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活动中幼儿调查问卷作用发挥的策略

2020-11-23仲晨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卷经验家长

仲晨

幼儿调查问卷是指利用表格对幼儿感兴趣的某一话题,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观察探究或者和家庭、社区中人的探讨,利用文字记录、图片、绘画、照片、剪贴等方法,获取活动前感性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幼儿认知经验的原始记录,展现了幼儿自我学习的过程。

一、幼儿调查问卷的使用价值

(一)获得幼儿已有经验的捷径

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来源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在开展每一个主题活动前,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幼儿调查问卷有助于幼儿与家长共同围绕主题目标,调查、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为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做好铺垫。比如,在主题活动“滚滚乐”中,我们发现主题线索中“什么东西会滚”的活动内容偏多,而回收調查问卷后却发现幼儿对“会滚动的车轮”更感兴趣。于是我们把主题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增设了“来来往往的车”这一线索,开展了活动“我喜欢的汽车”“车轮滚滚”“数车轮”等活动。基于幼儿经验的调整,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求,又丰富了活动内容。

(二)记录幼儿经验的发展轨迹

主题活动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调整活动内容,伴随着活动的调整和生成,相应的调查问卷也应运而生。比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中,我们设置了活动前期的调查问卷“我喜欢的动物”,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班级幼儿对恐龙最感兴趣,我们随之设计了相关活动。中期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对动物的动态特征兴趣浓厚,于是我们组织幼儿参观“红山动物园”,请饲养员给幼儿分享更丰富的感性资料。参观后,幼儿用绘画及自己口述、家长辅助记录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呈现出来。这些图片、问卷、照片都成了他们经验生长的最好记录。

(三)引导家长参与课程实施的良策

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幼儿、家庭的多项互动。家长是主题活动开展的重要资源,家长的及时参与和支持是主题活动开展的有效保障。调查问卷结合主题,反映了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有利于家长了解主题活动开展的进程,在帮助幼儿收集资料的同时,还可以协助教师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丰富与主题相关的经验。

(四)推进课程班本化开展的动力

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场所,主题活动的实施是以班级为现实基础的。每一主题的开展,都是从本班幼儿的前期经验、实际情况出发,挖掘本班幼儿的经验需要,利用班级各种资源,建构班本化课程活动。对主题活动前幼儿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是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发现新需要,推进班本化课程开展的有效动力。比如,在大班主题“种子的秘密”中,我们聆听幼儿发现的关于种子的秘密,知道幼儿对苍耳的种子特别感兴趣,但因为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大都没有见过真正的苍耳种子。为了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我们开启了班本活动“苍耳的发现之旅”。植物园、幼儿园、小区周围都是幼儿寻找的身影,在家长的帮助下,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苍耳种子,幼儿又继续用苍耳做游戏、续编苍耳旅行的故事,从中还引发新的问题“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具有这样的特殊现象”。于是,班本化课程被不断地建构起来。

(五)评估幼儿发展与活动效果的依据

真正了解幼儿需要和发展水平,需要我们多方面、多渠道地收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估。调查问卷架构起家庭与幼儿园这两个最能反映幼儿真实状况的典型场景,是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水平,评估幼儿发展水平的有效依据。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回顾主题活动的实施是否有效地达成了幼儿的有益经验,促进幼儿生成新的经验。

二、幼儿调查问卷的现状分析

(一)家长抱怨“负担”重

调查问卷发放前教师往往缺乏与家长的沟通,没有明确需要家长帮助完成的部分,只是简单地将问卷当作一项任务发放给幼儿。家长在不了解教师的教育目标情况下,不知道应该如何引导幼儿完成调查问卷的内容,常常抱怨幼儿园给幼儿和家长又“增添”了负担。

(二)调查问卷回收率低

在调查问卷发放后,有的家长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总是将调查问卷“束之高阁”,发放下去的调查问卷没了下文。还有的家长反映调查问卷发放的时间太仓促,无法及时完成。

(三)幼儿对调查问卷无从下手

调查问卷的设计不合理,往往以文字说明为主,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操作不起来。即使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幼儿也无法参与,只能由家长包办代替。调查问卷最后变成了“家长作业”,幼儿完全无从下手。幼儿缺失了前期经验唤醒的过程,多以文字叙述的问卷内容致使幼儿难以理解,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四)调查问卷回收后流于形式

有时候,调查问卷回收后仅仅成了班级环境的装饰物,简单的张贴成了其形式化的展示方式。教师往往忽略了同伴间的交流分享,幼儿的感性经验未能得以归纳、提升,失去了其真正的教育价值。

