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师多点执业对河南省直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2020-11-17翟一璐

经济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执业医疗机构医师

●翟一璐

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于2014 年下发了《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对医师多点执业问题提出总体要求,备受医疗界关注的医师多点执业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医师多点执业有助于推动各地医疗资源均衡分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和欠发达地区的医务人员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医生收入的提高,从而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双赢,这些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实行也使医生这一职业从原来必须依附于医院的“单位人”转变为独立于医院的“自由人”,从医院的隶属者变成医院的合作者。作为医院核心人力资源,医生这种角色的转变必将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产生极大影响。当人才流动起来,甚至自由之后,如何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或者留住现有专家,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医师多点执业的概念

2009 年原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86 号)文件,对医师多点执业进行了明确定义和分类:第一类是医师执行政府指令任务,例如卫生支农、支援社区和急救中心(站)、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等工作;第二类是多个医疗机构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经相关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医师可以在开展医疗合作的其他医疗机构执业;第三类是医师个人选择两个以上执业场所,即通常认为的医师个人多点执业,在该种情境下,医师需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充注册。目前国内主流学界主要讨论的是医师个人主动开展多点执业。

二、医师多点执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省直医师多点执业现状

2016 至2018 年,河南省直28 家公立医院多点执业医师人数占全部执业医师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2%、8.9%、13.0%,其中,男性多点执业医师人数占多点执业医师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5.8%、53.0%、60.7%。具体人员数据见表1:

表1 2016—2018 年多点执业医师人数变动情况

(二)医师多点执业对医院管理产生的影响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制定调查问卷,以参加2019 年度河南省医院协会人力资源年会的省直公立医院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针对医师多点执业管理现状开展问卷调查。现场发放问卷150 份,收回有效问卷137 份,有效回收率91.3%,数据通过Excel 汇总整理,运用SPSS 软件进行分析。

针对“你认为多点医师执业目前对医院管理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医师多点执业对医院管理产生影响评估表

85 人认为影响一般,占比62.0%;35 人认为影响较弱,占比25.5%;17 人认为已产生明显影响,占比12.5%。

针对“你认为医师多点执业目前对医院管理影响最大的方面”,调查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医师多点执业对医院管理影响最大的方面调查表

65 人选择“劳动关系管理”,占比47.4%;22 人选择“绩效管理”,占比 16.1%;16 人选择“薪酬管理”,占比 11.7%;9 人选择“人力资源规划”,占比6.6%;7 人选择“招聘和配置”,占比5.1%;3 人选择“培训和开发”,占比2.2%。

三、讨论和分析

由表1 数据可以看出,2017 年以来,28 家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发展速度较快,2017 年和2018 年多点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人数的比例分别增长了6.42、0.46 倍,但是限于起步基数较低(2016 年多点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为1.2%),截至2018 年多点执业医师总体比例仍然偏低(13.0%)。

由表2 数据可以看出,医师多点执业对医院管理还未造成明显影响,这和表1 中多点执业医师人数在执业医师总人数占比较低的数据相互印证。

由表3 数据可以看出,医师多点执业对医院管理造成的最大影响方面是劳动关系管理,其次是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反映了多点执业医师和多点执业单位的劳动关系难以界定,并衍生了难以进行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问题。

四、存在问题

(一)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法规滞后

在医师多点执业方面,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目前主要通过地方和部分规章进行规范,当出现医疗事故或医院纠纷时这些协议无法完全作为处置的依据,诉诸于法律时又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司法机关在案件审判时无法可依。

(二)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对多点执业的阻碍

目前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医师多点执业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点执业医师的日常考勤如何处理,由于多点执业的原因,医师不可能在原单位全勤工作,这需要医院对日常考勤制度进行修订;二是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缴纳,由于医师在多个医疗机构执业,由一家医疗机构承担全部单位应缴纳部分显然是不合理的,如何由医师所执业的各家机构共同承担以及如何划分各家机构应承担的比例,这是目前政策尚未明确的地方。

(三)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缺失导致多点执业医师难以管控

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医师多点执业信息监管平台,不论是卫生行政部门还是统计行政部门都没有健全的、强制性的多点医师信息监管制度和系统。

(四)医师职业生涯发展对多点执业的阻碍

参与多点执业,将导致医师需要抽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临床医疗场所,妨碍了其学术、技术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影响了医师多点执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行。

五、对策

(一)多机构联动,完善多点执业政策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部门可借鉴国际上现有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模式,不断调整目前的人事政策,修订工资福利、职称晋升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和医师多点执业模式相适应,从制度层面缓解医师多点执业的后顾之忧。

(二)医疗机构要共同对多点执业医师的人事及劳务关系进行管理

医师执业的所有医疗机构都应同医师签订合同,其中第一执业机构应代缴国家政策规定的社会保险,其他执业机构应为多点执业医师缴纳商业保险,切实做好医师的人身保障工作。

(三)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建立以人力资源为纽带的医师多点执业通道

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快医联体建设,不断修订医联体有关政策,加速推进医联体政策落地,不仅可以促进病患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提升二级医院、社区卫生院和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扩展医疗机构的病患来源,而且能够加速医师的上下流动,对医师多点执业具有积极意义。

(四)医疗机构要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对多点执业医师加强监管

医师执业的机构应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对医师多点执业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医师作业资质、技术能力、医德医风、特殊事项等内容,在确保医师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分享给医师所在执业机构,以便执业机构能够进行统一监督管理,确保医师多点执业的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执业医疗机构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医师怎么看多点执业?
医师多点执业:2014再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