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国标视角下日语专业建设现状及面临的课题研究

2020-11-09李群群

高教学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现状发展

李群群

摘  要:日语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面向未来,要适应21世纪对专业日语人才的需求和直面激烈的就业竞争,就必须重新审视转型期的专业建设新课题。要从对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转向运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以学习日语为目的走向通过日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目的;从培养学生从事与日语相关工作的能力走向培养学生适应任何相关工作的能力。文章以南广学院为例,根据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四十条”)的精神,按照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南广学院日语专业建设的实际,以培养具有“日语+α”的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思考日语专业建设的现状和新发展。

关键词:专业建设;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058-04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60 years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last 10 years, the Japanese major ushered in a new transformation period. Facing the futur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Japanese tal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face the fierc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we must re-examine the new subject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which means that we should transfer focus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language 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to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using Japanese, from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Japanese to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rela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rough Japanese,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engage in Japanese related work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any related work. This paper takes Nangu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opinion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referred to as "40 new era higher education")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September 2018,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April 2018,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the Japanese major of Nanguang University, with the aim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Japanese + α" ability, to consi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new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major construction.

Keyword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一、專业概况

日语专业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是我校培养应用型国际传播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充分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在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的基础上,突出“日语+传媒”的专业特色。本专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2005年首次以新闻学(日语新闻)专业招收本科生,2012年经教育部备案,正式向省教育厅申报建立日语专业获批,并于2013年起开始招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1人,外教1人。主讲教师中具备硕士学位的有8人,其中2人博士在读。截止到2019年4月底,日语专业在校生90人,近三年已向社会输送两届共45名毕业生,两届年终就业率均为100%,居全校前茅。在境外工作的毕业生比例约为9%;从事日语或传媒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约为55%;国内外考研升学率为26%;自主创业比例约为10%。

近年来本专业致力于较高层次的“校企合作、校地共建、校馆合作”人才培养的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合作水平,充分把合作办学理念融入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中,聘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授课,定期邀请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媒体学部和日本文星艺术大学的教授为学生授课,学生反映热烈。

二、专业建设情况

(一)专业定位与规划

日语专业在建设之初,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对于本专业在江苏省及全国的开办情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目前全国共有511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且90%以日语语言文学为专业培养目标,少数学校以经贸、商务、旅游、日英双语、IT等为培养特色。江苏省有39所高校开设日语专业,大多都是以传统的日语语言文学为专业培养目标。我校在2017年日语专业评估中,“日语+传媒”的专业特色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因此专业设置与规划也突出和强调了专业特色和错位发展。

日语专业定位:以日语语言为主体,以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基本功和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方针为指导,充分利用我校在新闻传媒方面的特色和多学科资源,立足江苏省,服务长三角及其他地区,面向对日文化交流、教育、经贸和文化传媒等领域,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日语应用型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较强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能熟练运用日语从事外事、经贸、文化、教育、新闻传媒、翻译出版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日语人才。

日语专业培养方案在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与修改,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学科,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加大了新闻传媒课程的比例,强化了日语加传媒的交叉学科特色。

本专业始终坚持将“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通过制度化形式固化合作成果,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探索合作新形式,先后与南京市雨花台区纪委、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金陵图书馆等单位开展校地共建、校馆合作,真正做到将“产教融合”落实到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学习中。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重视自有专职教师、长期外聘教师的选聘和培养,不断提高自有专职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增强师资队伍的稳定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本专业稳定优良的师资梯队已经形成。目前,日语专业共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自有专职教师6人,长期外聘教师3人。自有专职教师比例为67%,远远高于1/3的比例要求。9人均为主讲教师,全部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3名,占专任教师的33%;专业课主讲教师中具有行业或企业实践经历或“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4%。

专任教师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8人(在读博士2人),本科1人;从职称结构看,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讲师4人,外教1人,助教1人。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研究领域齐全,且全部有在日留学或在日工作的经历,有利于开展各种教学科研活动,能满足专业本科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有力地保证了各课程模块的顺利开设以及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专业负责人崔莲淑,教授。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在高校从事日语教学15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及日语教育,并曾在外贸行业担任日语翻译十三年,积累了丰富的日语口笔译经验,具有丰富的教学及业界工作经验。

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派遣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的日语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同时鼓励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去中国传媒大学本部学习跨文化传播相关课程,或派到日本城西国际大学进修传媒相关课程;并且积极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攻读博士学位。

(三)专业教学资源及利用

学校对日语专业日常教学经费的需求给予了有力支持。拨付的经费能够保障專业日常教学,满足教学需求且执行良好。

近年来,图书馆在专业文献、网络电子资源等方面,每年均保证本专业图书的及时扩充,使用效果良好。专业图书符合国家规定且逐年增加。本专业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教室、专业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台套数与质量等均能符合日语专业的国家标准且满足日语专业的教学要求。国际传播学院各专业共享实验室设备,其中语音教室8间,其中1间为同声传译室。语音教室主要用于视听说课程教学,同声传译室主要用于口译课程教学。学校的全媒体演播馆则主要用于新闻摄编实务、日语新闻视读等课程教学。校内有国际传播学院Weekly News栏目组、新闻中心等9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平台。校外有14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日语专业自有实践教学基地数为4个,其余与国传其他专业共享。

