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筛查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2020-11-23
(沈阳大健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平门诊部,辽宁 沈阳 110006)
乳腺癌为肿瘤科/乳腺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乳腺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以及脂肪组成,乳腺癌则是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疾病;99.00%发生于女性,1.00%发生于男性。乳腺癌家族史者、未生育者以及生育晚者,易发生乳腺癌,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且早期乳腺癌通常不具典型症状及体征[1]。所以,临床建议疑似乳腺癌患者加强临床诊断,为进一步的临床医治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2]。本课题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分析评价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筛查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一共纳入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均知情签署相关诊疗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排除不愿配合此次试验者及明确为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布在42~65岁,年龄均值为(54.8±1.2)岁;病变部位:左侧41例、右侧49例、双侧10例。此外,本次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在入院后,均结合临床体征,进行相对应的常规检查,进一步行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筛查。
1.2 方法 本次筛查工作分为三组,即乳腺彩超筛查(A组)、乳腺钼靶筛查(B组)、乳腺彩超联合乳腺钼靶筛查(C组)。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筛查方法如下:
1.2.1 乳腺彩超筛查方法 基于乳腺彩超筛查过程中,指导并协助患者行平卧位,上举患者双手,将其乳房显露,采取高频探头,基于双乳十二点位置以顺时针进行放射状扫查,倘若有异常回声或肿块发现,则需进一步实施十字交叉扫查处理。然后对病灶的性质进行判断,包括大小、边界、内部回声以及形态等,并对病灶是否存在包块现象、液化及钙化形象进行判断,然后加强对肿块和皮下脂肪及胸大肌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观测判断,并对血流分布情况加以了解;倘若肿块的边界表现为模糊不清,凹凸不平,或者表现为蟹足状,内部存在低回声,且回声不具均匀性,血流丰富,动脉收缩期峰值阻力指数偏高,血流速度快,则可确诊为乳腺癌。
1.2.2 乳腺钼靶筛查方法 基于乳腺钼靶筛查过程中,选用医用乳腺钼靶机,首先针对患者的乳腺侧位及轴位进行摄片,然后设置为全电子监控模式,对肿瘤细胞的特征、大小、形态、临近组织钙化、分布及密度等进行拍摄,结合相关数据及标准做好分类:如果为直接征象,则存在肿块影,有牛角状改变存在,且结构表现为紊乱,有微小钙化灶存在;若为间接征象,则肿块附近存在乳腺结构紊乱征象,乳头表现为凹陷,局部皮肤表现为增厚,且同侧腋下淋巴结表现为肿大;两项征象,存在一项或者两项同时存在,则可确诊为乳腺癌。
1.3 评价标准 本次以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一步比较三组筛查结果,包括:①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三种筛查方法的确诊率,即乳腺癌确诊率;②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三种筛查方法的符合率,即: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3];③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三种筛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4]。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涉及的计数数据,计数资料(诊断符合率、诊断敏感度等)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并行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及各组筛查诊断结果比较 本次10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为乳腺癌,40例为良性病变;A组经乳腺彩超筛查结果显示,28例为乳腺癌;B组乳腺钼靶筛查显示32例为乳腺癌;C组乳腺彩超联合乳腺钼靶筛查结果显示,58例为乳腺癌;C组和A组、B组比较,确诊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及各组筛查诊断结果比较(n)
2.2 三组组筛查诊断符合率比较 A组诊断符合68例,诊断符合率为68.00%;B组诊断符合72例,诊断符合率为72.00%;C组诊断符合98例,诊断符合率为98.00%。结果显示,C组和A组、B组比较,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三组组筛查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在灵敏度、特异性方面,A组分别为70.00%(28/40)、66.67%(40/60);B组分别为69.57%(32/46)、74.07%(40/54);C组分别为96.67%(58/60)、100.00%(40/40)。C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A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乳腺癌为目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大数据调查[5-6]显示,近年来国内外乳腺癌病死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依赖于医疗水平的进步及发展,女性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且乳腺癌筛查工作积极开展,加之医疗治疗方法多样、科学,使得乳腺癌早期治愈率提高。但从女性健康角度考虑,还有必要加强疑似乳腺癌的早期筛查,积极治疗,确保女性的健康。
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是目前筛查乳腺癌肿瘤疾病的常用方法,首选对于乳腺彩超来说,具备无创、操作简单、无辐射以及可重复性操作等优势,可以对血流信号及肿块组织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易出现声像图重叠的问题,若诊断工作人员技术不足、操作经验不丰富,则易引发漏诊及误诊的问题[7-8]。对于乳腺钼靶筛查方法来说,可以清晰地显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肿块、钙化以及结构扭曲等状况,为早期诊断乳腺癌提供较为客观、科学的依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即单用这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比较低,易漏诊及误诊[9-10]。此外,国内有学者[11]表示,在疑似乳腺癌患者临床筛查诊断工作中,联合使用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进行筛查,能够弥补单用乳腺彩超、单用乳腺钼靶筛查的缺陷,提高筛查诊断确诊率、符合率以及敏感度、特异度等,此研究成果与本研究相似。
本次研究,10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依次采取乳腺彩超筛查(A组)、乳腺钼靶筛查(B组)、乳腺彩超联合乳腺钼靶筛查(C组),然后以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为乳腺癌,40例为良性病变;A组显示28例为乳腺癌,B组显示32例为乳腺癌,C组显示58例为乳腺癌;C组和A组、B组比较确诊率明显更高;A组、B组、C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00%、72.00%、98.00%,C组和A组、B组比较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在灵敏度、特异性方面,A组分别为70.00%、66.67%;B组分别为69.57%、74.07%;C组分别为96.67%、100.00%;C组灵敏度、特异性明显高于A组、B组。上述数据充分表明,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联合筛查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此外,笔者认为,在乳腺癌筛查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及依从性,还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对筛查工作的认知水平;通过心理疏导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在筛查期间的依从性。而对于筛查诊断工作人员来说,则有必要注重自身知识水平及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诊断准确率的提高,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进一步提高临床筛查诊断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综上所述,在筛选乳腺癌中,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联合筛查要比乳腺彩超单独筛查或乳腺钼靶单独筛查的效果更优,确诊率更高,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能够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因此,值得在乳腺癌筛查诊断工作中采纳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