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语言学研究前景》述评

2020-11-11郑淞允吴辰禧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

郑淞允 吴辰禧

摘 要:本文对Simone E. Pfenninger和Judit Navracsics两位学者编著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前景》一书进行评介。该书汇总了应用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指明了其未来研究方向。我们对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介绍引入应用语言学中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最后对该书进行述评。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双语研究;实证研究;语言战略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02

应用语言学旨在解决现实世界中与语言相关的问题,因此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其学科内涵不断丰富,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引入应用语言学的相关领域。《应用语言学研究前景》一书将重要且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汇集在一册书中,并对当前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未来主题进行讨论。全书共十四章,笔者将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并对各部分所對应的章节进行简单介绍,然后予以述评。[1]

一、内容简介

(一)双语研究的未来趋势

第一部分包含二到五章。该部分将二语习得的研究放眼于特殊对象和特殊阶段。

第二章“双语优势的未来”。作者Kees de Bot对双语优势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评估双语优势的实验任务进行了介绍。然后回顾前人文献指出不同人群具有其独特的双语优势。此外,本章还就是否存在足够证据证明双语优势、双语是否为一个动态过程和双语优势可能存在的缺点进行讨论。最后指出双语研究的新方向在于对不同群体、不同类型的双语优势进行研究。

第三章“多语言的大脑”。作者Valéria Csépe对以多语言为中心,使用脑神经技术的研究课题进行综述,并对不同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解释。Csépe指出:首先,由于脑成像技术的发展,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视角从原有的模块式研究向大脑区域联合功能研究转变。其次,对双语或多语者在变换使用语言时的脑神经机制研究发现多语的习得和使用会调节脑神经网络并影响其功能。最后,作者对执行功能和语码转换问题进行探讨。

第四章“双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音、语义意识”。Judit Navracsics 和 Gyula Sáry二人采用反应时技术对早、晚期匈牙利英语学习者阅读过程中的语音、语义加工展开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晚期学习者的语音意识比早期双语者更加发达,但两组的语义意识相似。作者认为原因在于晚期学习者处于学校教学环境,在有意识的学习环境中更注重语音。此外,作者还提出创建统一且具有对比性的语料库,以供研究者获取有效的双语测试材料并为二语教学提供指导。

第五章“早、晚期双语者的元音识别研究”。Vincent J. van Heuven首先回顾了二语习得中有关语音习得的相关研究,并对母语者、一般二语者和近似母语者的语音习得进行比较。然后以英语母语者、荷兰语单语者、荷—英双语者为被试进行元音识别研究。最后,研究发现:以荷兰语为母语的高水平英语二语者在元音识别上与英语母语者略有差异;早、晚期荷—英双语者在英语元音识别中存在显著差异。

(二)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第二部分共六章。其中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探讨包含第六、九、十章。二语习得实证研究包含十一到十三章。该部分研究扩大了二语习得的外延并将新方法引入二语习得研究中。

第六章“年龄因素研究中量化方法的最新进展”。Simone E. Pfenninger和David Singleton首先对二语习得研究中与年龄因素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然后对多层次线性模型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在比较中体现该模型在讨论年龄相关问题时的优势。最后对该模型如何应用于研究年龄因素进行阐述。同时,作者指出定量研究中存在操作误差和数据理想化的缺点,因此研究人员应该将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以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第九章“批判性课堂的分析框架”。Gy?ngyi Fábián从分析批判性思维定义入手,侧重解读教育环境中的批判性思维,并对如何在教育环境中使用和教授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作者强调: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学习方式,质疑精神在其中起本质作用,所以在教师培训中应着重关注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此外,本章还对课堂批判思维中的社会及文化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个人、语境、社会因素和文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第二,要在课堂上实现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分析,就需要扩大现有的分析框架,增加对语境、社会环境和教育文化等因素的考察。

第十章“多语言学习策略”。Ulrke Jessner和Valentina T?r?k以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多语意识为研究内容,以复杂动态系统为基础,考察多语者在跨语言交际中所依赖的策略。根据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作者指出多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之中,学习者会在语言学习、记忆等领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技能和非语言技能。

