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2020-11-23仲崇霞

体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素质理念体育

仲崇霞

(盐城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 盐城 224051)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新时代,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康素质,大力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力度,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这就需要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和认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价值,并运用系统思维大力推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系统应用和有效应用。尽管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机制创新,但按照“人才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来看,个别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仍然缺乏改革性和创新性,特别是在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性和系统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过程中推动高校体育改革步入良性轨道。

1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着眼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目标和新要求,着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最终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不仅有利于推动高校体育改革,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具有很强的“人本性”,因而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重要的教育思想,比如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目标进行“分类教学”,既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挥,这对于推动高校体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人为本还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因而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还能够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大力推动高校体育“融合教育”,既可以开展“德育”渗透教育,也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更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缺乏创新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最根本的就是要改革和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体育步入创新发展轨道。但从当前一些高校体育教学来看,还存在教学思想缺乏创新的问题,特别是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开展体育教育,同时也没有将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教学目标,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方面,导致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方面不够到位。比如有的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在融入团队合作精神方面不够到位,直接导致高校体育教学缺乏“以人为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协调意识、配合意识、大局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因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仍然没有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2.2 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缺乏创新

对于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来说,必须更加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创新,特别是要融合性、互动性等诸多方面努力。但从当前一些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由于体育教学领域缺乏拓展,直接导致体育教学融合性、互动性不够到位。比如有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将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体育文化和文化体育方面不够到位,进而制约了高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缺乏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体育的有效结合,特别是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教育、全员教育、全方位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策略,导致高校体育范围比较狭窄;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没有通过“分类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体育素养缺乏“均衡性”和“持久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尚未形成。

2.3 高校体育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在高校体育中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还要更加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创新,但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形式,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缺乏创新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有的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导致体育教学缺乏特色化和针对性,学生的“个性化”也被扼杀;有的教师在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特色化教学体系建设,不注重将多媒体PPT技术、希沃白板技术以及“微课”等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导致网络体育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性和效能性不强,这就直接导致网络体育理论教学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有的教师则没有将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学生自我提升等诸多方面缺乏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

3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化策略

3.1 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思想

推动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首先必须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方面下功夫,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发展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将“素质教育观”纳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当中,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的人本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加大对学生体育需求的调查和分析,特别是要从落实“阳光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高度入手,找出制约高校体育教学的制约因素,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也要将“生活教育思想”纳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更加强调高校体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除了要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学之外,得中之重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方向入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科学设计,努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持续得到提升,并且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增长学识。

3.2 创新高校体育教学领域

要把拓展体育教学领域作为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动体育教学融合性和渗透性。要把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纳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比如教师在对体育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当中,这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要把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上升到战略层面,特别是对篮球、足球、排球等团体项目进行系统安排,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纳入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当中,并且要从落实“素质教育观”的战略高度,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强化学生个体的技术水平之外,要将团队合作精神纳入到战术训练当中,引导学生在利于比赛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所长也要相互配合,既要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同伴等等。要更加高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设计和研究,比如可以引导对体育项目进行“趣味化”设计等等。

3.3 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形式

以人为本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这就会使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通过引导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再比如通过有效开展“拓展训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创造等等。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形式的过程中,要把“互联网+体育”作为重要的模式,积极探索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究,这对于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要将“微课”、“慕课”等应用于体育教学当中,进一步加大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各高校之间也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建立“高校体育网络化教学资源平台”,通过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和共用,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拓展性、互动性和战略性。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还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加高度重视引导式、趣味化、综合性教学。

4 结语

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时代,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着眼于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更加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而,应当将“素质教育观”落实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特别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更加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进而最大限度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着眼于解决制约当前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解决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运用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教学领域、教学形式“三个创新”,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更有效的落实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

猜你喜欢

素质理念体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我们的“体育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