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螺距联合三低方案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分析*
2020-11-20汤振华
汤振华
新泰市人民医院,山东 新泰 271200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已经成为评价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1]。CTA检查过程中辐射及对比剂的毒副作用是其主要缺点,应尽量在低管电压与低对比剂用量的前提下,保证图像质量[2]。本研究探讨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联合低管电压、低剂量碘海醇、低流速进行冠状动脉CTA能否获得满足诊断质量的图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58例,男85例、女7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9例,A组患者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9.09±7.69)岁;B组患者年龄46~67岁,平均年龄(58.16± 8.17)岁。纳入标准:稳定的窦性心律,HR<65次/ min,心功能正常,BMI:19.0~24.9 kg/m2的冠心病患者。排除标准: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病史,碘对比剂过敏,肝、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甲亢等不能耐受碘对比剂增强扫描者。
1.2 冠状动脉CTA检查
1.2.1检查方法 两组采用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下1~1.5 cm至心底水平。扫描前准备:窦性心律控制在65次/min,HR波动5次/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训练屏气;两组均用碘海醇(350 mgI/ml)。A组对比剂用量为 0.9 ml/kg,流速为5.0 ml/s。B组对比剂用量为0.7 ml/kg,流速为3.5 ml/s;相同流速注入50 ml生理盐水。采用对比剂跟踪法在主动脉弓根部选择感兴趣区,阈值设定为100 Hu,达到阈值触发后延迟 10 s 开始扫描。A 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控制技术;B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螺距3.4、管电压80 kV、管电流370 mAs,触发扫描预设在60% R-R间期,准直128×0.6 mm,矩阵512×512,FOV 150 mm×150 mm~200 mm×200 mm。
1.2.2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两组均采用迭代重建技术,所有扫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心血管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
1.2.3图像质量评价 由2名从事心血管影像诊断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做出评价,最终得出一致评分。分别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管腔、升主动脉根部管腔和左心室底部肌肉增强后的强化CT值及噪声,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信噪比(SNR)、噪声比(CNR)。SNR=SI/SD,CNR =(SISI肌)/SD。SI:动脉强化CT值,SD:噪声,SI肌:左心室底部心肌CT值。评分标准[3]:4分(优):无运动及断层伪影,冠状动脉节段显示清晰;3分(良):轻微伪影,节段轻微模糊;2分(一般):中等伪影,中等模糊;1分(差):不可评估。若血管离断,则统一判为1分。3分及以上为优良图像。
1.2.4辐射剂量评估 记录每例患者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DLP计算有效剂量(ED)。ED =胸部系数[4]×DLP。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各部位强化CT值比较
两组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管腔及升主动脉根部管腔、左心室底部肌肉增强后的强化CT值、SI、SD、SNR、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图像质量评分(3.20±0.59)分、B组(2.91±0.67)分,两组比较P<0.05。见表1。
图1 前瞻性门控图片患者女65岁,BMI 24.7 kg/m2,心率56次/min,有效辐射剂量为5.21 mSv。1A图为冠状动脉VR图像, 1B图为LAD的CPR图像。
图2 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图片
表1 两组
2.2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
B组CTDIvol、DLP及ED均低于A组(P均<0.01)。见表2。
表2 两组CTDIvol、DLP及ED比较
3 讨 论
CTA检查时需使用碘对比剂,碘对比剂通过肾脏代谢,容易诱发肾脏疾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与对比剂用量相关[2]。因此,在进行CTA检查过程中要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对比剂用量。低管电压可使光电效应增强,增加含碘血管腔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增加腔内碘对比剂的CT值[5],这为降低对比剂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Lembcke等[6]通过对100例进行低剂量对比剂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使用高浓度对比剂(370 mgI/ml)能够得到满意图像;冠状动脉血管强化CT值达300~350 HU可达到诊断要求[7]。冠状动脉CTA成像效果除受总碘量的影响外,还受到注射流速的影响[8]。降低管电压后强化血管CT值升高的解决办法是降低高浓度对比剂的注射速率或同等条件下应用低浓度对比剂。有研究认为,使用稀释的对比剂进行成像,结合个性化注射流率,可使冠状动脉内CT值更加均匀,成像效果更好[9]。由于外周浅静脉壁相对薄弱,高注射流速以及碘对比剂本身高渗、高黏滞性等特点,极易在高速注射的条件下发生对比剂外渗,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因此,降低注射流速具有重要意义。降低管电压能够明显降低放射剂量,同时增加图像噪声。噪声增加主要影响软组织之间的对比度,适当增加管电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偿,强化的血管与周围软组织之间仍然有较高的对比度。
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扫描时间分辨率达75 ms,完成整个心脏扫描仅需0.25 s,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实现<1.0 mSv冠状动脉的CT成像,使采集数据时间及对比剂强化峰值时间均明显缩短。A组常规扫描与B组在“三低”条件扫描图像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管腔及升主动脉根部管腔、左心室底部肌肉增强后的强化CT值、SI、SD、SNR、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冠状动脉的主观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B组CTDIvol、DLP及ED均低于A组。上述结果提示3低方案CTA未降低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且辐射剂量降低。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在前瞻性门控大螺距联合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低流速条件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