第十一章“学术写作能力的发展”。Wouter Penris和Marjolijn Verspoor对一名荷兰英语二语者展开长时间的追踪研究,以被试十三年的写作文本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随着英语水平提高,被试使用名词短语的长度、学术词汇的数量和句子复杂程度均有所提高,语法错误则减少。但是,以上领域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且仍存在一定错误。此外,本章揭示了高级正式写作与学术写作的不同,还进一步完善了语言发展的评估和测量方法。

第十二章“双语词汇研究中同源、半同源词的视听加工研究”。Kristina Cergol Kova cˇevic?分别采用视觉、听觉词汇判断任务设计实验,以第一语言为克罗地亚语,第二语言为英语的被试为研究对象,探讨词汇加工时书写形式完全或部分重叠的(半)同源词对语音相似度高的(半)同源词的影响。

第十三章“匈牙利学习者关于俄语语言保留态度的影响”。Szilvia Bátyi探讨了匈牙利学习者学习俄语的语言耗损和语言保留问题。研究表明:被试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会对词汇记忆产生影响,学习者对俄语的态度和学习时长是影响语言耗损的重要因素,对俄语教师和俄罗斯人的态度则不影响语言耗损。

(三)语言战略研究

第三部分仅为第七章。该部分从语言角度分析社会问题,并从语言角度解决社会问题。

第七章“乌克兰语言政策研究”。István Csernicskó对乌克兰阶段性语言政策进行回顾,并对语言矛盾激化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作者对1989至2015年间乌克兰的语言政策和法律进行回顾,指出语言问题仍然存在,并分析现有语言政策和法律无法解决历史遗留语言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关于语言政策的建议,以期解决乌克兰现有的社会问题。

(四)语言与性别

第四部分為语言与性别,仅为第八章。

第八章“性别敏感的语言标记再分析及其对性别平等表达的启示”。Lars Bülow和Rüdiger Harnisch对新的语法标记进行分析,发现该标记具有表达性别敏感的功能,同时二人对性别敏感的德语被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性别联想实验中,与提供参照的语境相比,属的预测效应更弱。此外,中性名词化分词和一般阳性名词化分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二、述评

该书展示了目前语言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介绍了研究中所使用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第一,介绍学科理论的同时辅之以实证研究。该书既包含理论探讨,又对某一研究主题进行综述分析,还辅之以实证研究,全方位揭示了双语研究前景、二语习得领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语言规划、语言与性别四个方面的研究概况,为读者提供全面、科学的参考。

第二,回顾已有研究,介绍最新热点,展望未来方向。该书收录的论文包含综述性质的文章,如第二、三章,对所涉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同时进一步分析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除此以外,每篇论文都系统、科学地揭示了研究主题的全貌;同时实证性研究还清晰地展示了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重要环节。这些文章在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实验设计等方面为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

启示。

第三,引入新理论、研究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在理论引介方面:该书引入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开拓了读者的研究视角。在研究技术方面:反应时、事件相关电位和脑成像等新型研究技术运用于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的语言教育与服务方向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数据分析方面:引进多层线性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作者提倡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获得更为客观、科学的研究结论。

该书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与运用给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但该书仍有不足:

第一,研究主题不够全面。从目前AILA的现状来看,应用语言学涉及“成人语言学习”“儿童语言”“职业中的交际”等25个研究方向(桂诗春,2010)。而本书提及的主题局限于“内容介绍”中的四个领域,并未涉及该学科所包含的全部子域,略有遗憾。

第二,部分章节研究内容与全书主题不符,章节之间结构不够清晰。该书的主题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但本书第四、五、八和十一章均没有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与该书的主题相悖。此外,该书的第二部分以“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探讨”为主线,但该部分又掺杂了语言规划、语言和性别等主题的研究,使得全书的逻辑结构出现混乱,降低了阅读连贯性,所以本文在“内容介绍”部分做了适当调整。

第三,文章类型较为复杂。该书所收录的文章既包括综述性文章,又包括实证性研究,同时也收录了不少评论性文章,使全书没有形成良好的文章类型结构,降低了全书的系统性。

综上所述,该书汇集了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并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如何运用于应用语言学进行介绍,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方向,是该领域研究者值得借鉴的书籍。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思想:缘起、变化和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3):163-169+240.

猜你喜欢

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
语料库下的应用语言学学术语篇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红楼梦》“宝黛钗”之间称呼语研究综述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