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

2020-11-09钟巧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钟巧

摘要:史料运用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教学开展的基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将史料划作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别,是提升高中生历史素养的重要手段,需要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践行措施

1、史料的重要价值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史学就是史料学”(傅斯)充分印证了史料对于历史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以史为鉴,其实质就是以史料为鉴。高中历史教学离不开各种史料佐证,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史料的作用,从而将复杂而又抽象的隐性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显性知识。借助课外史料的旁征博引,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素养。

在高中教学改革过程中,史料已成为推动新课改的源动力,同时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们不能泛泛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要切实将史料与历史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史料运用对高中历史学科建构的价值

2.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按照课本专题(单元)设置机械的记忆理解,无法做到古今中外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由此造成历史时空的断裂。若将历史事件放置于大背景下通盘思考,并在全球范围内加以联系、思考、理解,则史料就能起到穿插作用、渲染作用、画龙点睛的作用。借助于史料学习,学生能由浅入深,由今至古的推理思考。随着知识量的储备,在复习阶段能够实现一通百通,形成古今一体的知识架构。

2.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我们在学习并推理史实或论证史实的过程中,都必须立足于客观的史料基础之上。我们选择史料作为教学依据,必须保证史料的真实性,与论点的一致性。切忌简单罗列出一堆看似有关联的琐碎史实。所有的史料都应服务于教学核心与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精挑细选典型史料,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实证支撑。

2.3帮助学生立足于自然属性去理解历史

研究历史,我们一直秉承“不以今人论古人”的观念。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历史角度,借助客观的史料去分析历史事件,避免学生基于当前的国情、生产力状况去学习、分析历史,由此出现“厚今薄古”的差异性思维。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现在任何一项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工业革命前的人来讲都是跨越性的前进。

3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下如何运用史料

3.1教学中支架式史料运用案例

(1)巧搭脚手架

以雅典民主政治的衍变来看,知识点涉及必修(一)第六章(1、2节),以及必修(三)第六章(1节)。在讲解新知识前,我们可以借助支架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搭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脉络:背景→内容→影响。教师需在讲解中用史料去铺垫、佐证,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学习掌握索伦时代如何奠基了雅典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时期如何形成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期“黄金时代”如何形成的?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重点、难点,最终理解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进入情境

同样是希腊历史,我们借助必修(一)102页(蔚蓝色的希腊)去思考希腊发展史,如:地理环境(加入文史资料),学生寻求关键知识点,如:地貌、地理位置(三大洲交汇处)、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殖民活动、海外贸易等等。教师应及时补充相关史料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抽象知识。借助各种知识逐渐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有深刻的理解。

(3)独立探索

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要将各种综合知识串联起来,如“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影响论”,借助教材中的材料阅读与思考(《历史哲学》、《地理与文明之关系》)去思考希腊民族、中华民族的差异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切忌不能由此推断出“所有结果均为环境造就的结果”,要综合考虑“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3.2 復习课教学中抛锚式史料运用案例

(1)创设情境

在复习课上我们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同样以古希腊文明为例:古希腊文明的基础是农业,在索伦改革措施中可以发现,农民是公民的主体,改革中地产收入是划分公民等级的唯一标准。对此,很多学生会感到不解。我们应对古希腊经济构成进行分析,研究古希腊农业在希腊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藉此鼓励学生探索新知识,并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2)确定问题

在必修(一)102 页中提及“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在103页也讲到“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这两句话可能让我们轻易得到如下结论:古希腊农业不发达源于土地的贫瘠。但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农业仍然是古希腊经济的命脉。基于此,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去研究古希腊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情况。

(3)自主学习

为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解决预设问题,如:安排下周某个晚自习解决某个问题。事前大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查阅资料,通过梳理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在集中讨论环节,可以在组内畅所欲言形成组内共识。各组发言后,重新梳理并形成最终结论。

(4)知识迁移

同样以古希腊为例,教师可借助表格梳理古希腊的知识要点,使得事件变得清晰化、脉络化。最终得出如下结论:雅典国家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农业仍然是该国的经济基础。随着海外贸易与移民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工商业逐渐取代农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结论

高中历史课程涉及到跨越地域、时空的全球性知识脉络。我们在讲授、复习历史知识时应巧妙引入与知识点相匹配的史料,让结论变得更为准确、可信。这需要高中历史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引导学生穿梭于历史的“时光隧道”之中。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与专业性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寓教于乐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