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与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性

2020-11-11种丽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风险亚群胃炎

种丽莉

(郑州颐和医院,河南 郑州 450018)

不同进展的胃癌预后情况差异大,早期胃癌生存率远高于进展期胃癌[1]。 早期对胃癌前病变进行准确诊断并及时干预,不仅利于患者预后,也可降低胃癌的发病率[2]。 因此,制定合理的风险筛查评估方案是临床工作重要内容,对胃癌的预防与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assessment,OLGIM)可较好预测癌变风险,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进展为胃癌的患者并不属于多数,且胃镜检查存在创伤性、耐受度不高等局限性,不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炎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对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意义[3]。 PG 属于胃蛋白酶前体,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胃粘膜病理变化,PG 检测在胃癌筛查与预后预判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和证实[4]。国外有研究指出,联合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可对胃癌进行大规模筛查,预测胃癌风险,有效提升早期胃癌检出率[5]。 但是,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仍缺少实验数据支持证明。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对胃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以指导国内优化胃癌前病变风险筛查评估方案,促进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改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8 月-2019 年3 月于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00 例胃炎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 49 例,女 51 例;年龄 31~63 岁,平均年龄 48.35±10.46 岁;身体质量指数 18.35~24.54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 21.34±0.76kg/m2。

1.2 入选标准 ⑴纳入标准:①经胃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炎;②胃镜检查前1 个月内无特殊药史, 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或H2 受体拮抗剂等抑酸药物;③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均完整。 ⑵排除标准:①合并胃癌;②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③既往胃部、十二指肠手术史;④既往Hp 根除史;⑤合并消化性溃疡;⑥肿瘤家族史。

1.3 方法

1.3.1 Hp 抗体检测方法 采集受测者5ml 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80℃温度下保存/即刻检测,使用Hp IgG 抗体检测试剂盒(MP 生物医学)测定两组Hp 抗体。

1.3.2 PG 亚群检测方法 采集受测者5ml 空腹静脉血,室温放置 2h,3000rpm 离心 20min,使用 GastroPanel 血清胃功能检测试剂盒 (Biohit 公司),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GⅠ、PGⅡ水平。

1.3.3 癌前病变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OLGA[6]进行癌前病变风险评价,0~Ⅱ级表示风险较低, Ⅲ~Ⅳ级表示风险较高。 分级方法:0 级,胃体、胃窦无萎缩;Ⅰ级,胃体、胃窦均不高于轻度萎缩;Ⅱ级,胃体、 胃窦均不高于中度萎缩, 且有一项为中度萎缩;Ⅲ级,胃体或胃窦有一项为重度萎缩同时另一项低于重度萎缩或者两项均为中度萎缩;Ⅳ级,胃体、胃窦任一项达到重度萎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正态性检验,且呈正态分布,以数量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检验血清 Hp 抗体、PG 亚群水平对胃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AUC值>0.9 表示诊断性能较高,0.71~0.90 表示有一定的诊断性能,0.5~0.7 表示诊断性能较差,<0.5 表示没有诊断效能,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织学OLGIM 分级 100 例胃炎患者组织学OLGIM 分级 0 级 42 例,Ⅰ级 24 例,Ⅱ级 16 例,Ⅲ级13 例,Ⅳ级5 例。 根据OLGIM 分级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OLGIM 分级 0~Ⅱ级,82 例)与高风险组(OLGIM 分级Ⅲ~Ⅳ级,18 例)。 胃癌前病变高风险率 18.00%(18/100)。

2.2 血清Hp 抗体 高风险组血清Hp 抗体阳性率72.22%(13/18)高于低风险组的 23.17%(1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0,P<0.001)。

2.3 血清PG 亚群 高风险组血清PGⅠ水平低于低风险组,PGⅡ水平高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4 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对胃癌前病变的影响 将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作为协变量,将胃癌前病变作为因变量(1=OLGIM 分级Ⅲ~Ⅳ级,0=OLGIM 分级 0~Ⅱ级), 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p 抗体阳性、PGⅠ低表达、PGⅡ高表达是胃癌前病变高风险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 PG 亚群水平(±s,μg/L)

表1 两组血清 PG 亚群水平(±s,μg/L)

组别 PGⅠ高风险组(n=18)低风险组(n=82)t P 77.18±13.67 102.32±15.22 6.455<0.001 PGⅡ13.50±3.16 11.10±2.11 3.964<0.001

2.5 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预测胃癌前病变的ROC 分析结果 绘制ROC 曲线发现, 血清 Hp抗体、PGⅠ水平、PGⅡ水平单项检测用于胃癌前病变预测的 AUC 分别为:0.745、0.895、0.747,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且以PGⅠ水平预测效能最好, 见图1、图2、图3。 各检验变量对应的最佳阀值、特异度、灵敏度等相关参数,见表3。

