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资本技术互补性与工薪差距

2020-11-19程孝强钱圆圆

关键词:工薪互补性高技术

程孝强,钱圆圆

(华东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241)

引 言

工薪差距(wage inequality)是指高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的平均工资之比,其反映了高技术劳动的报酬薪水,故工薪差距又称为技能溢价(skill premium)(殷德生,2015[1])。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定理(1)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提高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实际报酬,降低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实际报酬。,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低技术劳动力相对充裕,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充裕,贸易开放会缩小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扩大发达国家的工薪差距。然而众多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过去二十年,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均出现了工薪差距扩大的现象(Merita 和Nick[2])。Aghion 和 Williamson(1999)[3]详细描述了世界范围内工薪差距扩大的演变过程。Katz 和 Murhy(1992)[4]、Katz 和 Autor(1999)[5]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薪差距不断拉大的现象进行了描述。Manacorda 和 Petrongolo(1999)[6]描述了11个OECD 国家1970—1994 年高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之间的工资存在明显差异。Afonso(2016)[7]又为其他OECD国家工薪差距拉大的现象提供证据。工薪差距扩大的现象也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Das,2002[8];Figini 和 Görg,2011[9])。Gropello 和 Sakellariou(2010)[10]考察了东亚七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泰国的工薪差距增长较慢,在越南、中国、蒙古为快速扩大,在柬埔寨则表现为先扩大后下降。Xu和 Li(2008)[11]研究发现中国工薪差距从1996—2000年增长了40%。邵敏和包群(2010)[12]研究指出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薪差距在逐渐加大。

那么工薪差距拉大的原因是什么呢?学者们主要从高技术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两角度出发探讨原因。基于高技术劳动需求的视角,有两种代表性的解释:一是技能型技术进步导致高技术劳动需求上升加大了工薪差距(Lawrence,1996[13];Aghion和Howwit,1998[14]);二是贸易开放引起的高技术劳动需求上升加大了工薪差距(Feenstra 和Hansen,2003[15];Hsieh和Woo,2005[16])。基于高技术劳动供给的视角,Wood(1994)[17]认为教育部门影响工薪差距,他指出南方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以及贸易壁垒的减少会提高技术工人工资,与此同时,北方同类技术工人工资将会下降。Aghion 和Howwit(1998)[14]将技能型技术进步与教育结合起来发现教育与工薪差距之间的关系复杂。殷德生和黄腾飞(2010)[18]将教育部门分为高等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部门,考察了教育与工薪差距之间的复杂关系。殷德生等(2015)[1]在竞争性均衡的框架里研究高等教育、“干中学”和财政政策对工薪差距变化的影响,从高技术劳动供给的角度研究了工薪差距的影响因素。

随着全球资本流动的加大以及东道国工薪差距不断扩大,FDI与东道国工薪差距的关系逐渐被学者关注(刘翠翠和卫平,2012[19])。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检验FDI是否加大了东道国的工薪差距,一类研究认为FDI的流入加大了工薪差距,如Feenstra 和 Hanson(1997)[20]、Taylor and Driffield(2005)[21]等;另一类研究指出由于外资技术转移偏好、外资进入时间以及市场竞争度等不同因素影响,FDI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周云波等,2015[22]),邵敏和包群(2008)[23]对FDI影响工薪差距的经验文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Hale 和 Xu(2016)[24]使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FDI影响工薪差距的经验文献进行了总结,发现有3/4的文献认为FDI扩大了工薪差距。

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高技术劳动需求的视角研究FDI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着重研究技能型技术进步引起的高技术劳动需求上升,但基于高技术劳动供给和高技术劳动需求两方面的研究较少。另外,最先由Griliches(1969)[25 ]提出的资本技术互补假说,在得到大量经验证据的支持后,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研究的多个重要领域(2)资本技术互补假说是指相对于低技术劳动,资本与高技术劳动的互补性更强。。申广军(2016)[26]指出资本互补性假说是解释工薪差距的重要理论。鉴于此,本文基于资本技术互补假说和高技术劳动供求定理,将FDI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分解为“资本效应”和“互补效应”,使用2003—2016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考察中国的FDI对工薪差距的影响。

