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2020-11-09杨玉丛王婧文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0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危险

杨玉丛 王婧文

【摘 要】目的:探索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93例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均在分析危险因素后,进行相应护理指导。结果:肺叶受累数量1~2个治疗成功率、器官受累数量1~2个治疗成功率、营养状态较好治疗成功率、无消化道出血治疗成功率高于同组者。同时肺叶受累数量、器官受累数量、营养状态、消化道出血是导致患者危险因素。结论:导致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失败因素较多,为了降低病死率,还需注重护理指导。

【关键词】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危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1

重症肺炎可因抵抗力差,为细菌繁殖提供条件,若未及时控制、干预,可导致小动脉和微循环发生麻痹、扩张,阻碍运动中枢的功能,减少有效血容量,从而引起血液灌注不足、循环障碍,并发休克[1]。而一旦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控制病情恶化,常运用抗菌、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但整体效果不佳[2]。为了保证治疗、预后效果,本次分析了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护理对策,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93例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此次试验均在2018年5月13日至2019年9月22日期间完成。患者发病时间(3.05±1.19)个月,平均年龄(63.28±4.55)岁;性别:男性52例,女性41例。入选标准:(1)患者存在意识模糊、皮肤发绀、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咳嗽、胸痛,且痰液呈现为血性或铁锈色;(2)患者經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大片状阴影;进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均呈上升趋势。

1.2 方法

治疗方法: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对于湿冷皮肤、细弱脉搏、微静脉和微小动脉处于收缩状态、尿量较少、心率120次/分以上患者,需考虑为冷型休克,进行适当的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和充分补液治疗,保持低流量吸氧,调节机体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强心剂、肝素等药物治疗。对于表情淡漠、皮肤温暖、心率100次/以上、外周阻力和血压较低患者,考虑为温型休克,给予充分补液,选择缩血管物质治疗。对于无尿、皮肤冰冷,处于深昏迷状态患者,需给予有效血容量补充,配合大量激素、山莨菪碱治疗。由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主要是因病菌感染所致,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资料。使用Logistic回顾分析患者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代表统计存在差异。

2 结果

两组对比肺叶受累数量、器官受累数量、营养状态、消化道出血率存在统计差异(P<0.05)。如表1所示:

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确定影响治疗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后,加强相关护理指导:(1)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低流量吸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呼吸频率,且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加强保暖护理,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保持起到通畅,对于昏迷者,保持头偏向一侧[3];(2)心理护理:由于此类患者疗程较长,容易产生不安、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对此需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明白护理操作、治疗重要性,积极主动安慰、鼓励患者,促使患者情绪处于健康稳定状态,树立对康复自信心;(3)积极抗感染:按时进行雾化排痰,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新感染,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为早期愈合提供良好前提条件;(4)输液护理和补充血容量:在治疗期间,注意纠正酸碱平衡,速度扩容,合理选择广谱、足量的抗感染药物,对于尿量每小时30ml以下,需尽快补液,保证组织灌注。

总之,导致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失败因素较多,为了降低病死率,还需注重护理指导。

参考文献

苗晋霞.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5,45(2):68-69.

段雅玲.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5(20):191-192.

冯秋静,张燕,吕芳等.护理干预在急诊收治的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9):2662-2664,2700.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危险
喝水也会有危险
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探析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