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口解放初期使用的工薪实物券发展探究

2017-11-10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纺织厂工薪面值

陆 艳

(营口市西炮台遗址管理处,辽宁 营口 115000)

营口解放初期使用的工薪实物券发展探究

陆 艳

(营口市西炮台遗址管理处,辽宁 营口 115000)

用“工薪实物券”发放工资,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特定的历史时期采取的一种工资制度。1949年,5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以商业部的名义在全区范围内发行职工工薪实物券,即工资由现金和工薪实物券组成。工薪实物券虽不是货币类的钞票,但确也起到了一些货币的职能,因为工薪券不同于货币,对合作社进货和资金周转、银行汇兑和百姓生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1954年开始工薪券停止发放。

工资;工薪实物券;发行印制;应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许多严重的困难和紧迫的问题,在经济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的衣食住行如何得到保证是摆在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前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人民政府把稳定物价、安定人民生活作为当时的重要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实际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实行工薪实物券制度就是一项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

以一定比例的“工薪实物券”发放工资,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特定的历史时期采取的一种工资制度,具有战争年代实行“供给制”的影子。“供给制”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部分解放区实行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对部分工作人员实行的免费供给生活必需品的一种分配制度,是一种平均分配的形式,带有战时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的性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营口解放后,人民政府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特别是狠抓经济生产恢复,稳定社会秩序,组织生产自救,带领群众共度难关。营口市内各区、国营工厂也增加生产,创造就业,使人民群众逐步摆脱了生活困难。其中,营口纺织厂作为国营企业,为本地的经济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0年由李子初、王翰生等合资集股50万银元开办营口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即后来的营口纺织厂,1932年投产,伪满时期的1934年日本人投资进行扩建,并合并了朝鲜纺织株式会社、奉天东兴纺织厂,改名营口纺织株式会社,被日本人操控。二战日本战败投降后,收归中国,厂名为营口纺织厂,营口解放后,1950年10月改名为国营营口纺织厂。“1949年,东北虽然已经得到解放,但通货膨胀的惯性作用尚未得到控制,靠工资生活的国家机关、行政团体及公营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水平难以保证。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东北行政委员会于当年5月决定以商业部的名义在全区范围内发行职工工薪实物券。”②到了1953年,在营口纺织厂职工领取工资的收据里,主要是以现款为主,工薪实物券一栏几乎都是空白(图一)。

1949年上半年,东北行政委员会重划了东北行政区划,营口市为辽东省下辖的五个市之一。下半年,根据省政府通知,营口市的机关人员开始执行工薪支付实施办法,即工资由现金和工薪实物券组成,当时规定:机关工薪人员一律按照每人每月40%工薪实物券和60%的现金发放工资。现金就是当时流通使用的货币,而工薪实物券相当于一种“工资分”,面值包括:一分、五分、十分三种,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又发行了一套工薪实物券,面值包括:一分、五分、十分、五十分四种,根据行政级别的不同,得到的这种“工资分”也不同。

1949年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公务人员工薪等级命令,规定了各级政府机关职员工薪等级标准。同年7月,改为60%支付现金,40%支付工薪实物券,即“工资分”。由于处在特殊时期,“工资分”所含的实物价格波动不定,每月的分值也不尽相同,时高时低,势必会影响“工资分”的购买力,鉴于此种情况,各月的“工资分”值均以报刊公布的分值计算,其计算方法是:职工的月“工资分”数乘以当月的“工资分”值,等于月工资额,保证了职工的收入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是工薪实物券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一大贡献。工薪实物券可以在国营商店购买粮、油、盐、煤、布五种商品,工薪实物价格一经决定,各国营商店对上述五种实物的销售价格,未经政府批准不得调整(图二)。

图1

图二

1949年发行使用的营口区工薪实物券共有一分、五分、十分三种面值。面值不同,券的规格和颜色也不同,其中:一分面值的规格为4.9厘米×8厘米、紫色;五分面值的规格为5.5厘米×8.5厘米、绿色;十分面值的规格为5.8厘米×10厘米、黄色。正面从上到下是:东北行政委员会商业部、工薪实物券、面值、营口区、发行年代等字样,并盖有方形红色戳记,同时加盖“票样”红色二字。背面文字是:一、此项工薪实物券每分之值,以每月财经委员会公布每分之值为准,在每月末公布之前,以上月公布每分之值为准。二、此项工薪券不能代替货币行使,持此券者可到规定地区内之国营商店、职工合作社(或国营企业指定之代售所)购买规定标准之粮布油盐煤五种实物,如不愿购买上项五种物品时,而又为国营商店所有者,亦可购买(购物找零时仍找工分券)。三、持此券可到东北银行分支行办理储蓄,手续按总行工分券储蓄办法办理,利息优厚,但支取时仍支付此项工分券。四、此项工薪券自本年九月开始发行,有效期间为四个月,至十二月底尽数收回,如有数字涂改污损不清者,即行作废,以防假冒。东北行政委员会商业部。

