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形成及婚姻观的影响
2017-03-10吴越
摘 要:本文旨在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几位主要的年轻女性人物为例,谈谈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塑造的作用,进而探讨父母对婚姻的态度及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对子女婚姻观的影响。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原生家庭;性格;婚姻观;影响
作者简介:吴越(1998-),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簡·奥斯汀作为英国十九世纪的重要作家,其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尤其是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1],在文学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简·奥斯汀更被评论家托·巴·麦考莱誉为“写作手法最接近莎士比亚的作家”[2]。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个性分明,机智率真的伊丽莎白、善良谦抑的简、轻浮自私的莉迪亚、温和从容的夏洛特、羞怯娇弱的德布尔小姐、古板学究的玛丽……真可谓千人千面,不落窠臼。《傲慢与偏见》是一部集中体现作者价值观、婚姻观的小说,文中的四段婚姻各有因果,互为关联。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形成了人物的性格及婚姻观和价值取向呢?我们不妨从她们各自的原生家庭来寻找原因和答案。
一、原生家庭的概念及影响
原生家庭是与新生家庭相对照的概念,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新生家庭则指子女建立的新的家庭。在原生家庭中耳濡目染,孩子的性格在这里逐渐形成,价值观、婚姻观也会以父母的言传身教为参照日渐养成[3]。
原生家庭对子女性格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通常情况下,家庭气氛民主和谐的环境能培育出健康乐观、富于同情的人格;家庭气氛冷淡疏离的环境易造成封闭寡言、我行我素的人格;家庭矛盾激烈冲突的环境会养成暴躁敌对、冷酷极端的人格。
原生家庭对子女婚姻观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两种情形:其一,子女认可、接纳原生家庭的模式,自己组建新生家庭也会模仿、延续原生家庭的模式;其二,子女否定、排斥原生家庭的模式,自己组建新生家庭就会反叛、颠覆原生家庭的模式。
二、模仿、延续原生家庭的模式
夏洛特是伊丽莎白的好友,也是受过良好教育、有主见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她的父亲威廉爵士是一家之主,为人和善、举止得体,其母对家庭也是尽职尽责的,所以夏洛特的性格温和、大方,有头脑,也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貌不惊人,也没有丰厚的陪嫁,王子的爱情永远也落不到自己的头上。因此,在婚姻问题上,她没有更好的机会,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地为自己找一个衣食无忧的“保险箱”。由于对婚姻有清醒的认识和预期,夏洛特在与常人难以忍受的“笨伯”柯林斯的婚姻中显示了自己的智慧,“尊重”丈夫,辅助他的事业,也守好自己家庭的领地。
莉迪亚是伊丽莎白最小的妹妹,轻浮放浪,极像年轻时候的贝内特太太,也最得母亲的欢心。贝内特先生是个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发现娶的年轻漂亮的太太和他的智力水平相差甚远,而且俗不可耐。他的幽默感就变成了对太太无知、愚昧的嘲讽和打趣,几个小女儿受太太影响深,个个庸俗轻浮,他不加教育引导,女儿们在公共场合举止失当也不加以阻止申斥,并且不以为意。所以,莉迪亚的性格是放任自流的父亲和庸俗愚蠢的母亲言传身教的产物。莉迪亚追逐军官,和威科姆私奔,没有礼义廉耻和道德责任,心中只有虚荣享乐和青春情欲,她的婚姻注定是失败的婚姻。
三、否定、反叛原生家庭的模式
简是伊丽莎白的姐姐,也是贝内特家唯一与伊丽莎白一样有着健康心智和正确的婚姻观的人。简的性格温柔谦和、善解人意,与她的母亲相反。她经常和伊丽莎白一起担心浅薄庸俗的母亲与轻浮愚蠢的妹妹做出有辱门楣和家风的事,但是又无可奈何。她总是惯于把人往好处想,以致分辨不清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受到委屈她多是选择隐忍,遇事也不会主动争取,容易受到伤害,错过机遇。这点也与她的母亲相反,母亲贝内特太太把遇到的有钱的单身汉都理所当然地视为“女婿的人选”,总是想尽各种方法巴结、讨好、炫耀,把女儿嫁出去就是她人生的事业。父亲对母亲的嘲弄和戏谑也让简觉得难过,她向往的是相敬如宾的夫妻之道。她和宾利性格相近,脾气相投,再加上伊丽莎白的帮助,也算有了圆满的结局。
伊丽莎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她美丽聪慧,善良活泼,幽默机智,言辞犀利,头脑清醒,眼光独到,她也是父亲贝内特先生最钟爱的女儿。伊丽莎白的性格完全是她母亲性格行为的对立面,所以贝内特太太相对而言最不喜欢她。对于婚姻的对象,她绝不认可父母的婚姻模式,她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需要精神上的契合与共鸣,如果对方不能让自己从精神上敬重他、爱慕他,她不会步入婚姻。这一点,父亲贝内特先生对她有较深的了解:“孩子,别让我伤心地看着你瞧不起你的终身伴侣。” 达西和伊丽莎白带着各自最初的傲慢与偏见,经过逐步深入的了解,相知相爱到成为终身伴侣,昭示了作者简·奥斯汀理想的婚姻观。
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生家庭对于人的影响多么重要和深远。即便生在同一家庭,伊丽莎白五姐妹也形成了迥异的性格,并随之迎来了不同的命运,这源于她们接受了家庭教育的不同方面[4]。为人父母者如果能真正领悟到这一道理,就能更好地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从而为子女的幸福人生预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简·奥斯汀著,孙致礼译.傲慢与偏见[M].译林出版社,2010.
[2]黄俐.从《成为简·奥斯汀》看英国女性意识觉醒[J].电影文学,2014,01:118-119.
[3]黄华.原生家庭对婚姻关系的影响:基于Bowen理论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6:85-86,202.
[4]杨韬.《傲慢与偏见》中家庭教育对人格形成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5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