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

2020-11-09信兆博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教材整合历史课堂

信兆博

摘 要:历史承载了人类辉煌的文明,见证了人类发展的轨迹,是人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是一门极富生命活動的学科。历史课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作用要得到应有的发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历史、客观认识世界。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材整合;史料研习

一、教材整合使历史课堂更灵动

历史知识不等于历史认识,要把课本知识还原到历史中去。历史课避免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要敢于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把教材知识放到宏观的历史长河中,灵活运用、整合教材,进一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我长期思考和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教材整合问题。在一师一优课等活动评比中,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让同课异构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如: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一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打破单元的限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把这11课内容整合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民族的屈辱与灾难,第二篇章民族的救亡与图存,第三篇章民族的伟大觉醒,最后提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旨在以中华民族意识为主线给学生展现一幅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生动历史画卷,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从怎么跌倒到怎么站立的奋斗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篇章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列强入侵造成的;篇章二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为反抗外国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篇章三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通过三个篇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百年沧桑的中国,知道争取民族独立的艰巨;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与新中国的道理,更加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以上是跨单元的整合,也有对一课知识的重新整合,如: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最可爱的人》,教材实际设计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两个小标题内容,可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重难点,我整合了三个篇章,分别是艰难抉择、舍生取义、屹立东方。当时的抉择为什么是艰难的?什么叫舍生取义?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这样设计更能跨越时空把学生带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更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一历史;更能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冰冷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变得更加有力量。

二、高质量的史料研习是历史课堂的水之源、木之本

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所提倡的主要模式,教师要选取真实的、多角度的史料供学生研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其实充分用好教材上的材料就非常好,材料展现得很全面。如:在学习上面跨单元整合的第一篇章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时选取以下材料进行教学。

一是教材中中英两国贸易的描述;二是教材中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实例;三是教材中林则徐的态度;四是教材中《炮子谣》。学生通过对以上史料的探究分析,不难得出当时的清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清政府?当时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英国?全面认识民族面临的灾难与屈辱;全面认识一个闭关自守、官场混乱、卖地求荣、割地求安的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能全面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本性和强盗行径。

三、生成性问题是最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赋予历史课堂新的生命

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把课堂大胆放手给学生,熟练驾驭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及时捕捉学生有价值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以建立一条时刻围绕重点的思维主线,层层递进,而又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直达重难点。这期间离不开教师的驾轻就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使课堂充满灵动与活力。

如:我在讲述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最可爱的人》学习第一篇章艰难抉择时,首先问学生: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是很艰难的,你怎么看?学生分析讨论。有学生回答:“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非常困难,没有能力。”有学生说:“朝鲜内战是他们的内部事务,其他国家不应该插手。”“是内部事务,那为什么美国插手呢?”我及时追问:那为什么美国会插手呢?美国的插手会给新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重点展开探究。就在此时,我深刻感受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动,学习就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生,并形成了。

综上所述,构建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历史文化素养,真正在课堂上把一个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变得闪亮起来、鲜活起来;真正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对话、与未来的对话;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邵金辉.如何构建具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4):299.

猜你喜欢

教材整合历史课堂
浅谈初中仁爱英语教材的整合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关于病理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有效进行教材开发整合,提升语文教师课程能力
知难行易和机智处理高中政治教学中“难上的课”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巧用教材,初中语文主题整合教学的别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