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效益研究

2020-11-25林颖遂

现代英语 2020年9期
关键词:外语效益情绪

林颖遂

一、引言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被引入二语习得领域研究,学者不再只专注于对二语习得成效的研究,也将目光投向学习者的个体幸福感等主观情绪体验。根据Oxford(2016),个体幸福感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外语师生的情绪(主要是愉悦、焦虑两种典型情绪)对英语学习者学习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启示。

二、文献概述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不过有短短20 年的时间。它旨在探究个体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等积极品质的产生机制。简而言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聚焦于以下三个领域:人类积极的特质、正面情绪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后来,积极心理学被运用到二语习得研究,主要探索以下三个核心问题:①外语师生的正向情绪体验;②外语师生的积极个体特质;③良好的外语教与学环境。Jean- Marc Dewaele 等人(2018)指出,“高效教师能燃起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热情,激发其愉悦感,无须花费太多时间担忧他们的外语学习焦虑。”李成陈(2020)则基于对我国1307 名高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英语测评,构造了多重平行中介作用模型,得出“多种外语学业情绪在情绪智力与外语学业成绩之间发挥平行中介作用”的结论。

自主学习理论(self-regulated learing theory)侧重研究个体受目标驱动之后,综合运用策略达成目标或是监视实现目标的行径,进而反思并形成新的学习目标的进程。20 世纪80 年代末,即有研究证实,环境制约与环境赋使对自主学习有重要影响。自那时起,大量学术成果均揭示了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环境影响,且在社交过程中更易习得。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外语界学者开始对外语自主学习这一话题展开研究,并从外语教学实践及学术研究中凝练出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尽管自主学习已成为外语界研究的热点,但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研究自主学习效益与外语学习情绪,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情绪,的关系者较少。

三、高职院校非外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为薄弱。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中学(中职)阶段对英语学科的重视多半不足,英语成绩偏差。进入高职院校之后,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或科学的学习方法,其英语学习成效依然不尽如人意。与之相应的,高职院校的英语类课程,尤其公共英语类课程,照本宣科倾向较为明显。鲜有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容易使其失去兴趣,从而丧失外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具而言之,高职院校非外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英语基础不牢固,外语焦虑频现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生源质量较早年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背景、学习方式的不同,其英语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虽然入学前英语基础相对扎实,较为熟稔外语水平考试技巧,部分来自一二线城市的高素质生源甚至呈现出较为优异的英语口语水平。但从总体上看,相当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有学生坦言,初学英语之际,由于对外国语的强烈陌生感加之部分教师授课质量一般等因素,他们无法树立认真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正向动机,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对这一门学科的兴趣,未能打下坚实的外语学习基础。部分学生因为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更是平添了外语学习的焦虑感,持有较低的外语愉悦,自主学习效益低下。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主意识

大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底子薄弱,教师很难唤醒其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加之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度低,学生易被同化,产生学习方面的自卑感。谈及外语学习,多数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外语科目上的表现平平,缺乏成就感,难以确立较为清晰的学习目标,没有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此外,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外语学习上普遍缺乏自主意识,除非对英语本身感兴趣,大部分人的外语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只满足于听从教师指令,完成指定任务,不知如何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制订个性化外语学习计划并加以实施,主动解决外语学习问题的态度和行动不足。长此以往,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势必降低,影响其英语自主学习效果。

(三)学习模式单一,评价不够多元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多半处于被动地位,只需被动听课,完成指定任务即可。由于外语学习自卑等原因,除非有被提问,他们在英语课堂上很少和主动老师互动。尽管有部分教师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试图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但从教学实践的结果看,部分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班级学生的外语成绩并未有显著提高。因此,部分老师逐步回归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听课。然而,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群体庞大,教师对所有人的学情研判难免存在一定偏差,未能完全做到分层次教学,提供给各专业学生的任务趋近统一,针对性不强。受结果导向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外语学习状况的评价也不够立体、多元,仅从完成作业的质量来进行评价,对学生外语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稍嫌不足。

(四)外语学习正向情绪亟待开发

研究表明,外语焦虑(FLCA)和教师等外部环境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与此相反,外语愉悦(FLE)和学生对外语的态度以及教师、同伴等外部环境因素密不可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外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多加赞赏,此类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的褒奖并持续努力学习,自然能保持较高的外语愉悦,从而对外语自主学习效益产生积极影响。但真实情境是,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一般甚至较差,教师若无法真正满足该群体的学习需求,巧用策略提升其外语学习正向情绪,使他们通过教师的情感支持,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些学生就很难在外语学习上取得突破。

(五)朋辈互助作用微弱,独立学习占多数

当前,大部分学生热衷独立学习。尽管有为数不少的外语教师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团队形式提交作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都只注重完成自己的部分,而对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任务部分置之不理,最终提交的任务不过是每个人部分的拼凑,缺乏整体性。此外,有了搜索引擎工具的加持,学生认真思考并完成外语作业的概率下降,从网络上“借鉴”答案无法帮他们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久而久之,此类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只是浮于表面,难以获得积极成效。

四、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英语自主学习效益策略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环境中的教师和学伴。要想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效益,少不了教师的支持、指导和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此外,“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除了强调外部因素的作用外,学习者也应调试外语学习情绪,保持外语愉悦,提升自主学习效益。

