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科护理中出院随访对遵医行为的影响

2020-11-17王妍妍刘焕友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4期
关键词:医嘱内科消化

王妍妍,刘焕友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目前因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消化内科患者数量有所提升,消化内科患者多存在胃部[1]、十二指肠不适反应,治疗效果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均能够对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修复,但是通过出院随访的研究发现[2],有将近40.00%的消化内科患者治疗失败,原因多在于不遵照医嘱。因此出院随访模式的改善十分关键。本文将重点分析出院随访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共计纳入患者200例,采用抽签法模式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

入选原则:①满足消化内科收治标准[3];②年龄>18岁,神志清醒。排除原则:①器质性病变;②无法进行胃镜检查;③精神疾病。

研究组中,男5 6例,女44例,年龄2 0~7 6岁,平均(54.50±16.33)岁;对照组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9~74岁,平均(54.48±16.30)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住院阶段两组均实施基础干预以及药物治疗。

对照组出院时,责任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情况、出院诊断、家庭地址、电话号码、随访时间等等。详细向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包含消化内科疾病的相关疾病治疗知识,按照医嘱药物治疗。

研究组进行出院随访模式,具体流程为:①通过电话随访形式,随访时间为出院后第一周的第三日、第七日;第二周到两个月每周随访一次;三个月至半年每两周随访一次。②认知干预随访,详细向患者讲述疾病发病机理、主要症状、如何进行治疗以及自我护理,回答患者或者家属的相关问题;③消化内科的患者中有一定比例患者合并为精神疲惫,伴随抑郁,针对这一情况对患者建立情感支持;④出院后详细向家属说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餐后半小时不要马上平躺和散步,从而促进胃排空,睡眠半小时禁食。

1.3 观察标准

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由研究人员和专家根据疾病的特征设计依从性问卷,问卷包含遵医行为(不吸烟、不饮酒、不吃宵夜、不熬夜、不吃辛辣、遵照医嘱用药)的相关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20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组遵医行为对比用率(%)表示,行x2检验。如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间遵医行为对比,表1结果证实,出院随访后研究组各项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遵医行为对比[n(%)]

3 讨 论

出院随访主要是医院对出院患者,通过电话、复诊、上门回访的形式和患者以及家属保持联系[4],通过定期观察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出院恢复。因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因此患者和家庭的自我调理存在一定困难。研究数据分析,出院患者的健康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的正确干预[5],因此出院随访十分关键。

通过本文数据证实,出院随访后研究组不吸烟72.00%、不饮酒85.00%、不吃宵夜69.00%、不熬夜65.00%、不吃辛辣63.00%、遵照医嘱用药95.00%均优于对照组56.00%、72.00%、51.00%、48.00%、48.00%、8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数据也进一步证实出院随访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护理中出院随访,有利于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提升,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医嘱内科消化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消化不良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