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隔代抚养”现象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2020-11-16吕孜扬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现状

吕孜扬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隔代抚养”已然成了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入职场,抚养子辈的部分责任自然落在了老人身上。本文通过研究城市隔代抚养这一现象并对其分析,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对三代人的有利影响,并分析该现象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进一步从家庭与制度层面给予建议,探寻一种基于良好的代际分工合作关系,将部分育儿责任转嫁国家承担,并在制度层面给予保障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隔代抚养;现状;代际关系;个案访谈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1-0-03

隔代抚养,也称隔代教育,它是指祖辈承担照顾与教育孙辈主要职责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加速发展,以及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外出工作,传统社会分工模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儿童的抚养成了现代核心家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2015年家庭发展报告》指出,根据中国老龄中心2014年调查数据,父母双方共同照顾儿童日常生活的只占7.5%,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高达60%-70%。隔代抚养一方面的确缓解了父母一代的生活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孕育着代际间新的矛盾与冲突,并以一种新的张力在社会矛盾中出现,其引发的问题已经给儿童、父母、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影响。因此,本文将在对既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个案访谈的方式对城市隔代抚养现象进行进一步研究,从子辈、父辈、祖辈以及代际关系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分析,明晰利弊,并探寻优化路径。

一、文献综述

随着“隔代抚养”这一现象在我国的普遍化,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对此的探讨与研究,并呈现多学科的发展态势,研究的方向主要从成因和影响两方面展开。

(一)城市隔代抚养成因探究

城市隔代抚养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为家庭、思想和社会三个方面。

家庭方面。父母去世、离婚、遗弃子女、儿童虐待、父母吸毒、入狱、精神疾病和贫穷等因素会导致祖辈承担抚养孙辈的责任。此外,父辈外出工作或不具备经济能力等也是隔代抚养的成因之一。家庭因素是造成国外隔代抚养的主要原因,就我国而言,这些因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村,尤其是偏远且贫穷的地区。

思想方面。我国自古就有老少同堂、儿孙满堂的观念与习俗,因此隔代抚养成了传宗接代的责任。再加上“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很多老人把照看孙代当作自己的职责。此外,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在男女平等、女性解放与自立等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将自己完全与家庭捆绑,转而更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层面。女性参与社会生产与劳动是城市隔代抚养的重要原因。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公共保育制度失效,使得父母不得不在职场投入更多精力,工作与儿童抚育无法兼顾。

(二)城市隔代抚养的影响分析

在影响分析方面,学者们更侧重其对儿童造成的弊端研究。首先,隔代抚养不利于培养儿童健康正常的性格、心理与生活能力,易造成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蛮横任性、自理能力差等问题。此外,习惯性与父母分离,不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在儿童成长期的缺失,易让儿童产生“被抛弃”的心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近年来也有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祖辈身上,关注其对祖辈产生的影响,认为其会对祖辈的身心造成压力、影响婚姻质量以及降低参与社交的频率。

以上研究成果对于正确看待与分析城市“隔代抚养”现象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但也有不足之处。从研究方法看,多采用文献分析的方式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缺少对于个案的深入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多集中于对其成因及影响的研究,且祖辈、子辈视角下的分析较为不足;在具体对策与建议方面也相对欠缺。因此,本文将结合实地调查访谈的结果,从子辈、父辈、祖辈以及代际关系多个角度对于该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与进一步思考。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城市隔代抚养现象,将采用文献分析与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现象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主要以文献分析法为主,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实地研究中的个案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加强对该现象的认知。实地研究主要包括观察法和个案访谈法,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本次研究选取陕西省B市为研究地点,通过滚雪球式抽样方法,选取了5位老人与4位年轻母亲作为访谈对象,其中案例1―8均为隔代抚养,案例9为父母亲自抚养,案例1―5受访者均为祖辈,案例6―9受访者为子辈。

三、城市隔代抚养现象分析

(一)从儿童角度看

首先,隔代抚养利于孙辈与祖辈从小建立良好关系,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品性,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抚养照顾,相较而言也更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次,祖辈具有丰富的育儿经验与社会经历,勤俭节约、坚忍不拔等优秀品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再次,“周末父母”“假期父母”现象在城市十分普遍,年轻父母忙于工作,缺席儿童成长,此时隔代抚养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亲情的缺失,利于儿童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最后,在很多三代人一起生活的家庭中,代际间的互动也会影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我是退休教师,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我会根据孩子的心理需要选择她喜欢的东西,再进行引导,这样会很容易……我外孙女很喜欢我,和我也比较亲,觉得我啥都会,也爱跟我学。”(案例1)

“我家是公婆帮忙带孩子,虽然说家里人多了,但这种环境下……慢慢他会清楚家里的分工和领导,这对上学、步入社会都很有用,孩子一方面是社会的,不是完全属于你的……我家孩子爷爷、奶奶照顾我觉得挺皮实的、挺好的,说通俗点就是健康……”(案例6)

隔代抚养对儿童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依然不能忽视其负面作用。首先,大部分老人更偏向于溺爱孩子,容易使儿童形成自私、骄横、放纵的性格,也不利于儿童动手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其他优良习惯的培养。在调查中,案例7的受访者表示“老人带孩子比较溺爱,没有原则,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就能从性格、习惯上对孩子有个好的引导”;其次,受时代、文化程度的限制,很多老人无力承担儿童在智力启蒙、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导责任,例如案例4、5中的老人在访谈中都表示自己輔导不了作业;再者,隔代抚养也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明显感觉爷爷奶奶带的娃以自我为中心太严重……而且我自己小时候也是老人带的,我感觉和父母关系就不亲近,爷爷奶奶带孩子在教育、观念、生活习惯各个方面我感觉都跟不上时代,而且长时间养成的很多坏习惯都很难纠正……”(案例9)