3 讨论

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胃癌患者预后改善较为关键,筛选出胃癌高风险的胃癌前病变胃炎患者,促进早期胃癌风险预测,对胃癌的预防、诊治与良性预后具有重要意义[7]。 OLGA/OLGIM 是目前已得到认可的胃癌前病变风险评估方式, 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8]。 但是,这两种评估方法均需要给予患者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创伤性,部分患者耐受性较低或接受度不高[9]。 因此,找寻其他预测方式,如血清学指标检查,实现高效评估胃癌前病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2 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对胃癌前病变高风险影响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表3 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预测胃癌前病变的ROC 分析结果

图1 血清Hp 抗体预测胃癌前病变的ROC 曲线图

图2 PGⅠ水平预测胃癌前病变的ROC 曲线图

图3 PGⅡ水平预测胃癌前病变的ROC 曲线图

Hp 感染是慢性细菌性感染中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Hp 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已被定性为Ⅰ类致癌原,是胃癌、慢性胃炎等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10]。目前,关于Hp 致胃癌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HP 感染与胃癌的紧密关联已被证明[11]。Hp 感染后,可引起NF-κB 活性异常升高且呈持续活化状态, 促进炎症因子与生长因子的产生,包括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增加胃癌发生风险。Hp 感染可对胃黏膜及十二指肠黏膜造成损害,进一步诱发或加重肠化生、胃黏膜萎缩,增加胃癌风险,且Hp 感染是促进形成二氧化碳与弱化胃酸杀灭的重要条件之一,可造成胃酸、胃泌素增加,增加侵袭因素和胃癌发生风险[12]。另一方面,Hp 可结合胃上皮细胞粘附因子特异性受体并随之粘附在胃上皮细胞上,从而促进大量炎性细胞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诱发并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免疫炎性反应,造成或加重腺体萎缩,破坏局部黏膜的修复机制或防御机制,造成胃癌致癌物的出现以及胃癌前病变的发生、 发展[13]。因此,Hp 抗体阳性可能是导致胃癌前病变风险增加甚至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因素之一。 有Kitamura等[14]研究发现,PG、Hp 抗体与胃炎具有一定联系,提示Hp 感染与PG 水平存在一定关联。Hp 感染发生后还可作用于主细胞增加环磷酸腺苷、磷酸肌醇水平,促使PG 分泌,从而增加PGⅡ表达水平;此外,Hp 感染所加重的胃酸过量分泌与炎症反应,会影响肠化生、胃黏膜萎缩,也会影响PG 的水平[15]。故推测Hp 感染后影响PG 水平也可能参与了胃癌前病变发生与发展。

PG 具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多存在于胃腔中,经过细胞分泌与胞吐作用进入,在遇到酸之后,经过肽链裂解会成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小部分PG 可以进入血液,通过胃黏膜的毛细血管达成[16]。由于PG 的唯一来源是是胃黏膜, 因而PG 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胃黏膜功能情况及胃蛋白酶的分泌状况,也可反映胃部病理状态[17]。PG 与胃酸分泌具有密切联系,当胃炎的病情较为严重时,胃黏膜正常腺体功能受到破坏较大,胃蛋白酶的合成、分泌功能受影响,PG 水平也因此受到影响。 PGI 水平随胃部萎缩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GⅡ水平与胃黏膜病变也具有一定的关联, 由于PGⅡ可由多种腺体分泌,在不同类型胃病中的反映价值较为稳定,PGⅡ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肠上皮化生、胃底腺管萎缩等情况的发生和加重有关[18]。 因此,PGI、PGⅡ水平的检测结果可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及胃的萎缩程度,PGI、PGⅡ水平可能与胃癌前病变具有一定联系。 Mansour-Ghanaei F 等[19]研究发现PGI、PGⅡ对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佐证了以上观点。

为证实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本研究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p 抗体阳性、PGⅠ低表达、PGⅡ高表达是胃癌前病变高风险的影响因素,提示临床可通过根治Hp,调节PGⅠ、PGⅡ表达水平,降低胃癌前病变风险,预防胃癌。 进一步绘制ROC 曲线发现,血清Hp 抗体、PGⅠ水平、PGⅡ水平单项检测用于胃癌前病变预测的 AUC 分别为:0.745、0.895、0.747,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提示血清Hp 抗体、PGⅠ水平、PGⅡ水平均对胃癌前病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PGⅠ水平预测价值更好,但出现这一结果也可能与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故PGⅠ水平是否对胃癌前病变更具备预测价值仍需进一步探讨分析。Zagari 等[20]研究结果显示,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对胃癌前病变高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血清Hp 抗体、PG 亚群水平可能与胃炎患者胃癌前病变高风险有关,建议治疗期间可检测胃炎患者的血清Hp 抗体阳性率,监测患者的PG 亚群水平, 以指导预测胃炎患者的胃癌前病变风险甚至是胃癌风险,可能对早期干预及胃癌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高风险亚群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高风险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四问”慢性胃炎
高风险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