(一)教师提升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效益策略

1.情感、学业双扶持,提升学生外语学习效益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情感层面的关心和尊重,多半通过言语鼓励来呈现;二是对其学业上的支持和引导。过往研究证实,学生得到教师情感上的支持、关心越多,其正向的外语学习动机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之下,提高外语学习的幸福感,从而更加自觉、能动地开展外语学习。除了在外语学习情绪的培养下下功夫,要想提升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还需要外语教师提供学业上的支持、帮助和引导。具而言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具体清楚的学习目标,认真研究学情,重视个体差异,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上以耐心的方式,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布置灵活多样的学习任务,鼓励和支持学生用英文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授学生实用的相关学习技巧或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领域,不断丰富教学题材,帮助学生自主高效完成阶段性目标,提升外语学习层面的正向情绪,拥有高度的外语愉悦。

2.巧设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有许多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利用。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所在,提前设置若干个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愿意参与其中。

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鲜明,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网络和手机经常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不少院校推行“无手机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把手机放置在教室前排的手机收纳袋。但这样表面上的“堵”并无法真正转变学生对待课堂学习的态度,不少学生偷偷将手机夹在书中玩耍的现象大有存在。因此,教师应在认真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外语学习网络平台的优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入线上学习的环节,依托清华社小程序、“雨课堂”网络学习平台及各类外语学习App,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完成任务的主角,并从中体验到外语学习的愉悦。这种愉悦终将助力学生形成努力学习外语的内生动力,鼓舞他们在克拉申“i+1”理念的指引下,去制订超越个体当前水平的、仍可实现的学习目标,应对更高难度学习任务的挑战。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同步做好线上、线下学习,不可偏废其一。

除了注重课堂教学外,外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预习或课后作业。比如,让他们一起查阅网络文献和其他学习资源,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做成PPT 在课堂上展示。此外,教师们还可以依托外语学习类社团指导学生,在团队中学习成长。具而言之,教师们可以不定期举办英语角、观影、外文电影配音等团体类活动或竞赛,帮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学习自信,强化正向归因,提升外语自主学习效益。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减轻外语焦虑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要完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开展全面、客观的评价。具而言之,仅从狭义上看,英语技能就包括了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有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更胜一筹,有的则在口语上表现更佳。因此,不同专项的任课教师对同一名学生往往会形成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此,教师应做好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外语学习能力全面发展。

此外,在高职英语的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多是终结性的,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外语学习过程未能有效关注。因此,教师应适当转变观念,给予学生足够的积极关注,满足学生的正向关怀需求,注重过程,对进步较大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耐心教化,不应太过严苛,以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激增外语焦虑。

(二)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效益策略

1.依托朋辈互助,提升自主学习效益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独立性(context-independent)。但学习也存在一定的社会性。学习者难免对所处环境中的社会因素存在依赖。已有研究证实,教学环境中的社会因素将对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除了教师外,身边的同学也是重要的社会因素,他们的参与势必对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产生某种程度的效用。具而言之,在学习过程中,有同伴的帮助,个体相对更容易被激发主动学习的动机。与此同时,同伴的英语水平会成为个体学习的参照。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总体学习干劲偏弱,但不乏积极上进的外语学习者。面对可供对标的榜样,他们的学习内部动机得以强化,学习成绩有望提高。

具而言之,在合作学习环境下,外语学习的好苗子可与学困生结对,使后者在接受“助学”之后,缓解外语焦虑,提高外语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益与成绩。在进行阅读或口语类课程学习时,学生可以以宿舍为单位,组建学习小组,并轮流担任组长,最终以团队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讨论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课堂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单方评价,变为师生双方、多维评价,使得评价更为客观全面,从而提升学生外语学习正向情绪,加速学习成绩的提高。

2.积极调节外语学习情绪,提升自主学习效益

李丽(2018)指出,情绪智力和自我效能感是中职生学业成绩的显著预测因素。情绪智力指的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认识自己的能力、管理情绪、激励自己、认识他人情绪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Goleman,2010)谈及外语学习情绪智力,主要指个体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面对学习成就或挫折时,觉察并管理情绪,协调自身和不同外语水平同学的关系的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普遍较较难获得或保持高度外语愉悦。不少专业并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取得一定级别的英语等级证书,这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愈发不重视,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敷衍完成作业。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提升外语自主学习效益,必须正确对待外语课程学习与最终考核的关系。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难题或是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适时调节外语学习情绪,进行合理的正向归因,并通过这种积极正面的情绪指引自己改善英语学习方法,认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不断提升自主学习效益。

五、结语

如何提升学生外语自主学习效益,已成为外语界日益关注的研究话题之一。文章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倡导教师在保持自身积极心态的前提下,通过情感、学业两方面的扶持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自主学习效益。学生自身也应调试外语学习情绪,克服自卑,保持高愉悦度。与此同时,强调朋辈互助理念,鼓励学生在和学伴的团结合作中取长补短,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保持高度外语愉悦,降低外语焦虑,进而提高自主学习效益。未来,我们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的大背景下,针对不同对象,开展横纵向实证研究,探讨外语情绪与外语学业表现的关系,以期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现实参考。

猜你喜欢

外语效益情绪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