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噪音对心脏重症病区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0-11-17曾兆慧曾其运刘小慧陶红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4期
关键词:分贝噪音重症

曾兆慧,曾其运,刘小慧,陶红梅*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睡眠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环境保护局(EPA)建议,为获得最佳的休息和康复效果,医院晚上声音水平应不能高于35~40分贝(dB)[1,2]心脏重症监护病区(Coronary Care Unit,CCU)是收治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患者及诊疗操作、抢救相对集中的单元。睡眠质量差是其中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的[3]。CCU内仪器设备报警音、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抢救、护理活动、空间密闭、患者约束、无亲人陪伴、灯光等多种因素均是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CCU内的噪音是影响CCU病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噪音来源于各种监测仪的报警声、输液泵的报警声、呼吸机运转的声音、心电血压监护仪运行的声音、室内空气消毒机器运转声音[4]。在白天,噪声保持在>50 dB的水平,尽管在10:00 pm~7:00 am有所下降,但所有病房均大于40 dB[5]。又有研究显示,相对于其他重症监护室,CCU的噪音水平最低,24小时平均水平为56.5分贝(dB)[6]。

研究表明,白噪音具有听觉掩蔽作用,可增加唤醒阈值,从而巩固睡眠。不同的研究采用50~60分贝和60~75分贝的白噪音对患者进行睡眠干预,均取得了效果[7,8]。

白噪声是一种连续的单调声音,以共振的形式抑制来自外部环境的干扰声音,并具有舒缓的作用[9]。白噪音可以是非常明亮的“咝”声,也可以是类似绵绵秋雨、涛涛海浪击岸、缓缓风过树梢声。其原理是利用自然界或者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噪音来屏蔽其他的有色噪音,从而改进患者的睡眠[10]。

相对于其他重症室的患者而言,入住CCU的患者大多意识清楚,尚有自主能力,只是因疾病而限制了活动[11]。因此患者更易受到噪音环境的影响,关注CCU患者的睡眠质量、噪音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均无专门针对CCU患者的睡眠量表,国内的研究者在测量 ICU 患者睡眠时多采用普适性量表,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12]。但是,此评估工具条目较多、评估周期较长,并不适合于 ICU 患者使用[13]。2000年,由美国Richards等专门针对重症患者设计的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ichards-Campbell Sleep Ques-tionnaire,RCSQ),结构简单,便于患者使用,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能够广泛应用于ICU 患者的睡眠评估工具[14]。

对此,本文以白噪音进行干预,采用RCSQ,测量CCU患者的睡眠质量,探究白噪音对入住心脏重症病区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收治于2017年12月~2018年07月我科的103例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以随机数字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53例,干预组50例。纳入标准如下:CCU停留至少三晚;无睡眠障碍、无精神病史、意识清楚、听力正常,有完整语言描述能力的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在CCU停留三晚期间未接受麻醉药。排除标准:存在传染性疾病者;依从性差者;伴有精神性疾病或神志不清者。根据表1资料可知,2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具有纳入对比研究价值,并且2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并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在研究开始时,向所有候选患者解释了研究目的,并向他们保证,他们可以在研究的任何阶段选择退出研究,而不会对他们的治疗造成任何中断及损害,然后对患者的睡眠进行了三晚的测量。

表1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一般情况表(x±s)

所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均处于稳定状态,听力程度大致相同。

1.2 方法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干扰因素,该研究中两组病例在的同一个CCU单元中进行。有资料显示,白噪音在ICU噪声传输到中央唤醒中心时起到控制效果,但如果受试者不能适应白噪音,那白噪音作为一种噪音反而会导致患者的睡眠障碍[15]。鉴于此,本研究让每位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白噪音模式,比如森林模式、雨声模式、风声模式、潮汐模式等等。见表2。

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①22:00~次晨6:00值班护士关闭病室大灯,拉上窗帘,以利于患者入睡。②集中夜间护理活动,医护人员对CCU患者可预期的夜间护理活动进行评估,并拟定好计划进行,以便夜间 24:00到次晨6:00的护理活动被限制至最少,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在睡眠期间采取某些护理活动时,尽量集中,以减少患者的觉醒。

表2 原居住环境声音背景和白噪音模式选择情况(n)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22:00开始用播放器于患者床边播放50~60 分贝的白噪音,直至次晨6:00。

每 位 患 者 均 在 第2天 晨 9:00时 运 用R C S Q评 价 前1晚的睡眠质量。

1.3 判定方法

睡眠质量:对对照组及干预组睡眠质量分别采用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ichards-Campbell Sleep Questionnaire,RCSQ)测量,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RCSQ 包括5个条目:感知睡眠深度、睡眠潜伏期(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清醒的时间百分比)和睡眠质量,每个RCSQ评价条目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记录(长约100 mm的游动标尺),总分越高,代表睡眠越好,0~25分提示睡眠差,75~100分表示睡眠良好。总的RCSQ睡眠评分为5个条目的平均值。该问卷的信度回归系数测试为0.90,效度测试0.8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频率(%)表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各项RCSQ评分以及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分析,均以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RCSQ量表评分对比

从RCSQ量表评分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干预组睡眠量表各条目得分(x±s,分)

2.2 原居住环境声音背景对干预组患者睡眠量表分值的影响 (见表4)

表4 原居住环境声音背景对干预组患者睡眠量表分值的影响(x±s)

3 讨 论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表明白噪声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白噪声是自然声音,可能自然声音能屏蔽掉有色噪音,让患者身心放松,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但另有研究显示,白噪音的播放对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主要可能跟ICU复杂的环境和噪音水平、白噪音播放分贝、噪音的单一性和患者的不适应性等相关[16]。

本研究主要针对心脏重症患者,身体不适症状比较明显,病种较单一,影响因素相对较小,样本量也相对较小。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选择更大的样本量,涵盖入住CCU的所有病种的患者,并研究夜间连续施加白噪声对患者的影响,此外白噪声的放松或阻挡效果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对此进行调查。

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的另一原因我们认为是为患者提供了4种可被选择的白噪音模式,使用患者喜欢的模式,避免患者不喜欢的白噪音导致患者的睡眠障碍。

我们发现原居住环境嘈杂的患者在白噪音干预时夜间觉醒分数更低,睡眠质量更好,但对感知睡眠深度、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等无明显影响。这是关于白噪音改善睡眠质量相关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对原居住环境相对安静的患者尝试更低分贝的白噪音也许会取得更好睡眠质量。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CCU患者需要24小时不间断监测。尽管技术不断革新,但即使在患者需要休息的夜间,医院的噪声水平也超过了WHO建议的的35~40分贝(dB)。虽然有证据证明,白噪音能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但我们仍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以降低噪音水平,以满足患者的睡眠需求。同时,将来可以通过向患者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白噪音模式、针对患者原居住环境声音背景尝试不同分贝的白噪音来进一步观察白噪音对CCU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

猜你喜欢

分贝噪音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Loud Volumes Can Harm Your Hearing
无法逃避的噪音
噪音银行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小分贝上街“不讲话”了
MP3使用不当  听力易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