一、理论模型

从资本技术互补性假说(Capital-Skill Complementarity)、FDI增加了国内资本存量两个角度出发,构建FDI 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资本技术互补性

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为Y=F(K,H,L),企业投入三种要素进行生产,其中Y为企业产出,K为资本,H为高技术劳动,L为低技术劳动。要素i和要素j之间的替代弹性为σi,j。由资本技术互补性假说可知,资本和低技术工人的替代弹性要大于资本和高技术工人的替代弹性(σk,l>σk,h)(3)资本和低技术工人之间的替代弹性为σK,L=Δ%(K/L)/Δ%(FL/FK)。同理,资本和高技术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为σK,H=Δ%(K/H)/Δ%(FK/FH)。,即资本和高技术劳动是相对互补品,资本和低技术劳动是替代品。假设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企业雇佣劳动的原则是使得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工资:∂F/∂H=wH和∂F/∂L=wL,其中,wH和wL分别为高技术劳动的工资和低技术劳动的工资,将高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的相对工资(wH/wL)定义为工薪差距。资本技术互补性假说成立意味着∂(wH/wL)/∂K>0。

(1)

其中,λ∈(0, 1)是要素收入份额参数,σ、ρ<1是替代弹性参数。资本和高技术劳动的替代弹性为1/(1-σ),资本和低技术劳动的替代弹性为1/(1-ρ)。资本技术互补性要求σ>ρ。在资本技术互补性成立的条件下,对高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的相对工资进行对数线性化,得到工薪差距的表达式:

(2)

根据(2)式能够得出资本增加对工薪差距影响的表达式:

(3)

(3)式表明资本对工薪差距的影响依赖于资本是与高技术劳动更为互补还是与低技术劳动更为互补。资本技术互补性表明资本与高技术劳动的互补性大于资本与低技术劳动的互补性,由此得出(σ-ρ)>0,而高技术劳动人均资本的增加使得高技术劳动相对需求上升,进而增加了工薪差距。

表1 变量及变量描述

(二)FDI与工薪差距

FDI增加了国内资本存量,假设θ为衡量FDI进入程度的参数,θ越大则FDI规模越大,由此建立资本与θ之间的函数关系,K=K(θ),其中∂K/∂θ>0。由于资本和高技术劳动是相对互补品,FDI增加了资本积累使得高技术劳动相对需求增加,从而高技术劳动相对需求的增加使得高技术工人与低技术工人之间的相对工资增加,即工薪差距加大。本文将FDI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分解为“资本效应”和“互补效应”:

(4)

资本效应衡量了资本深化,互补效应衡量由资本深化带来的对高技能劳动相对需求增加量。给定互补效应,工薪差距随着资本效应的增强而加大。同理,给定资本效应,工薪差距也随着互补效应的增强而加大。实际上,如果不存在资本效应,那么互补效应也不存在。由此可总结出本文的研究命题:

命题:FDI增加了国内资本存量,即资本效应,而资本效应又导致工薪差距的扩大,即互补效应。FDI由于“资本效应”和“互补效应”的同时存在,扩大了工薪差距。

二、实证设计

根据研究命题,采用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FDI对工薪差距的影响(4)选取27个行业是因为:一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的研发数据不可得;二是因为存在行业调整,从2012起,《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将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合并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三是因为剔除了工艺品和其他制造业。,以制造业为主要对象的原因在于进入中国的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首先需要检验FDI的资本效应及其带来的互补效应,其次检验FDI对工薪差距的影响。

(一)资本技术互补性

检验资本技术互补性需要估计高技术劳动工资份额方程(Berman et.al,1994[28])。假设资本是准固定要素,高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是可变要素。如果成本函数是超越对数形式,且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那么成本最小化意味着高技术劳动工资份额方程为:

