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少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的思考
2020-11-16江焕媚
江焕媚
摘 要: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家庭类型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会有不同的影响。文章以学生个案为例,思考减少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的对策:增强家长的意识,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以适合的方式爱孩子;提高养育的质量,通过提高陪伴的质量,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树立正面榜样,提高做家长的质量。
关键词:原生家庭;家庭类型;家庭教育
一、案例情况
小P,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刚入学的时候,一分钟跳绳能跳180多下,头脑灵活,能言善辩,基本上能完成作业。但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不听课,总蹲在地上玩,不写课后作业,与同学相处不融洽,总会破坏同学的东西,还辩解道:同学先惹我,我才会破坏别人的东西。笔者向家长反映情况,妈妈能明辨是非,一方面很愿意配合笔者工作,另一方面会教育小P(以打骂为主);爸爸不同意打骂孩子,但对孩子的一切问题表现出无能为力,然后就放任自由;奶奶溺爱孩子,总护着孩子,为了阻止妈妈打骂孩子,甚至向当地的妇联投诉。接着,妇联约见妈妈,到校约谈班主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妈妈不再打骂孩子。
二、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为他人着想、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特点。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层细胞,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家庭类型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会有不同的影响。同时,不同的家庭类型的教育方式在儿童个性、品德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庭类型是指由已婚夫妇和未婚子女或收养子女两代组成的家庭。在心理学上,家庭类型一般分为五类:民主型家庭、压制型家庭、权威型家庭、纵容型家庭、冷漠型家庭。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不管是哪种家庭类型,它都属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的真实状态。有研究表明:孩子在18岁之前,家庭教育的影响比例超过60%,而学校教育只占30%,剩下的10%来自社会教育。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他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从最开始的受教育水平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但是,遗憾的是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痛而成长的。那如何减少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呢?
三、减少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的对策
(一)增强家长的意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基本生理需求、内在心理需求与精神发展需求、自我实现这三个层次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的。如今人们在物质满足后对心理和精神需求产生更多的渴望。同样,孩子在物质丰盛的环境中快速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他们不再为衣食住行感到忧愁,而开始对安全感、归属感、尊重产生需要。因此,家长更需要增强意识,为孩子构建一个“有温度”的原生家庭。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遇到问题,沟通解决,不逃避。就如案例提到的小P,他的妈妈看不到孩子的需要,他的奶奶也不尊重他的妈妈,他的爸爸作为家庭中权威的表现者却逃避问题,最终导致小P成为“问题学生”。其次,以适合的方式爱孩子。一个家庭必须有爱,没有爱的家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何去爱,孩子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孩子会无意识地使用父母爱自己的方式去关爱别人。
因此,为人父母,更要不断学习如何做好父母这一角色。要知道,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人生。
(二)提高养育的质量
社会上有“穷养”“富养”的说法,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养育的质量。用最好的爱去养育孩子,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目的。这样孩子的自我治愈的能力强,性格更健全,更能感到幸福。所以,提高养育质量很重要。那如何提高养育质量呢?
第一,提高陪伴的质量。陪伴要花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是要与孩子共同进退的,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家长可以陪孩子阅读,共同交流阅读感受,或者讨论书中的精彩故事;也可以陪孩子做运动;等等。
第二,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家长往往会认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孩子的丰富,过多地干预孩子的选择,忽略孩子的真正需求。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什么都无所谓,或者是选择困难。因为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只要听从家长就好。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承受挫折和打击。
第三,树立正面的榜样,提高做家长的质量。笔者认为家长应该做到:欣赏、接纳、尊重孩子;与孩子正面沟通,不动辄批评指责;让孩子乐于接觸人;家庭氛围愉快,家人关系和谐;让孩子自由玩耍、自由参加户外运动、锻炼身体、接触大自然;鼓励孩子主动做事、阅读、旅游,开阔眼界。例如,面对孩子的学习,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应该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享受过程。遇到困难,家长要积极面对,寻求解决办法。
随着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家庭的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概率较大。很多人就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是缺乏父爱或者母爱才会导致问题出现。其实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小的,重要的是一个人从小被养育的质量。在一项对于离异家庭儿童的调查中发现,最终影响孩子成长的是他们获得的养育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说,导致孩子人格心理不健全的根本原因是来自于家庭的低质量养育水平、高发的家庭冲突事件,以及来自于监护人的心理状况等等,而不是单亲家庭本身。单亲只是现象和背景,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实际上从家庭中得到温暖、冲突、压力、幸福程度等方面,双亲和单亲的孩子没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罗玲.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王树.觉知的爱:看见孩子的内在需求[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