“我觉得要是两三天不和孩子相处在一起,这都是留守儿童。”(案例6)

从上述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到,隔代抚养对于儿童的影响十分深远,就现状而言,即使大部分年轻父母都能意识到隔代抚养对于儿童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工作、经济压力等原因却不得不选择将抚养与教育子女的部分责任转嫁给老人,如何突破隔代抚养对于儿童的困境,使儿童能健康成长,似乎也成了困扰众多城市父母的问题。

(二)从子辈角度看

子辈在隔代抚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照顾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也应该承担赡养老人的职责,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子辈而言是一种考验和挑战,此外,子辈还面临着很多来自社会、经济、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因此从子辈角度对隔代抚养的现象进行分析也十分必要。

“老人不帮忙带孩子家里经济收入肯定会降低,帮忙带各方面问题也很多。”(案例9)

“虽然理论上来说要自己带孩子,但是你不能说为了孩子我工作都不要,我觉得这是最不理智的。”(案例6)

“老人照顾孩子好处还是有的,家务啊、照顾孩子啊,各方面都能分担一些……但是,总有一些传统的观念,老给孩子喂饭、给她不停吃饭,绑腿啊啥的,我说了很多次了……我婆婆也爱唠叨,总是想干预我们。”(案例8)

在个体意识觉醒的今天,子辈一方面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一方面又面临育儿、工作、经济的压力,在访谈中发现,隔代抚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子辈经济、工作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年轻母亲而言,她们不必为了家庭牺牲工作,这既能为家庭带来可观收入,也是女性社会价值的实现。但另一方面,由于理念、生活习惯等差异,三代共同生活无疑会产生新的矛盾,此时对处于中间地位的子輩而言,家庭问题又会成为他们新的压力与烦恼。

(三)从祖辈角度看

在我国传统家庭观以及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下,有部分老人或年轻父母会认为祖辈照顾孙辈是祖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个体化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人都倾向认为祖辈对孙辈的照顾只是一种帮助,承担“辅助者”角色。从祖辈角度出发,有些老人将帮忙照顾孙辈当成一种乐趣,对一些关系处理相对和睦的家庭而言,隔代抚养使老人可以享受儿孙饶膝的天伦之乐。案例2受访者表示“我们就是帮人家父母看一下,也是我们的乐趣,看到小孩我们老人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可以看出老人在抚养祖辈的过程中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并收获了快乐,同样在案例5中,也能感觉到隔代抚养带给受访者的幸福感,她时不时会地说到“我很幸福”“家庭和睦”等。再者,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祖孙关系,提高老人对新生事物及新观念的接受度,缩小代际间的差异。此外,抚养孙子女会成为祖辈老年生活的新目标,得到夸奖和赞美时,老人就能收获更多正面情绪。案例2、案例6的两位老人在交谈中都流露了她们内心的开心与幸福,尤其是案例2的老人提到孙女六一儿童节主持节目时,对孩子的演讲能力感到非常自豪。

但是,在调查访谈中也发现,由于孩子成长期的复杂性以及理念等方面存在的代际差异,隔代抚养对很多老人经济、身体健康、心理等方面都造成了负担。传统的代际互助是“互惠型”和“反哺型”,但是近年来却出现了“恩往下流”的现象,成年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大量接受父母在各方面的支持,超过子女给予父母的帮助。在城市隔代抚养中,很多老人出于缓解子女家庭压力的考量,承担着部分家庭花销,这会造成祖辈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老人各方面身体机能老化,在照顾幼童过程中,既要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又要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

“哎,难带的很,把人一天能带疯,一会儿就跑的不见了……”(案例3)

“老人照顾孩子,唉,难得很,我就是现在还好一点,小时候,我真的是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觉得我是尽心尽力在照顾他,可是有的时候孩子不舒服生病感冒啥的,我觉得最担心的好像是我,结果我还要挨骂挨训挨怨,那时候是最难过的。”(案例4)

“老人也有老人的难处,我婆婆背井离乡,心理也不好受……现在这娃也难带,我婆婆也很吃力,老人也总是腿疼啊、腰疼啊,身体不好。”(案例8)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祖辈也是隔代抚养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维度,因此在城市隔代抚养中也应该对其给予关注,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提升老人的幸福感,这应该是社会、家庭共同朝之努力的方向。

(四)从代际关系角度看

隔代抚养的育儿方式其实就是一种代际间的合作与分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程度的提高,父辈与子辈的个体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祖辈以“帮助者”的角色承担部分育儿职责,主要负责照顾儿童衣食起居等生活方面的工作,事关儿童未来发展及教育问题,往往子辈起主导作用。再者,由于性别角色的差异,男性更多承担“赚钱养家”的责任,在儿童日常生活方面相较之下参与不足。因此,在大部分城市家庭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严母慈祖”的格局。在访谈中,案例4、案例5都表示若在教育孩子上发生分歧,“人家妈妈说啥就是啥”“听妈妈的”,案例6表示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公公婆婆只要管吃饭穿衣就行了,学习他们管不了,我也不会让他们管”。不难发现,大部分家庭中,母亲拥有绝对话语权,祖辈只处于一种从属地位,这样一种非正式的代际合作与分工存在于很多现代城市家庭之中。当然,这种代际合作与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寻求平衡,才能维持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四、建议与总结

目前,隔代抚养有其存在的必要与合理性,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模式在我国当代城市家庭之中十分普遍,必须承认其有利之处,但是对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应该予以重视,并思考合理的优化路径。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