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诗歌教学的多模态教学法①

2020-11-25肖西西

现代英语 2020年9期
关键词:超文本模态教学法

肖西西

一、引言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多模态课程应用多媒体和ICT 开发动态的课程资源,以吸引不同的感官模式和多种学习方式。多模态课程包括模拟、交互式图表、图像、视频和音频材料、交互式测验和游戏、带有音频的PowerPoint 讲座以及超链接示例之类的元素。有了这种新的灵活性,课程资料中的主要概念可以多种模式、多种表示形式呈现,如视觉和听觉等。这种策略使学习者更容易学习课程知识、提高注意力,并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随着计算机及其数字科技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方式、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学习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在各种课程中运用多模态教学法助力教学是教学界面对的重要话题。因此,文章就多模态教学法在英语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开展方式进行了探讨。

二、诗歌教学的多模态教学法

多模态诗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参与。Dymoke 和Hughes(2009)深信“诗歌的强大的、动态的和多模态的本质……是将其纳入21 世纪课程的关键理由”。诗歌提醒人们,文字这个词源于拉丁语动词“texere”,意思是编织,并强调在“数字空间”中“多模态文本可由许多制作者来编织。他们同时也是那段文本的用户/读者”(Dymoke&Hughes,2009)。Hughes(2009)认为“我们在印刷文本的范围内长时间地压制诗歌的多模态本质……学生每天都沉浸在新媒体这种他们时代的文化工具中,我们必须重新定义我们的读写实践,以保持与新媒体的相关性”(Hughes,2009)。根据Blake(2009)的研究,多模态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在课程中“培养投入的诗歌享受和欣赏”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Blake,2009)。Dymoke(2009)认为“诗歌是一种有趣的、多模态的媒介,而不是在印刷页面上永远陷入困境的媒介”,她敦促教师尽最大努力这样做。

诗歌是一种有机的,丰富的交流工具,它充分利用我们所有的感官,并不断更新和重塑自我来为我们提供新的表达自我的方式。诗歌要在未来的英语课程和课堂上蓬勃发展,作为一名有创造性的诗歌教师,应该接受诗歌所能提供的多模态体验(Dymoke,2009)。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诗歌从印刷页面转译成其他媒体形式而为学生带来生气。在诗歌课程中使用一系列媒体来激发想象力特别适合于英语不是第一语言的学生。

(一)混合视觉和印刷媒体

视觉和印刷媒体的融合是最受欢迎的多模态形式。在诗歌的多模态教学中,视觉模态可以支持学生对概念和分析方法的初步学习,然后再返回书面模态或诗歌本身。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的本质依赖于图像,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使得学生意识到多媒体在意义创造中的作用。

教学法方面的文献肯定了视觉的重要性,有些学者认为它是吸引学生参与诗歌学习的关键。诗歌视频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所提供的讨论、批判性思考和合作的机会意味着学生不仅要磨炼他们的语言技能,还要磨炼一些其他的读写能力。

视频形式的诗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提高语言能力并使他们成为更积极的读者的机会,其好处不仅局限于语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实践数字视频作曲,这种做法可以将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融合,使媒体制作民主化,学生重新定位自己在学习中的角色,能够搭建从多模态到学术和批判性文化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展成为更积极的读者和创作者,因为他们通过数字视频创作自己的理解。在为诗歌视频编排画面、音乐和叙事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展现了他们的认知,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当学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视觉、听觉或通过屏幕上的动作来表现诗歌时,他们专注于如何传达诗歌所要表达的意义。这使他们不必担心他们不能给出“正确”的解释。相反,他们会探索各种模态来传达他们发现的意义。“一首伴随着视觉形象的诗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文本,一种不同的表现方式”(Hughes,2009)。视觉诗歌被认为是鼓励学生享受诗歌阅读和讨论的有效手段。

Charles(2008)与第一语言不是英语的学生一起使用视频制作软件,他发现“学生给出了比在正常课堂情况下更多的自发反应,并且表达了自己的意见”。(Charles,2008)这些学生不仅“利用诗歌来拓展和探索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而且他们“对英语语言的使用和知识增加了”。(Charles,2008)此外,“课程中的诗歌可以以引人入胜和有趣的方式进行探索”。另外,有研究发现学校里的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诗歌有抗拒,然而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以视觉方式呈现诗歌的做法在课程教学中使用后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持续的兴趣。

(二)恢复听觉传统

诗歌的录音早已存在,然而,互联网允许教师和学生获得大量的诗歌录音,并在英语课程中使用它们。谈到教师如何利用各种诗歌资源来实现多模态的诗歌教学,Blake(2008)曾指出:“诗人自己作品的录音使诗歌成为一种更具神奇性和流转性的表达和诠释,与真实的人和他们的声音产生关联,而不是像学校英语日常学习常常呈现的那样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Enigma代码解密活动。”(Blake,2008)

一些教师已经更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数字技术制作自己的录音,这有助于使整个录音过程更有力度和易于使用。数字技术使学生不仅可以更容易地记录他们关于诗歌的想法,而且还可以播客的形式在线发布,从而通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听众来激励学生的不断努力。

研究表明,学生不仅通过网络播客发展与诗歌的强烈互动,而且还提高了英语语言技能,尤其是口语和听力。例如,Murphy(2008)鼓励她的学生通过合作制作播客来分析诗歌的语言,并发现他们“发展了口语和听力技巧,学到了新的ICT 技能,真正投入到他们正在研究的诗歌中——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好像很开心”(Murphy,2008)。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听众,它构成了教师多模态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得恢复听觉传统成为可能,并使学习者重获倾听带来的富有想象力的乐趣。集中注意力的倾听是一种创造性、诠释性的体验。

(三)超文本

超文本(Hypertexts)的创建是使用多模态方法进行诗歌教学的另一种方法。简单地说,超文本是通过超链接来呈现到其他文本的文本,允许学生创建动态文本,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线性束缚。当传统的印刷诗歌变成超文本或由学生创造的超文本诗歌时,这些超文本通过超链接展开,这些超链接可以用来具体演示学生在进行文本和语言实验时如何解释诗中的图像和词汇。由此所产生的诗歌没有明确的意义指向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阅读它,读者可以自由选择他们理解的方向。

超文本不仅允许学生以动态和非线性的方式阅读诗歌,而且还允许他们成为有创造性的和投入的诗歌作者。通过使用超文本,可以赋予学生对自己文本和他人文本更多的权力,他们可以多种顺序的方式探索和创建自己的文本,这些超链接还鼓励读者塑造他们对诗歌的参与,决定阅读什么以及如何阅读。可以说,读者赋权的这一要素是超文本诗歌的主要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像超文本这样的媒介对教学有很大的助力,但这并不能减轻教师对阅读、写作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责任。

(四)其他形式的多模态

除了上面讨论的不同的数字媒体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诗歌比赛的活动来突出诗歌的多模态性质。在这些活动期间,学生在比赛中展示已出版的或自己原创的诗歌,可以“帮助年轻人通过动态参与书面和口头语言来获得信心”(Dymoke,2009)。通过“兼具包容性和挑战性”,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言和结构如何创造效果并传达意义”(Dymoke,2009)。

三、结语

文章的讨论焦点主要在英语诗歌的多模态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上,丰富的多模态教学方式使得教师能充分地利用诗歌的沟通潜力给新时代的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尽管多模态教学法具有很多优势,在实际教学中仍需注意的是,教师是激励学生投入阅读的最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超文本模态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应用超文本建构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伯凡十年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超文本阅读认知负荷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