ShareHnt=β0+β1log(wH/wL)nt+β2log(K/YA)nt+αn+αt+εnt

(5)

其中,ShareHn=wHHn/(wLLn+wHHn),K/YA

为资本密集度,如果实证检验出β2>0,则意味着资本技术互补性成立。n和t分别表示行业和时间,αn为行业固定效应,αt为时间固定效应。直觉上,如果资本和高技术劳动是互补的,那么资本密集度上升会使得高技术劳动相对需求上升,从而高技术劳动工资份额上升。

(二)FDI的资本效应

参考殷德生(2012)[29]的方法,从资本要素相对份额变化的角度检验FDI的资本效应。短期来看,资本和劳动相对需求的变化决定资本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化。借鉴朱钟棣和王云飞(2008)[30]所采用的行业成本转换法,行业短期成本函数为:

(6)

其中,wH为高技术劳动工资,wL为低技术劳动的工资,r为资本要素的价格,Kn为资本要素投入,Yn为工业销售产值,Hn为高技术劳动投入,Ln为低技术劳动投入,zn为影响yn的外生结构性变量(如FDI、国际贸易以及行业国有化特征等)。

在要素总量不变的情况下:ShareKn=rKn/(wHH+wLL+rKn)=1-(wHH+wLL)/(wHH+wLL+rKn)=1-ShareHLn。ShareHL为劳动(包含高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要素相对份额。由(6)式得出ShareHL=(wHH+wLL)/Ci。在总投入等于总产出的情形下,我们可求出各行业的ShareHL,进而求出各行业的资本要素相对份额ShareK。因此,可将各行业资本要素相对份额变化决定因素的估计方程确定为:

ShareKnt=β0+β1lnYAnt+β2log(K/Y)nt+β3log(X/Y)nt+β4log(FDI/PIC)nt+β5log(R/Y)nt+β6log(State/Y)nt+β7log(T/Y)nt+αc+αt+εit

(7)

(7)式中的FDI/PIC为外商资本和港澳台资本在全部实收资本中的占比,即外商资本密集度,衡量了FDI的进入程度。如果实证检验出β4>0,则意味着FDI使得资本要素相对份额上升,FDI的资本效应存在。K/Y表示行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X/Y表示出口密集度;R/Y表示行业竞争程度,State/Y表示国有化程度,T/Y表示研发水平。

(三)FDI与工薪差距

工薪差距不仅受FDI的影响,还需要控制其他一些变量,参考Beck et al.(2007)[31],选取的控制变量为高技术劳动相对供给、行业发展水平、通货膨胀、财政政策、金融发展水平。因此,建立工薪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方程为:

log(WH/WL)nt=β0+β1(FDI/PICnt)+β2log(H/L)nt+β3logynt+β4CPIt+β5GovEt+β6FDt+αc+αt+εit

(8)

其中,wH/wL表示工薪差距,FDI/PIC表示外资进入程度,H/L表示高技术劳动相对供给,y表示行业发展水平,CPI表示通货膨胀,GovE表示财政政策,FD表示金融发展水平。

基于上述分析,选取变量的详细解释见表1,上述各变量的原始数据来自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以及世界银行网站。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实证结果

实证检验分三个步骤展开:一是检验资本技术互补性,即资本密集度的增加是否增加了高技术劳动的工资份额;二是检验FDI的资本效应,即FDI的流入是否增加了资本要素相对份额;三是直接检验FDI对工薪差距的影响。

(一)资本技术互补性

使用个体和时间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5)式,估计结果见表3模型1。从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看,资本密集度的系数并不显著,从而资本技术互补性在固定效应模型下不成立,原因在于资本密集度存在内生性问题,例如不可观测的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同时增加资本密集度和高技术劳动相对需求(Larrain,2015[32])。因此,为解决资本密集度的内生性问题,采用系统GMM方法估计(5)式,实证结果见表3模型2。从系统GMM方法的估计结果看,资本密集度的系数为正,且在1% 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资本技术互补性成立。在模型2中,AR(1)、AR(2)自相关检验和和Sargan过度识别检验表明模型设定是稳健的。

