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黔南州为例*

2020-11-23卜秀秀鲁林波

体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黔南州村寨体育项目

卜秀秀 鲁林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2009年国家民委、财政部联合开展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少数民族文化特征明显、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等特征[1]。体育文化遗产是民众文化生活和国家文化建设之间的载体,也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写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村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黔南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下简称“黔南州特色村寨”)分布十分广泛,在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黔南州有9个村寨;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有11个村寨,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有18个村寨。截至2019年,贵州省共命名了四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中黔南州共有157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此,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研究,旨在为黔南州特色村寨的发展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1 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1 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项目保护情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村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和民族形象的窗口。对接精准扶贫途径,探索出一条突出特色谋发展的道路,形成特色村寨多样发展的新渠道[2]。黔南州特色村寨需提高档次、保护重点、打响品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项目居多,在各个传统节庆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演较多。如:平塘县卡蒲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耍水龙等项目;荔波县瑶族的打陀螺、铜鼓舞等项目;独山县的布依族武术、扭扁担等项目,布依族“四月八”的丢花包、布依族武术、布依棒垒、丢荷包、踩高跷等项目;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端节的赛马、摔跤、敲铜鼓、斗牛等项目。

1.2 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和传承群体

传承人和传承群体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3]。目前,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和传承群体整体情况良好,其中,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打猴鼓舞项目于2008年6月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及相关群体定期在民俗节庆中开展活动,较好地传承了当地的民俗文化,有效促进了打猴鼓舞项目在当地的传承和保护[4];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端节的赛马、摔跤、敲铜鼓等项目的传承人及相关群体在特定的节庆中开展表演,促进了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瓮安县舞火龙、乌江龙、高台舞狮等民俗体育活动传承人的传承效果较好。据悉,黔南州诸多民俗体育活动已成功申报并列入了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了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名片。

1.3 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创意开发状况

黔南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产品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文化演艺产品、创意工艺饰品、民俗体育文化节庆、文化创意课程等。第一,文化演艺产品在结合本土优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将现代音乐与舞蹈、传统技艺、民间音乐与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融为一体。如荔波瑶山古寨的瑶族猴鼓舞。第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工艺饰品相较同类商业产品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具备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同时还蕴含着民族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如旅游小挂件等。第三,黔南州民俗节庆众多,每逢节庆日,各族群众就会相邀聚集在一起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展示原汁原味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究其原因是传统体育活动已深深植根于黔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如水族的赛马、苗族的长衫龙。第四,黔南州地方学校已将特色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堂中,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加以融合、创新,再进行普及和推广。将地方民族文化融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及参与度,促进了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如瑶族花样陀螺。

2 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

2.1 群众保护意识淡薄,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整体性保护不够

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人民群众对黔南州特色村寨名录不太了解,对民俗体育活动认知度不高。从政策角度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制定相应法律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特色村寨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开发活动,促进乡村振兴与传统体育文化的互动,关注传承人和传承群体的生存状况,借助互联网、电视电台等多媒介大力传播和普及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

2.2 特色村寨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经济发展缓慢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要求[5]。但这一要求对于地处偏远山区的黔南州特色村寨来说较为艰巨,一方面,黔南州特色村寨大部分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黔南州特色村寨大部分属于偏远山区,交通条件不完善,存在交通闭塞的现状,这就导致特色村寨的生产活动与外界市场经济联系较为薄弱,难以随着外部市场的变化进行市场调整,不利于黔南州特色村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黔南州特色村寨中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当地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是发展民族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因而需进一步提升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及民俗体育活动的民众知晓度,让民众积极投入到特色村寨的开发中去,改变黔南州特色村寨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

2.3 传统体育文化开发深度不够,品牌效应不强

正确认识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价值,是传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6]。黔南人民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如打猴鼓舞、赛陀螺、赛马、斗地牯牛、布依族武术、苗拳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黔南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山水相映的古寨相互依存,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生态。就总体发展趋势来看,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足,打造的独具本地特色的主导产品太少,体育旅游产品没有突出地方特色,品牌效应没有体现出来。以贵州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借助打造黔东南-黔南-黔西南民族体育旅游带的建设,整合黔南州特色村寨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3 乡村振兴视域下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3.1 利用现代新媒体平台,扩大对外宣传途径,实现传统文化创意传播

借助现代新媒体平台,扩大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从而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播。首先,争取在省内外电视台及央视频道等渠道推广和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和展演活动情况,不断扩大体育消费者规模,通过微信、微博、QQ、体育类APP、抖音等现代网络新媒体渠道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推广,形成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一体化[7]。其次,制作高质量的民族传统体育宣传光盘,或出版精美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书籍、画册,或组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品展。最后,精心挑选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并与现代体育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也有助于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3.2 打造传统文化精品,突出民族体育品牌,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吸引着游客眼球。黔南州特色村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推动黔南州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民族特色产品的普及和推广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有效的协同工作机制,政府主管部门、旅游主管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有效分工、协同配合,大力宣传强身健体的理念,带动民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旅游人群的自觉行为[8];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旅游线路,制订旅游业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根据市场需求,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游融入整个旅游发展计划中去,建立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在黔南州特色村寨建设中,将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色旅游产品来开发和推广,这不仅能起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还能保护和开发特色村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而形成一个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借鉴潍坊风筝节、呼伦贝尔那达慕大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模式,打造黔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节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品牌赛事,促进黔南旅游业的发展。

3.3 创新思维方式,弘扬特色文化,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整体性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各自国家和民族传统的健身、军事、娱乐活动中发展而来[9]。黔南州特色村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数是集武术、舞蹈、民族鼓乐于一体的休闲娱乐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其发展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有效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观赏性和技术水平,需要力与美的展示、节奏与旋律的配合,从而达到精、气、神、韵的有机结合[10]。黔南州特色村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民俗体育文化,具有显著的仪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影响了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形式、新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在保持其原有风貌的基础上适当改革创新项目的技艺及活动形式,提高项目的技术水平,增强观赏效果是有效发展黔南州特色村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加强传统体育文化整体性保护,丰富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1)黔南州特色村寨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统体育项目居多,在各传统节庆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演较多,保护和传承效果良好。传统体育文化主要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以及祭祀、节庆习俗之中,极具传统性、娱乐性及观赏性。

(2)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存在保护体系不完善、群体保护意识淡薄、资源流失严重、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经济发展缓慢、开发深度不够、品牌效应不强等发展困境。

(3)政府主管部门、旅游主管部门及体育主管部门应有效分工、协同配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保护体系;借助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加强黔南州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大力发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特色产业;创新思维方式,拓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的多元渠道,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黔南州村寨体育项目
春日花田映红颜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成语魔方
锅巴粥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