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教学例谈

2020-11-16苏莹莹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苏莹莹

摘 要:古今异义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让学生掌握更多古今异义词、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通过古文字辨义法、方言觅义法、成语识记法、对文推断法等教学方法,能降低学生学习古今异义词的难度,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语文教学

一、古今异义词教学情况

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篇有127篇,占所有选篇的53.8%。与之前的教材相比,古诗文选篇的比重有所上升。在这些必学的古诗文篇目中,古今异义词出现的频率很高。由于古今异义词的古汉语词义与现代汉语词义有所差别,初中生容易在阅读古诗文的过程中用今义解释古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四学段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应“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古今异义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与考查的一大知识点。但由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今异义词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位置分散的特点,教师很少进行专题教学与训练,而是更倾向以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

古今异义词给学生带来的古诗文阅读障碍,以及教师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古今异义词,乃至古诗文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先调整教学方法。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加深学生印象,从而促进知识内化。

二、古今异义词教学方法研究

教师要教好古今异义词,就要带领学生探求古今异义词的古汉语词义,这实际上就是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训诂工作。黄侃先生在《文字声韵训诂笔记》这样定义训诂:“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就是说,训诂是用通用语解释语言本义的工作。训诂方法有形训、声训、义训等,教师要寻找古今异义词的教法,可以从训诂方法中寻找灵感。

(一)古文字辨义法

探索古今异义词的多种教学方法,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学生难以识记此类词的古汉语词义的问题。汉字源流知识中蘊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以此引导学生学习古今异义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记忆。

教学古今异义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多方面地展示古今异义词的古字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分析造字的方法与造字理据,还可以辅以一些历史文化故事,或请学生对文言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加深学生对此词的古汉语词义的印象。

例如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作为新选篇目被编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卖油翁》。《卖油翁》是一篇文言文,与《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三篇现代文一同组成了“小人物”故事单元,塑造了形象突出的“小人物”。卖油翁看陈康肃公射箭时,“睨之久而不去”。学生常以现代汉语义“由一方到另一方”来翻译“去”字,这是不准确的。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去”字在此处的含义,教师可以联系此字的小篆字形进行趣味解析:“去”字上半部分是人字形,下半部分像一个口,可理解为人离开洞穴的出口,即意为“离开”。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还可以请学生扮演卖油翁,演出“睨”的神态与“去”的动作。

(二)方言觅义法

在学校中,除了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外,学生也常用当地方言进行交流。对于方言中的词汇意义,学生掌握程度很高。在进行古今异义词教学时,将方言词义与古今异义词结合起来讲解,能让学生倍感亲切,产生好奇心。借助学生熟悉的知识与新知识产生联结,也能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

例如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中有一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课本注释中,“几何”解释为“多少,能有多少”,而在现代汉语中,“几何”的意思是“几何学”。在进行此句子的翻译时,将它与几何学概念联系在一起显然是错误的。并且,学生很难通过现代汉语词义去猜测此古今异义短语的古汉语词义。但在粤语中,“几何”是一个常用的短语,意思是“多少”,这就与它的古汉语词义非常接近。在粤方言教学区,教师可以采用粤语例句去解析“几何”的古汉语词义,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方言与古今异义词联系起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如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中有“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细”字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学生在翻译时容易误认为水底石头是长条状而纤细的,从而对句子进行不准确的翻译。实际上,《字源》中引用了《说文解字》对“细”字的解析“细,微也”,并补充“引申为小的,与‘大相对”。说明“细”字在古汉语中的词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小”字词义。在粤语中,常把“小孩”称作“细路”“细蚊仔”,即“细”字在粤语中同样代表着“小”的意思。“细”字的古汉语词义对于粤方言区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理解与识记。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后进行课外迁移,出示成语“事无巨细”,让学生思考此成语中“细”的意思,检验学生对此古今异义词的掌握程度。

方言觅义法不仅仅适用于粤方言教学区。如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中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爷”在现代汉语中意为“爷爷”,在古汉语中却意为“父亲”。今河南方言称父亲的哥哥为“大爷”,而父亲的哥哥与父亲是平辈的,这与普通话中称父亲的父亲为“爷”,出现了差辈。分析可知,若称父亲为“爷”,那么父亲的兄弟自然是“大爷”了。方言觅义法的使用,应该结合各地方言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

(三)成语识记法

教师在进行古今异义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成语来解释词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思考成语中某词的含义,再对古今异义词词义进行解释,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句,学生常会把“涕”字翻译为“鼻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成语“感激涕零”中的“涕”字词义,翻译为“鼻涕”显然是不恰当的,“涕”字作为古今异义词,在成语中的古汉语词义应该是“眼泪”。学生掌握了词义,教师再出示成语“破涕为笑”,让学生思考此处“涕”字的含义,进行课外知识迁移,巩固所学知识。

许多古今异义词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古文字辨义法中提到的“去”字,学生也能结合成语“春去秋来”进行理解:在此成语中,“去”显然与“来”意义相反,不是“由一方到另一方”的意思,而是“离开”的意思。再如在方言觅义法中分析的“走”字,学生可以结合成语“走马观花”理解:“走马观花”意为“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走”字显然为“奔跑”的意思,而非“行走”。

(四)对文推断法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选篇中,对偶句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句去推断、理解未知的古今异义词古汉语词义。

例如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学生常将“芳”翻译为“芳香”。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对文推断法进行判断:“野芳”对应“佳木”,短语“佳木”由形容词“佳”与名词“木”组成,指好的树木。因此,“野芳”也应该是形容词“野”与名词“芳”组成的短语。再由“幽香”可以推断,“芳”指的是“花”。

再如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中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为常用词语,意为“运输手段”,学生容易用今义理解古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理:在例句中,“阡陌”与“鸡犬”相对,“交通”与“相闻”相对,“相闻”在古汉语中并非词语,则“交通”也应是短语而非词语,应翻译为“交错相通”。

古今异义词是汉语发展过程的见证者,正是因为汉语源远流长、不断发展,词汇的意义才会产生古今不同的变化。文言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言文的地位,让学生了解汉语发展历程中词汇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汉语的兴趣与热爱,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