表3 资本技术互补性的实证结果

(二)FDI对资本要素相对份额的影响

FDI的流入能够通过加剧产品竞争以及逆向技术溢出来对资本要素相对份额产生影响。估计结果见表4,为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模型1报告了未加入行业竞争的估计结果,模型2和模型3报告了加入行业竞争的估计结果。

常数项表示的是各行业的要素报酬对要素相对份额的影响。资本要素报酬显著促进资本要素相对份额的上升。行业的经济规模对资本要素相对份额的影响显著,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规模以上企业的资本要素相对份额上升。行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显著地影响着资本要素份额,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使各行业的资本要素相对份额下降。出口贸易对资本要素相对份额的影响不显著。FDI对资本要素相对份额的正向影响关系显著。随着外商资本密集度的增加,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资本要素相对份额上升。行业国有化特征变量的估计系数为负,但不太显著,这意味着国有化程度对资本要素相对份额的影响不太明显。产品竞争效应对资本要素相对份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殷德生(2012)[29]的研究表明产品竞争效应使得中间品的资本要素相对份额上升,最终品部门的资本要素相对份额下降,而对研发部门资本要素相对份额的影响取决于中间品的竞争程度。随着中国FDI的不断流入,中国日益从廉价的最终产品生产国转向资本密集型中间产品的生产地。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FDI增加了资本要素相对份额,从而也就验证了FDI的资本效应存在。

表4 FDI对资本要素相对份额影响的实证结果

(三)FDI与工薪差距

表5是(8)式的实证结果。在模型1—4中,FDI/PIC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外商资本密集度的增加扩大了工薪差距,即中国制造业FDI的流入增加了高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之间的工薪差距。其他控制变量也对工薪差距产生影响。高技术劳动相对供给(H/L)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高技术劳动相对供给增加会缩小工薪差距,这符合经济学供求原理。logy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行业发展水平越高,工薪差距越大。通货膨胀对工薪差距的影响不明显。GovE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财政政策降低了工薪差距,殷德生等(2015)[1]的研究也验证了财政政策对工薪差距有显著影响。FD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扩大了工薪差距。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FDI的流入增加了我国国内资本存量,即FDI的“资本效应”。资本存量的增加导致高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之间的工薪差距扩大,即FDI的“互补效应”。本文从资本技术互补性假说出发,构建了FDI与工薪差距的理论模型,并采用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7个细分行业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FDI提高了资本要素相对份额的角度验证了FDI的“资本效应”,从资本密集度增加高技术劳动工资份额的角度验证了FDI的“互补效应”,在两种效应同时存在的情况下,FDI扩大了高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之间的工薪差距。此外,高技术劳动相对供给、行业发展水平、财政政策和金融发展水平也会对工薪差距产生影响。一方面,FDI通过提高资本要素相对份额进而促进了产业升级,同时FDI对高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偏向性能够优化劳动力结构,引导低技术劳动力提高技术水平,进而提升我国劳动力的整体技术水平,因此,我国应该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力度引进FDI,充分发挥FDI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FDI加大了高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之间的工薪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若要降低工薪差距,就需要从增加高技术劳动相对供给和财政政策方面入手。第一,全社会应重视培养高技术劳动力,增加研发投入和劳动者的教育投入,对高技术劳动力给予正确的激励措施,同时增加对低技术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其技术水平,引导其向高技术劳动转化。第二,政府需要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角度对高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的工薪收入进行再分配,以降低工薪差距。

猜你喜欢

工薪互补性高技术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现代学徒工薪问题初探
新个税教学中工薪所得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年终奖的纳税陷阱及税收筹划分析
个税岂能沦为“工薪税”
什么是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