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战略背景下土家族村落体育发展研究*

2020-11-23吴海龙

体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印江土家族花灯

吴海龙 杨 超

(1.铜仁学院大健康学院运动健康系,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2015年在贵州考察时,又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1]。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贵州黔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土家族主要的聚居区域,也是国家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战略实施的主要战场之一[2]。在实施全面脱贫攻坚,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下,近年来,黔东北地区农村“脱贫攻坚”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该地区土家族农村的体育文化、传统体育资源和体育公共服务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为此,在脱贫攻坚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对贵州省印江县土家族村落的体育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土家族村落在脱贫攻坚战略中村民的体育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于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家族村落农民参与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选取刀坝镇会堡村、勤俭村、大屯村,板溪镇高平村、大坪村,朗溪镇坪柳村,合水镇水转村,木黄镇五甲村等8个土家族村落的村民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20余篇,从贵州有关扶贫网站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和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田野调查法

实地调查走访印江贫困土家族村落,拟写提纲对村落负责人、村民进行调查访谈,为从事实地调查的相关工作者提供研究框架。

1.2.3 问卷调查法

对刀坝镇会堡村、勤俭村、大屯村,板溪镇高平村、大坪村,朗溪镇坪柳村,合水镇水转村,木黄镇五甲村等5个乡镇8个土家族村落村民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75份。

1.2.4 统计分析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脱贫攻坚中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跨越发展

黔东北地区既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的主战场之一,也是贵州省全面脱贫不可缺少的重点区域。2019 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黔东北地区印江县、石阡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印江县在2001 年,被确定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 年,共识别贫困村203 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8 个。本文参与调查的刀坝镇大屯村、板溪镇高平村就是深度贫困的土家族村落。2014 年以来,印江县围绕“2+N”产业布局,打响“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促进群众脱贫增收致富。如今走进土家族村落,林下养鸡、光伏发电、水产养殖、蜜蜂养殖、雷竹种植等产业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了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组组通水泥路、家家有联户路,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所有村全部安装路灯,所有村通信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了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2019 年4 月24 日,经贵州省政府批准,印江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自此,印江在脱贫攻坚中实现了跨越发展,并迈入了新时代。

2.2 印江土家族村落体育活动的隐性因素

2.2.1 土家族村落村民农闲时间生活方式的意向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土家族村落村民在农闲时间选择生活方式上,有42.1%(158人)的意向行为是刷手机、看电视;有22.9%(86人)的意向是参与体育锻炼;有18.9%(71人)的意向是打麻将、玩棋牌;有9.9%(37人)的村民意向是拉家常和做家务;“其他行为”的占6.1%(23人)。在脱贫攻坚下,土家族村落已实现“互联网+4G”通信网络全覆盖和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网络电视在村落得到普及。闲暇时间大部分村民用手机上网刷视频新闻、玩抖音;有些村民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在线直播,推销土家农产品,借助网络流量为土家族特色增加曝光度,扩大传播效果,吸引更多人关注。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村民中,除了在村文化广场利用健身器械锻炼外,还利用手机下载运动APP,每天刷步数。有些大学生还让父母佩戴运动手表,观测锻炼之后的心率、步数等数据。由此可见,大数据+新媒体为土家族村落脱贫“刷”出独特的新模式。

2.2.2 土家族村落村民对“文体惠民工程”的认知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下,贫困的土家族村落实施文体惠民工程,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老年活动中心以及“村村响”等基础设施场地。调查了解到,土家族村落村民对于脱贫攻坚中的“文体惠民工程”建设是人人知晓的,村委会会利用“村村响”喇叭定时播放“惠民工程”等新闻,这表明脱贫攻坚政策在土家族村落得到很好的宣传。

2.2.3 土家族村落村民对健康意识、体育观念和价值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有42.8%的村民认为闲暇时间需要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有27.2%的村民认为平时的生活劳作就能锻炼身体;有23%的村民认为没有必要锻炼;7%的村民认为“无所谓”。可见,有“劳动即体育,无病即健康”思想观念的居多,认为平时的生活劳作就能锻炼身体的村民,他们没有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为每天做事干农活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哪还有精力从事体育运动。这说明在脱贫攻坚下,虽然村落文体活动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村民的锻炼意识和健康认知还存在误区,这是由于这里的村民常年住在交通闭塞的大山里,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相对落后所致。因此,要加大健康宣传力度,帮助土家族村民增强健康意识,提高村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如利用“村村响”播放全民健身惠民政策,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墙报、宣传栏张贴健康常识,发放体育锻炼指导手册,组织村民参加广场舞健身比赛等。

2.3 土家族村落体育活动的显性因素

2.3.1 土家族村落体育活动场所得到改善

村民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是村落体育开展的物质基础,是村落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落体育发展的载体[4]。在脱贫攻坚中,印江县实施了村级农体工程120个,在行政村及学校建设村级篮球场地280个,在17个乡(镇)建设室外塑胶灯光球场24个,基本实现乡镇塑胶灯光球场全覆盖[5]。每个乡村都建设有文化活动广场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并在公共体育健身场所配备了大量体育健身器材,在活动中心配备了棋牌、音响、锣鼓、服装、道具等文化体育设施和演出设备。在板溪镇高平村,村级文化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凉亭、观赏鱼塘、乒乓球桌、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从访谈得知,高平村文化广场以前是一个泥土坝子,跳起舞来不方便,现在修了文化广场,村里前来跳舞的人更多了,每天都有二三十人来跳金钱杆。在木黄镇五甲村,自建成村级文化广场以来,村民们经常聚集于此,健身、聊天、打鼓、跳广场舞便成了群众茶余饭后的特色项目,村民们还成立了一支腰鼓队,闲暇时间排练,节庆之日演出,整个村子较以前更热闹了。在合水镇水转村,自从修建了文化广场,村民们不论清晨还是晚上,只要有闲暇时间,都会来文化广场坐坐,观看村里的体育爱好者打球或是自己锻炼身体,村民切身感受到了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

