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气道管理方法与有效护理措施分析

2020-11-17徐秀群陈华茂朱小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4期
关键词:闭环气道通气

张 艳,徐秀群,陈华茂,朱小玲*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临床医学中,许多重症患者都需要接受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主要是为了保障病人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从而保证病人有效的通气支持,减少呼吸功消耗、缓解呼吸肌疲劳。然而在此过程中,极易产生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因此,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应该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分析,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比较,以此探析人工气道管理方法与有效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450例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0例观察组230例。所有的患者中男350例,女100例;年龄26~95岁,平均(42.18±3.75)岁。资料相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闭合式系统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首先,构建护理管理制度闭环管理,组建三级人工气道患者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人工气道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各层级根据部署的计划及时督查指导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质量,检查方法有现场查看、提问、追溯等。其次,构建关键环节闭环管理 ,包括管道固定闭环管理、气囊管理闭环管理、气道湿化闭管理、气道吸引闭环管理、感染管理闭环管理5个关键环节的闭环,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包括每个环节的评估、护理方法的选择、护理措施的落实、病情观察、规范操作等,并保证落实到位。质控组成员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项目组成员定期座谈,讨论存在的原则性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即护理人员按照相关规范完成护理操作,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同时做好并发症预防,减少人工作气道脱落、堵塞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根据计划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管理方法后,对其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管理期间产生的数据进行比较,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感染率和VAP发生率b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过程中需要对临床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而研究数据较多,需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工作,故将所有资料和数据纳入计算机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不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n(%)进行描述。在进行计量资料数据比较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比较时,使用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和进入ICU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和进入ICU时间分别为(52.78±6.52)h、(7.22±3.04)d;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和进入ICU时间分别为(77.79±7.23)h、(9.05±2.61)d;两组相比有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和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和VAP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感染6例,和VAP患者3例,感染和VAP的发生率均为(2.63%);对照组中出现感染和VAP的患者分别有15例和7例,其发生率分别为(7.89%)和(10.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和VAP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在临床中人工气道治疗是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多用于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就重症患者而言,其往往会出现不能自主呼吸的情况,且伴意识不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治疗,从而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使患者的缺氧状态得到良好的改善,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由于人工气道的管理和护理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所以临床中需要加强管理并采用针对性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管理,然而以往的人工气道管理和护理,通常采用常规方法,这种方式在人工气道患者风险管理中缺乏同质化管理,对存在的风险缺乏预警提示及发生并发症后的及时反馈与改进,缺乏信息化手段的介入,针对人工气道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重点环节无法实现包括过程、结果、反馈在内的全程闭环管理。因此,在患者接受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其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不仅如此,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由于换班也不能全面的掌握人工气道的运行状况,从而难以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本研究中针对人工气道的护理,采用了闭环管理的方法,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一种发现问题、确认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并巩固整改措施的一种持续改进模式,强调的是整个过程的控制。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规范内容进行操作,以此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3]。据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后,其机械通气时间和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相较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接受人工气道治疗的患者使用闭环管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建立人工气道治疗的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重症患者接受人工气道治疗时,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是当前临床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如果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并发症,那么就会导致患者治疗的配合度降低,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4]。其研究中表明,采用闭环管理措施,有利于减少起到堵塞、返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此外,闭环管理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既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还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闭环管理方法进行人工气道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VAP等感染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闭环气道通气
大型军工企业集团重大风险全流程闭环管控方法探析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时尚与数字共舞,打造印花供应链生态闭环
公平关切下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战略管理型模式下的产业闭环管理体系建设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