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20-11-11吴思萌
吴思萌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明确讲什么和怎么讲。文化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故事的重要养分。在融媒体时代,讲述者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涵养文化底蕴,通过多元叙事策略,讲好文化经典故事,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关键词:融媒体;中国故事;文化经典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0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正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标识,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任重而道远。[2]
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文化经典的传播途径与方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媒介的融合打破了各种媒介之间的界限,令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传播途径朝着多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这种融合,正以全方位覆盖、全天侯延伸、多领域拓展等方式或显或隐地传播着文化经典。
一、讲好文化经典故事,关键在讲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历史、文学还是艺术等经典更是其精神的载体,早已融入炎黄子孙血脉之中。讲好文化经典故事就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故事,关键在讲什么。
从屈原、李白、杜甫到苏轼、郑板桥,从《竹书纪年》《春秋》到二十四史,从《诗经》《楚辞》到四大名著,从诸子百家到医学、农学,从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到岳飞刺字,这些都属于文化经典的范畴。中华诗词凝练的意象、优美的意境,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关注,诸子百家论辩争鸣,对自然、社会、人的关注,以及戏曲、小说,乃至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是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其中凝结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蕴含着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和而不同的和美思想等,是中华民族深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深入发掘与传播其背后的故事,是每一位讲述者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1]
与此同时,对于讲述文化经典故事而言,讲述者不仅是对文化传统的再现,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再创造,是“一种用精神感受和观照世界的方式,是主客融合的创造性过程,一种思的体现”[1]。这种“思”是传统文化的“旧”与新文化体系的“新”的交融,也给讲述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述者要在“旧”与“新”的融合中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2]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与养分,夯实文化软实力。同时,文化经典,穿越古今、贯通中西,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智慧的桥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外延,熟知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世界、风俗习惯,文化经典是重要渠道。
二、讲好文化经典故事,重点在怎么讲
讲好文化经典故事,不仅要明确讲什么,同时还要解决好怎样讲的问题,怎么讲故事,是故事得以更好传播的重要因素。融媒体视域下,怎样讲好文化经典故事,需要讲述者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丰富叙事策略,拓宽传播路径。
(一)加强讲述者自身建设,助力文化经典科学传播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中,传播主体都是传播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直接影响着文化经典的传播效果,关乎文化经典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融媒体环境下的讲述者,可能是编辑、记者,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影视艺术作品的导演,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经典的建构者,但同时亦有可能是文化经典的解构者。信息化时代极大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但与此同时,文化经典的传播同樣面临快餐化、碎片化、娱乐化、功利化等问题。可以说,融媒体时代讲述主体的开放性,为如何讲述好中国故事提出了挑战,讲述者需要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讲述者的责任意识,厚植文化底蕴,涵养深厚的文化素养。演绎文化经典,从根本上要尊重与遵循经典发生与发展的本质,从文化经典的内涵出发,深刻了解文化内涵与脉络,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讲述主体,还需要了解受众的期待视野,才能更好地讲好文化经典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欣赏程度,对经典的期待程度都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较为单一的传播方式,受众更期待从内容中获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讲述主体要充分了解观众对文化经典的多元解读空间与视角,提升作品质量。
任何经典的流传,都经过历史的考验与淘洗。而传承经典文化的经典作品,也会随着文化的传承而备受关注,影响深远。对内容的精磨细凿,才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捷径”。
(二)挖掘多元叙事策略,拓宽传播路径
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是,融媒体背景下,文化传播时间、空间乃至方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借助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拓宽文化经典传播路径,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条件。
以故宫文化故事的讲述为例,故宫博物院借力融媒体,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打造了“网红”故宫,揭开了古老紫禁城的神秘面纱,使故宫文化走出红墙,走进百姓的街头巷尾。故宫借媒介融合之力,让体验者足不出户就能饱览故宫之美。围绕故宫文化生发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文化创新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每日故宫、故宫陶瓷馆、清代皇帝服饰等诸多故宫文化APP,都在以各种形式讲述着故宫故事。
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很重要,如何叙事也是讲好故事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故宫文化的多元叙事策略,通过多样叙事结构、多维度的叙事视角,令故宫文化摇曳多姿,使融合媒体的的“热”与故宫的“高冷”碰撞出了火花,为融媒时代下讲好文化经典故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意义。
古诗词的讲述更是如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大众更好地感受诗词之美、理解诗词意境、感悟诗词内涵,是传播的关键。《中国诗词大会》以竞赛评点等形式,融合音乐、动画等方式,让小到四五岁、长到七八十岁的观众都参与其中,从深度与广度上打造了文化传播的品牌精品。除诗词传播类节目外,《国家宝藏》通过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带领大家走进文物的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百家讲坛》、纪录片《中国历史》等作品,可以说,都是解读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艺节目的热播、热议,也正反应出观众对文艺精品的热切期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经典一直记录着延续着并持续创造着华夏文明。融媒体时代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讲述者要对文化经典有深厚的认知,并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元叙事策略,借助融媒体之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搭建多元创新平台,拓宽传播渠道,牢固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在融媒体科学、健康的文化环境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黎风.图像文化时代的影像化诗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