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机构培训管理体系构建的经验与讨论
2020-11-17杨惠颖
●杨惠颖
在我国,采供血机构是隶属于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血站管理办法》中规定,血站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75 学时的岗位继续教育;《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共有55 处提到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 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 2/3;《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 号)中提出,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都应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数不低于25 学分。另外,从单位内部管理来看,培训工作是提高采供血机构人员执业能力,提升人员素质,增强工作效率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在以上外部要求及内部需求两方面的推动下,培训工作成为采供血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非常重视人员培训工作,在培训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交流如下。
一、培训管理措施
(一)树立人力资源管理全局观念
从行业划分来说,采供血机构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属于医疗卫生行业,包括医、药、护、技等几类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同时也包括各类其他专业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比如经济师、会计师、计算机工程师、社会工作者、党务政工师、基建工程师等,在后勤领域包括司机、电工、水暖、安保人员等。因此要做好采供血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不能局限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范畴内,仅仅做好每年的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及上岗考试,或是完成继续医学教育要求的25 学分,而是要从全局出发,拓宽采供血机构培训管理的范畴,在考虑到每个领域各自的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有人员作为采供血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使各个领域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为了做好这一点,北京市血液中心将培训工作统一交由人事科负责,统筹安排中心各项培训工作,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会涵盖继续医学教育、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电工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内容。
(二)建立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培训管理机构
在中心及科室层面分别建立培训管理机构,在中心层面成立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和检查指导等工作,设中心继教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培训相关文件的起草修定、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中心级以上培训项目的组织开展及培训档案管理等工作,秘书处设在人事科;各科室成立培训工作核心领导小组,负责本科室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档案管理等工作,各科室负责人为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三)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自2008 年起中心就制定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培训管理办法》,对组织机构、职责、培训类型、形式和方法、组织与管理、参加培训者的权利和义务、培训期间待遇、经费管理及使用等方面的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此外,针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心专门制定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等环节以及学时学分的授予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这些制度的颁布实施使中心的继续医学教育以及总体的培训工作更加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真正有章可循,从而确保培训管理工作质量。
(四)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流程
2008 年北京血液中心将培训工作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编写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培训管理工作制度》,对培训工作的职责权限、培训工作流程、培训者能力评估、对培训评估者的评估、培训效果评估等相关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详细说明,从培训需求申报、培训计划制定、师资评估、培训实施、效果评估、记录收集等具体工作环节上具体要求,并编制培训相关记录表格,中心的培训工作进入到规范管理的阶段。每年的质量管理评审中,培训工作都作为一个重要的单元,针对该评审年度培训管理工作总体概况、学分学时达标情况、培训效果评估、师资情况、培训记录资料收集情况、政策制度修订、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向中心的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汇报。2019 年在中心质量体系文件改版工作中,由于科室职能的变更,培训管理程序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
(五)建立多层次的培训项目体系
中心的培训项目分为国家级、市级、中心级、科室级、职工个人自学五个层次。其中国家级、市级和中心级的培训项目由人事科牵头负责实施,内容包括采供血及输血医学领域基础知识的培训,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等;科室级项目由相关科室具体实施,主要是岗位技能培训,可采取病例学习、技术比武、岗位考核、师带徒等多种形式;职工个人自学包括指定自学资料、网络远程学习、抄写自学笔记、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
(六)整合多方资源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是采供血行业内开展培训工作的共识。
作为北京输血协会、中国输血协会的会员单位,北京市血液中心一直与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依托其行业内的学术资源,积极邀请业界专家到血液中心进行学术交流或培训,或派职工外出进修学习。与全国其他兄弟血站之间的合作交流也给北京血液中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
同时,北京血液中心与北京的医学院校开展合作教学,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基地,承担北医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首都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为首医临床检验本科生讲授《输血技术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成都输血研究所签订输血医学专业研究生双导师制合作协议,选派研究员担任输血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第二导师。丰富的高校学术资源为中心提供了临床检验学和输血学专业的交流平台,为中心职工提供了很多临床检验和输血专业的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项目的机会,更好地拓展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国际上,北京血液中心于2009 年5 月加入亚太血液联盟(Asia Pacific Blood Network,简称 APBN),是目前 APBN 在中国大陆的唯一成员。APBN 是亚洲西太平洋区域国家和地区的采供血机构为促进本地区血液安全、实现血液自给自足、保证输血服务机构有效运转和保障献血者和患者的利益自愿参与并缔结的国际组织。APBN 为中心提供了一个对外学习和开展国际间输血技术交流的平台,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参与该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政策合作、执业比对及改进工作交流,邀请多个国家的专家到国内进行学术交流,并以此为辐射点,建立起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体系,通过大数据给国内几十家采供血机构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采供血行业内的仪器设备供方一般都会提供持续的设备使用培训,这对于正常开展工作以及提高工作效率都是十分必要的。
(七)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中心将学时学分达标情况与职工的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直接挂钩。在中心的绩效考核工作中,专门设置了“培训满意率”和“75 学时完成率”两个考核指标,每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的绩效工资分配挂钩。此外,在中心2019年12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积分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职工承担培训授课的,按课时给予积分,职工承担中心级、区县级、国家级培训授课的,每课时分别积50 分、100 分、150 分。在积分年度结束时,按照总积分多少与部分绩效工资分配及其他激励事项挂钩。以上措施都大大提升了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从而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施效果
中心的培训工作在上述措施的影响下成效显著,人均年培训学时超过90 学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分达标率五年来均保持在99%以上,2019 年学分达标率为100%。五年来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项目1200 余项,总培训人次数逾万人。从培训效果来看,中心开展的中心级以上培训项目的培训满意率达到95%以上,满意度较高。自2016 年以来中心新进人员参加采供血机构人员上岗培训考核通过率均为100%。2015 年至今中心共资助21 名职工完成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其中专科学历1 人、本科学历14 人、硕士5 人、博士1 人,对提升中心职工学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 年底,北京血液中心职工的学历结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中心专家担任负责人的“输血前检查培训班”“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培训班”“血站质量主管培训班”“全国无偿献血及志愿服务培训班”“成分献血招募与采集策略研讨会”等培训项目已成为全国采供血行业各自领域中的培训品牌,2015 年来共培训学员5000 余人次。
近年来中心保持员工培训上岗率100%,扎实有效的培训提高了员工执业素质和意识,保障了血液产品质量和采供血服务质量。近年来中心供应的各类血液制品均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献血者满意率保持在96%以上,医院供血服务满意率稳步提升,2019 年为85%。中心连续13 年实现无偿献血率100%,采供血总量连续9 年突破100 吨,持续保持年采供血、无偿献血人数和献血量增幅3 项全国第一。
三、存在的问题
需进一步加强培训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定期不定期抽查制度,实地检查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管理人员力量,对现有培训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培训管理理论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各岗位培训缺乏系统规范的岗位培训技术指标,岗位考核更多地受限于考核人员的执业水平和能力,客观量化的岗位考核技术指标和考核标准是提高培训考核效果的基本。应进一步开发职工利用智能客户端远程学习的途径,尤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因要避免人员聚集,线下培训全部取消,对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巨大影响。这就提示未来线上培训应成为中心培训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成为主要方式,从而在避免感染风险的前提下,保障采供血业务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