图三

1950年发行使用的工薪实物券共有一分、五分、十分、五十分四种面值(图三)。不同面值券的规格和颜色如下:一分面值的规格为5.4厘米×8.3厘米、绿色,五分面值的规格为6厘米×9.3厘米、蓝色;十分面值的规格为6.2厘米×10.7厘米、黄色;五十分面值的规格为6.8厘米×10.8厘米、紫色。正面从上到下是:东北人民政府贸易部、工薪实物券、面值、发行年代等字样,并盖有方形红色戳记,同时加盖“票样”红色二字等字样。背面文字与1949年工薪实物券背面的文字基本相同,仅在第四条发行时间上稍有变动,为“自一九五〇年四月开始发行”,发行部门改为“东北人民政府贸易部”。

工薪实物券虽不是货币类的钞票,但确也起到了一些货币的职能,所以在印刷、流通过程中,管理还是相当严格的。刘世荣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银行所属印钞厂印钞概况》中写道: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四日我军第一次解放长春,东北银行付总经理王企之指派王纪元、陈子良二同志,接收伪满帝国印刷厂、国务院印刷厂、国裕和八纮等印刷厂。这些厂五月下旬奉命撤离长春、经哈尔滨转移到佳木斯。厂地设在现佳木斯电机厂南侧冷库院内,对外称军区后勤部工业处。一九四九年十月迁厂到沈阳与沈阳造币厂合并。而在此期间就印制了“工薪实物券”,具体记述是:“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〇年上半年,印制东北行政委员会民国三十八年生产建设实物有奖公债券(二批)、票面额分一分、十分、五十分、壹百分四种。同年又印制东北行政委员会商业部工薪实物券,票面额:一分、五分、十分、五十分四种。”用印刷纸币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印刷工薪实物券,也是为了保证工薪实物券安全使用,防止伪造。

工薪实物券实行一段时间以后,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工薪券毕竟不是货币,不具备货币持有的全部功能。因此,原来发行的意图并没有全部达到。一方面由于各地区工薪券分值不同,且只限于本地区使用,银行亦不能办理汇兑。另一方面,当时职工与家属分居者居多。这样,对两地分居职工,领到工薪券也无法使用,这部分人的生活仍然得不到保证。就大多数职工来说,领了工薪券只限在贸易、合作系统使用,文教、卫生、公用事业等方面不能当钱花,也带来了一些不便。工薪券的发行未完全满足职工的要求,有的地方还让私商钻了空子,贬值收买工薪券,然后再向贸易系统购买上述5种实物谋利。因为工薪券不同于货币,合作社收进来的

工薪券不能直接缴存银行,只能向贸易系统进货,而贸易部门往往商品品种又不全,不仅影响合作社进货也影响了

图四

资金周转。”③由于存在以上一些不足之处,而且,随着经济状况的逐渐好转,工薪实物券最终取消不用了(图四)。

1953年营口纺织厂的工资收据上印有“上记现款及工薪券如数收讫”字样,说明1953年的时候还在用工薪实物券代替一定的工资额度,同样是营口纺织厂的1954年、1955年和1957年的借资收据及1956年的工资收据上,分别只印有“上记现金如数收讫无讹”和“上记现款如数收讫”等字样,已经不见“工薪券”等字,由此可以证明,从1954年开始,工薪实物券就停止随工资发放并已收回,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和发展生产,全国物价稳定,公职人员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工资分”可以购买的粮、油、盐、煤、布五种商品,已不能包括大部分的生活用品,1955年7月起,国家规定改行货币工资制。至此,工薪实物券彻底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注释:

① 于阜民《营口通史》第58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② 赵锡安、毕奉鹏、曹珊《东北银行史》第154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10月1版1印。

③同上第156页。

F244

A

陆艳(1973-),女,山东荷泽,本科,馆员,文物保管部主任,研究方向:博物馆学与历史建筑。

猜你喜欢

纺织厂工薪面值
现代学徒工薪问题初探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
百万“大”钞
羧酸基型阻垢剂在纺织厂空调喷淋水系统中的性能研究
某纺织厂职业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0元钱有多少种面值组合
企业税收筹划意义
——以具体案例分析
新个税教学中工薪所得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
纺织蒸发式节能净化空调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应用
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