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0-11-25宋佳
宋佳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一、跨文化能力构成要素
Hymes(1972)提出“交际能力说“,他提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形式、语言知识和语言的得体性[1]。国外学者Samovar 和 Porter (2004)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要素:动机(motivation)、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国内学者贾玉新(1997)认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少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文化调适系统、知识能力系统和交际实践系统共同组成。”[2]高一虹(2002)在西方观点“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要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跨越和超越的能力观[3]。杨盈、庄恩平(2007)的跨文化能力要素包括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交际实践[4]。综合不同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的要素观点,不难总结出其要素中共同的部分: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层面的能力。
二、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
(一)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1.树立正确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理念
在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学中,应始终秉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本科院校来说,教师更应该积极创设独立自由的教学情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中体验、感受文化教学的魅力。
2.明确合理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知识,同时要求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价值观念等,最大限度地培养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3.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关系
英语在中国有着广大的英语学习者,他们对英语文化也投入了足够的热情和关注,但是却忽略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导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很难用英语表述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因此,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应加强学生对本族语文化的重视,平衡看待两种文化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上,适当选取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间的对比与思考,客观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二)情感能力培养策略
1.正视中国文化的地位,发挥母语正迁移作用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实验基地,土壤有机质35.3 g/kg,速效氮120.7 mg/kg,速效磷40.3 mg/kg,速效钾163.2 mg/kg,pH 6.7。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的纲领性文件来发挥监督引领作用。其次,全面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大学英语教师仅仅具有英语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广泛猎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国际视野。再次,开展基于文化的英语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这些教学活动应以母语文化知识为基础,发挥母语正迁移作用,引入英语民族的文化内容,促使学生双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文化移情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学生应客观地正视不同文化的交际者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有意识地遵循目的语文化的交际规则、语言表达、认知模式等。其次,创设情境,真实地体验异域文化。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办法就是到目的语文化中真实地体验其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如果不能的话,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录像、结交外国朋友、参加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培养文化移情能力[5]。
3.建立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文化认同度
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中西文化对比教学,加强中国文化的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清晰的认识与理解,担负起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的使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做出客观理性地解读,让学生从不同的视野感知文化的差异性,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异域文化有更深刻、清晰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开放、灵活的思维模式。
(三)行为能力培养策略
1.确定合适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材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与导向,是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6]民办高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缺乏兴趣,因此,对他们来说,合适的跨文化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现状,本校着手编写了一本适用于该类院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材《中西文化实用教程》。该教材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主题对比中西文化,从多个视角探讨中西文化,深入浅出地剖析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选材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突出中西文化与语言知识相结合的编写理念。该教材配有中西文化对比案例,帮助学生动态、全面了解中西文化,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全面培养。除纸质教材外,各章节均有配套的电子文本、音频、视频、慕课等线上拓展学习资源,并同步教学进度,助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教材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内设课程思政板块,每单元都以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思政点为导入,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引出主体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材设计的各环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大学英语的思政育人价值。
2.遵循合理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跨文化学习任务,有机统筹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还需要有机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经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跨文化学习体验,如听课、在线课程、讲座、社团活动、艺术节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层次学习。
第二,渐进性原则。低年级的跨文化教学主要包括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导入一些文化因素,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在高年级的课程中逐渐加入一些跨文化课程,如跨文化交际技巧、中国文化、英美文化、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等,让学生真正地感悟中西文化,对比文化差异,掌握跨文话交际技能。
第三,讲授式与体验式相融合的原则。讲授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进行跨文化知识传授,从而使学生跨文化能力提升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尽量逼真的文化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种逼真的情景中去体验、感悟语言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跨文化能力。已成为当今较受青睐的文化教学方式。
3.建构适宜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模式。根据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就某一文化现象或文化冲突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总结概括的方式探究跨文化交际的深层次内涵。这种教学模式不再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而是突出了学生“做中学”的自主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这种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很好地弥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自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数字化学习系统使得学习效果得以有效追踪。此外,线下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更有助于线上知识的内化。
三、结语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应始终贯穿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一定要遵循适宜的教学原则,实施恰当的跨文化教学策略,才能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民办高校在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有着独有的特点,更应该探索出一条本土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因此相关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