边看那树叶婆娑,竹枝摇曳。

秋天到了。天很蓝,云很轻。一群大雁往南飞。女儿喊:“老爸老爸,看那大雁,排成一个‘人’字。快看快看,又变成一个‘一’字,队伍好整齐啊!”

风吹树叶往下落。女儿又喊起来,老爸老爸,看那树叶,多像蝴蝶。

喊着,扔下书,伸着双手接落叶。一片、两片,地下落了厚厚一层。就踏着树叶去蹦高,一边蹦,一边嘎嘎笑:“快来蹦啊!老爸老爸,柔软的地毯。”

我夸奖她,想象得真好。女儿信心十足,“老爸、老爸,我也要写故事”。在我的引导下,女儿写了“小猫咪跑回家找妈妈”“树叶飘飘像蝴蝶”等日记。

“一句话日记”写了几个月吧,再引导孩子写两句、三句话。一开始不连贯,就一遍遍地练。慢慢地,连贯了,通顺了。

走在大街上,我让她观察行人匆匆赶路的动作、表情。

晚饭后,我领着她到门外看天上的圆月,夜空的星星。

吃着饭,我让她看着我吃饭的动作、表情。女儿一边嘎嘎笑,一边说:“老爸右手拿起筷子,把盘子里的土豆丝往盘子中间拨拉拨拉,把辣椒往外夹了夹,夹起一大口,边吃边说,真香真香。”

孩子的口语能力训练很重要。

孩子能说、会说,作文差不多就会写。先说后写,说通顺了,连贯了,再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问家长,也可以用拼音代替。

孩子年龄小,识字不多,词汇贫乏,一开始别要求过高,少批评多表扬。

写日记能积累很多材料。很多小朋友一提作文就发愁。愁什么?“没得写”。

生活中,孩子要看到好多人,这个人胖点,那个人瘦点。这个人白点,那个人黑点。要做好多事,有甘苦,有收获,就有了想法,家长如果随时引导,让孩子说一说,帮着孩子理顺一下,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逐步规范。

如果再引导孩子随时记下来,肯定收获就更大。

说一说,顺一顺,记一记,天长日久,积少成多,量变就会质变。孩子的听、说、读、写、书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这样的日记训练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孩子学过的字很容易忘记,写日记是巩固识字的好方式。

写日记是很好的练笔。日记不受字数限制,可长可短。题材不限,可写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如果一周坚持写两三篇日记,一年就写一百多篇。这就相当于进行了一百多次练笔。

要为孩子创造条件,引导、督促他们去观察、调查、上网、思考,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积累作文材料。

写一篇文章可能是一段时间的事,但是大部分却是平时积累的表现。日记一日一记,不知不觉中会积累很多材料。

让孩子从小就注意从身边,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观察、发现,并用这些点点滴滴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听、说、读、写、书(写)的训练,语文素养一定会有快速、有效的提升。

利用好生活中的琐碎元素,利用好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和孩子听、说、读、写、书,也许,孩子的语文学习,会有可喜的飞跃。语文素养的提升真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作文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写好作文肯定不是为了当作家,这是伴随着一生的功课。

尽量不要读“作文选”之类的书,也别轻易相信培训班上宣传的那些“作文宝典”“写作秘笈”。写文章是一项慢功夫,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训练。

投机,侥幸,在作文方面不会太灵。只有多写,多写就会熟能生巧。多写才会写,多写才是硬道理。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孩子的作文兴趣,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不仅是中国,各个国家都重视。

美国够发达了吧?小学一开始,作文就是必修课,而且这个“必修”,一直延续到博士毕业。

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表述,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想法和说法,写出来的文章也都不会一样,这才是正常的。

作文就是让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不能把成年人自以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美术教学中,高水平的素描需要画家有扎实的基本功。作文也是如此。

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少概括,多描述。少形容,多白描。少笼统结论,多具体事例。

作文不是故作高深。

经典不是让人看不懂。

不要把作文搞得神神秘秘,要打消孩子对作文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说的时候是“语”,写在纸上就是“文”。

也许,作文不是都需要“若干个变质红薯的无序组合”式的语言表述,更多时候,还是用“一堆烂地瓜”这样的表达更直接了当受欢迎。

作文应该是不复杂的,很多误人子弟的所谓的专家把作文弄复杂了。

语文不应该当成一个学科。如果非要狭义地定为一个学科的话,这个学科应该是最重要的、最美的。

是啊,还有比语文更重要,更美的吗?

人长大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精神世界的充实很重要。人文素养是决定精神世界充实与否的关键。

学好语文,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一生的幸福奠基的事情。

科学家苏步青常说:“语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很多国家都把人文素养列为本国国民核心素养发展的首要内容。

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语文素养的教育。

语文教育的成败,关乎人文素养提高的高低快慢。语文教育,关乎你走得多高、走得多远。

现在孩子似乎都很累。上不完的补习班,做不完的作业。

一句无来由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误导了多少家长,不知剥夺了孩子多少快乐的时光。

必须在起跑线上论输赢吗?

人的一生是近百年的长跑,不是几百米的短跑竞赛,起跑线的输赢实在不必太在意。

可是,没办法,似乎都在这样。孩子的童年怎能不单调?

单调就罢了,但能不能不让孩子太枯燥、太乏味?

现在家长似乎都忙。忙工作、忙事业,忙微信、忙快手、忙抖音。

其实,可以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哪怕每天一两个小时。

这个“陪”,不是一边看手机,一边监工一样监督孩子做作业。

应该是倾听孩子说话,用心和孩子交流。讨论讨论社会上的人和事。讨论讨论哪本书好看,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读书的随感,感觉好的语句也可以随手记下来。

读着读着,记着记着,语文能力也会提升。

节假日或周末,尽量领着孩子出去转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这句话永远不会错。

从作文角度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永远是。要让孩子多去体验。

作文要写得好,最好写熟悉的人,写熟悉的事,写记忆深刻的事,写自己喜欢的事,写感动自己的事,写自己亲自体验、尝试、实践过的事。

慢慢的,你会发现,培养孩子语文能力、训练孩子写作文的元素,生活中比比皆是。

你不仅觉得生活中处处用着语文,而且,更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

生活是一部妙趣横生的教科书。生活处处是语文。

让妙趣横生的语文,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妙趣横生。

让妙趣横生的语文,把我们的社会变得妙趣横生!

如果,国人都热爱阅读,读经诵典,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美好!

希望更多的人喜欢母语,爱上语文,在生活这部教科书中提升自己,提高素养,健康成长。

民族兴亡,语文有责。

你、我、他,咱们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竹园爱人老爸
曾跃进
漫步千竹园有感
老爸
竹园
这些老爸,“爸”气十足!
贵州大竹园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综采工艺探析
爱人就是爱自己
下一世,你是我的爱人
再见了,我的爱人
亲密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