2.3.2 土家族村落村民体育消费呈上升趋势

随着贵州省脱贫攻坚整村推进,小康路、小康讯、小康电让贵州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至2018年的四年间,印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37元增长至8888元,年均增长10%以上。据调查显示,土家族村落村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结构为:食品占38.5%,居住占20.4%,交通通信占13.5%,家用设备及生活用品占8.5%,医疗保健占7.4%,体育娱乐占6.8%,教育文化服务占3.6%,其他占1.3%。随着脱贫攻坚的实施,村民在衣食住行消费方面由衣、食消费向住、行消费转移。从居住消费所占的比例来看,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交通通信消费方面,随着交通通信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土家族村落信息闭塞的状况,摩托车、家用汽车、手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已逐步进入农村家庭,给村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改变,并由此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在医疗保健消费方面,在土家族村落村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统一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也已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登记取消户籍限制,村民的社会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村落卫生环境和医疗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医疗保健消费逐步增长。在教育文化消费方面,土家族村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的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畴,加上大学生助学贷款申请和办理条件的放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居民教育支出方面的负担。在文化体育娱乐方面,据调查得知,脱贫以前土家族村落村民几乎没有文体娱乐消费,后来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建设了土家族村落文化馆、体育活动中心等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使得村民的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欲望得了实现,如朗溪镇坪柳村每年开展花灯节,要采购制作花灯材料、土家服饰,板溪镇高坪村村民购买的金钱杆,以及村民购买广场舞和现代体育活动的器械。近些年来,土家族村落村民在文体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也凸显了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下对村民精神文化方面的扶持,帮助他们建立了文化自信。

2.3.3 土家族村落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

土家族村落村民参与的体育锻炼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土家族传统体育,另一类是现代体育。在土家族传统体育类中,村民参与人数排前三是“摆手舞”“金钱杆”“唱花灯”,分别占42%(233人)、21%(178人)、18%(121人)。其次是高台狮灯、打陀螺、高脚马等民间体育项目。印江的“摆手舞”和“金钱杆”是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健身活动,集歌曲、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其中摆手舞有“东方迪斯科”之称,其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表现风格雄健有力、大方粗犷、自由豪迈。每逢庆贺新年、纪念祖先或是团圆联欢中,土家族人民都要跳“摆手舞”。目前,印江县已将“摆手舞”列入体育教材,并在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举行比赛。“金钱杆”健身舞蹈历史悠久,是最具民俗特色、集舞蹈与健身于一体的土家族传统体育活动,其动作粗犷豪放、热烈矫健,充满激情,广泛流传于印江城乡的每个角落,是人们余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5]。印江土家族花灯作为一种民间戏剧和民间艺术,是印江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艺术形式,因为它的存在,使得邻里间的关系越来越好,村落也更文明更和谐了。因此,“摆手舞”“金钱杆”和“唱花灯”深受村民们的喜爱。走访调查还得知,高坪村村级文化广场上,每天茶余饭后都有二三十人来跳金钱杆。朗溪镇坪柳村花灯艺术传承人介绍说,花灯起源于清朝末期,每到春节和元宵节,村民们就会把各式各样的花灯高悬于房前屋后,村里的男女老少就跳起祖辈遗传下来的“土家花灯舞”。近年来,村民们将国家发展的喜人成绩和生活日渐改善的情况也编入花灯词中,并组织相邻土家族村落花灯队集聚朗溪镇,用原汁原味的土家方言唱花灯闹元宵。

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现在的土家族青少年更喜爱的体育活动是足球、乒乓球、台球;中老年人喜欢徒步、广场舞、健身操、露天交谊舞、毡子、柔力球、太极拳、武术、篮球、羽毛球等现代体育项目。土家族村落村民创编的“土家摆手操”“金钱杆操”“花灯健身操”等健身操项目在各自村落广泛开展。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们把土家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呈现出共生共融和谐发展的景象。如在朗溪镇坪柳村村级文化广场上,“花灯健身操”的音乐声、村民们的欢笑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交汇在一起,编织成了一幅农家幸福生活的画面,展示着这个贫困村焕然一新的面貌。

3 结论

(1)2019年印江土家族贫困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大数据+新媒体为土家族村落脱贫“刷”出独特的新模式,从此土家族村落迈入崭新时代。

(2)在脱贫攻坚中,土家族村落实施“文体惠民工程”,村级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体育健身文化场所全面覆盖,村民们对健康意识、体育观念和价值的认知以及体育的消费观念较脱贫前有了明显提升。

(3)土家村民们演绎了“土家花灯健身操”“土家摆手操”“金钱杆操”等新时代健身舞,充分体现了土家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完美融合,构建了土家族村落村民身心健康体系,不断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土家族村落村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实现了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双赢。

猜你喜欢

印江土家族花灯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土家族情歌
找不同
土家风情惹人醉
赏花灯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