三、幼儿调查问卷的作用发挥

(一)运用多种方式,唤醒家长重视调查问卷

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是家长和幼儿都需要了解的,尤其是家长。每学期我们都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重点向家长介绍本学期所要进行的主题活动,详细说明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事项,包括如何与孩子共同完成每一主题相关的调查问卷,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在每个主题开展前,我们还及时通过家长园地、班级群等形式告知家长本主题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让家长在明确教育目标的情况下有目的地指导幼儿,了解调查问卷在主题实施过程中的价值。调查问卷发放前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让幼儿了解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填写方式。若需要家长准备材料、拍照、收集实物等,则应在主题活动开展前的一周将调查问卷发给幼儿,让家长有充足的时间帮助幼儿准备。通过在线交流平台或在家长接送时主动与其沟通,我们了解到家长在完成问卷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适宜的建议。

(二)遵循幼儿心理逻辑,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往往会根据幼儿感兴趣的或者有一定经验的一个话题设计生成一个以文字为主的调查问卷,试图去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但是,这样的调查问卷往往让幼儿处于被动地位,调查结果多由父母包办代替,仅由文字记录,表达的多是家长的经验积累。这直接导致活动中幼儿无话可说,主题无法顺利进行。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教师要从幼儿的经验出发,遵循幼儿的心理逻辑设计调查问卷。

1.问题设计简明扼要

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是面向幼儿和家长提出的,问题只有表述得简明扼要、浅显易懂,明确地体现教育目标,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才会让家长乐于根据问题指导幼儿去调查。比如,在中班“蔬菜朋友”主题中,为了解幼儿对蔬菜的认识情况,我们通过几个简单问题来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包括“我知道的蔬菜”“我吃过的蔬菜”“我喜欢吃的蔬菜”“我不喜欢吃的蔬菜”,问题简明扼要,家长一目了然,幼儿也能轻松作答。

2.呈现形式多样化

调查问卷呈现形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吸引幼儿和家长的好奇心,而且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主题环境更丰富、更有层次。图形式、对话框式、折叠式等都是比较好的呈现形式。比如,小班主题“香香的水果”中,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是立体的折叠式问卷,通过对话框式的提问,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家长在幼儿的带领下也积极投入到问卷内容的调查中(见下图)。

3.填写方法不拘一格

调查问卷的填写方法可以形式多样,如绘画、剪贴、照片、符号、撕贴等形式,既可以满足幼儿参与的热情,也便于家长指导,不会再视其为一种负担。同时也便于幼儿在集体中清楚地介绍自己的调查内容,大方地向同伴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比如,小班主题活动“踏踏响”中,我们提供了撕贴式调查表。幼儿用贴贴画的方式就可以完成,简单又有趣。

(三)充分利用调查信息,挖掘调查问卷的内在价值

1.对调查问卷分析梳理、归类总结

主题活动前,幼儿通过调查问卷,在家长的协助下搜集了相关的原始经验,也有了新的感性经验、新的发现。这些经验就是主题活动实施的鲜活元素,教师应充分地分析和梳理,发现班级幼儿的共性经验,并调整、完善主题活动的内容。

2.确定新经验,设计班本化活动

通过对幼儿活动前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根据幼儿新的兴趣点,我们确定幼儿经验的生长点,生成新的课程,班本化活动也就应运而生。

3.提供多种机会交流分享

活动结束后,幼儿乐于、急于展现自己的收获,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此时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提供支持的平台和条件,平等参与其中,引导幼儿自由或小组交流,对幼儿的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和提升,在幼儿相互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调查问卷的内在价值。

(四)布置在主题环境中,發挥调查问卷的引领价值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基于前面的口头交流,再将调查问卷布置在主题环境中,展示每位幼儿的调查结果。幼儿既可以相互欣赏、介绍,也可以从同伴的调查问卷内容中提升自己的相关经验。调查问卷也是幼儿认知经验积累的原始记录,展现了幼儿自我探究的过程,在主题环境中连续性地展现既是对活动进程的引领,也是对幼儿成长足迹的见证。

调查问卷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如何有效发挥这一作用,需要多方的参与和支持。幼儿园只有设计和运用好调查问卷,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取完整经验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主题活动的内在教育价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应高度重视幼儿调查问卷的作用,使调查问卷真正地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经验,提升、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问卷经验家长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犯错误找家长
相关经验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