(四)培养过程

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培养方案经过反复论证与修改,内容符合教育部相关要求,制定程序规范严谨,课程体系覆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三方面的内容。专业知识方面,“日语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传媒特色课”三大课程模块已基本成型,能够很好地凸显“日语+传媒”的专业特色。各类课程在知识结构上能够相互衔接,在教学顺序上安排合理,同时,课程教学课时充足,能充分满足本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学要求。课程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科学,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较完整的知识和理论,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通过教学研讨会等途径,对课程计划进行研讨和交流,促进了对课程计划的理解和执行。

日语专业制定并严格执行课程要求和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保证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实施;有完整的教学进度表、教案及课件。积极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本专业近四年申请的科研项目多数与教学密切相关。日语专业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应用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综合运用讲授、讨论、实践、自学、辅导等多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實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集中实践环节、项目专题实践部分构成。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科学合理,有计划性,过程管理严格,能够满足大纲要求,内容更新及时,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比例的43.15%,满足大纲要求。日语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爱国主义素质教育,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公德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开展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鼓励学生多参加实习实践,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学校有众多社团,定期组织团训及各种社团活动。学院每年举办外语文化节,开展外文歌曲比赛,配音比赛、演讲和朗诵比赛等,学生参与热情高,屡屡获奖。积极与国内兄弟院校及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联系,支持学生开展国内外访学和各种交流学习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清晰,制定了科研管理办法,将科研纳入教师评价和年度考核,促进教师科研;同时广泛设立科研项目,为教师科研提供平台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学院经常性组织“方山大讲堂”系列讲座,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及行业内专家为学院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指引方向。专业负责人有较为明确的教研目标,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室例会和每月一次的集体备课开展教研活动,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科研促进教学成效较明显。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力度,制定和完善了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的相关制度,教学规章制度完备,涵盖教学管理整个过程,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导组,对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指导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本专业通过多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养,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并保留个性特点。以上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严格执行,真正达到了督促教学,保证各教学环节质量符合标准。

(五)教学效果

日语专业开设以来,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科学人文素养均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国家计算机考试过级率在50%以上,学位计算机考试过级率在95%以上,英语四级通过率在50%以上。日语国际能力考试通过率也非常高,N2通过率在60%以上,最高级N1通过率在30%左右。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积极性高,近四年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如日语配音比赛、演讲比赛、才艺大赛及各类知识竞赛等获奖19项,成绩值得肯定。学生踊跃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传播学院“新生杯”辩论赛、“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征文活动等主题活动。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日语配音大赛、日语朗诵比赛、日语歌曲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建设“南广日语”微信公众号、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习文章。

本专业对毕业论文要求严格,认真落实学校制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指导手册》,对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及各阶段工作的时间安排和评分标准等;努力保障毕业生以较高的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的日语书写能力和科研能力。

我校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本专业近四年申请大创项目三项。毕业生创业人数累计为8人。本专业就学习环境和专业教学做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日语专业四个年级的全体在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环境满意度平均比例为90.95%,专业教学满意度平均比例为93.61%。学生对学校的监考制度、教学设施、对教师授课内容熟悉度、课外知识延伸等方面满意度较高。日语专业自2013年开设以来,生源数量充足,近6年本专业的实际录取人数均达到招生计划人数,平均报到率90%,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50%。学校十分重视生源质量,采取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吸引优秀生源。我校每年组织各学院老师参加招生工作培训,积极参加各省市组织的高考咨询会,旨在帮助广大考生充分了解我校的招生情况,理性填报高考志愿。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高,反馈较好。

(六)专业优势及特色:重语言、强实践、励创业、促创新

日语专业以“日语+传媒”为专业建设特色和目标,努力培养语言基础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完善“日语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传媒特色课”的课程模块体系,突出“错位发展”思路。无论在课程开发建设,还是教学管理方面,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传媒素养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三、专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日语专业自开设以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结构,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日语专业一直致力于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和教学水准,主持了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但是论文水平和项目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日语专业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教育,共有14个校外实习基地,但是实习实践基地专业相关度还不够,教师指导实习实践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如何真正能让日语运用和实习基地进一步对接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来源于实习实践的毕业论文选题比例需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日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论文选题涵盖语言、文学、文化等,但是来源于行业企业一线、教师科研、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论文选题的比例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国标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要解决的课题很多,必须直面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掌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课题,重新思考本专业办学的新定位,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体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日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温晓亮.互联网+视阈下语法教学与师生角色转变[J].戏剧之家,2017(13):238.

[2]修刚.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01):75-79.

[3]修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4):1-6.

[4]罗世平.也谈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界,2000(03):8-11+17.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现状发展
区域发展篇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