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2020-11-09乔长录王振华陈伏龙汤骅
乔长录 王振华 陈伏龙 汤骅
摘 要:“工学交替实训”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教学环节。文章在深入分析“工学交替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构建了适合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六环节见习技术员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和“八环节见习工程师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对于如何提高“工学交替实训”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对高校今后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学交替实训;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023-04
Abstract: "Alternating practice training of work and study" is the core teaching link of the Program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link of "alternating practice training of work and study", the paper has constructed a teaching mode suitable for the "alternating practice training of work and study" of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 class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in Shihezi University. The teaching mode includes "six links alternating practice training of work and study of technician trainee" and "eight links alternating practice training of work and study of student engineer".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certain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link of "alternating practice training of work and study", for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for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outstanding engineer; alternating practice training of work and stud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举措。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计划”启动会,标志着“卓越计划”开始启动。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1-2]。
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于2013年获批“卓越计划”[3],学校实行小班制,每年从2个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班选拔25人左右进入卓越工程师班,从大二开始分班单独授课。在培养方案上,卓越工程师班与普通班的最大区别,一是实训教学环节占据很大的学时比重和地位,二是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因此,为保障“工学交替实训”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和优化设计,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水利工程领域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本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以期构建适合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
一、“工学交替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是:1.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2.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3.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4-7]。其中“工学交替实训”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又是区别于普通班的主要特征。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实施5年以来,已探索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工学交替实训”教学基地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实习经费紧张,一方面,“工学交替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高校同企业之间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官方”合作模式;第二方面,一些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挂牌的“工学交替实训”教学基地单位,由于工作机制和缺少专门部门的管理,对“工学交替实训”的教学安排上缺乏主动性,同时在安排的合理性上也难以满足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方面,由于缺乏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企业导师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方面显得不足;第四方面,学校方面对企业导师的培训管理方面缺乏管理机制,难以保障企业导师队伍的稳定和指导水平的提高。企业内不乏具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但对于如何教育学生,却没有多少经验,这需要学校方面定期进行培训,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的管理机制,再加上企业工程师平时工作的繁忙,难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因此,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工学交替实训” 教学基地“建立”“管理”“运行”和“发展”的成套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今后以切实提高“工学交替实训”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探索完善。
(二)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环节相对薄弱
从本科生培养来说,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很少,即使到生产单位进行实习,也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出于安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企业很少给在校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应该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训”教学基地,在实训基地学生的管理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三)学校导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亟待加强
“工学交替实训”教学的主导者还是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基本还是辅助作用。对于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目前学校导师队伍基本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大多数中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虽然学历层次高,都是博士或博士后,但是本身工程实践经验匮乏,对于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不多。并且,行业的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难免对最新工程技术了解得不够全面。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由于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使得学生失去对工程实践知识了解的机会。因此,为了达到 “工学交替实训”教学目标以及“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应该加强学校导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
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工学交替实训”教学内容包括:“见习技术员实训”和“见习工程师实训”两大部分。“见习技术员实训”安排在第4学期暑假,实训时间为4周,主要目的是通过前面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常见的农业领域水工建筑物,产生感性认识,同时动手实践操作田间灌溉实施设备,为后续《灌溉排水工程学》《水工建筑物》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见习工程师实训”安排在第6学期暑假至第7学期第8周开展,实训时间为12周,主要目的是通过前面专业课程的学习,进入设计院、施工等单位参与实际项目,完成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工作,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毕业设计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本科生培养来说,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很少,即使到生产单位进行实习,也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水利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运行整个周期往往都比较长,学生要完全参与一个实际工程往往很难实现。为了提高“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效果,本文对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了下面“多环节”实训教学模式。
(一)“工程参观+动手操作+专家讲座+企业答辩+实训报告+学校答辩”的“六环节见习技术员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
“六环节见习技术员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包括3个“实践学习环节”和3个“实践效果检验环节”,各环节的内容、目的与作用如图1。
工程参观是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带领下,参观一些主要的农业领域水工建筑物,如灌溉水库、灌溉渠道、闸门等,在参观过程中主要由企业导师进行讲解;动手操作是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带领下到田间实际动手进行滴灌设备设施的布置安装,如干支管的布置安装、水带的布置安装、滴灌带的布置安装、阀门的布置安装等。专家讲座是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对农业领域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等开展专题讲座;企业答辩是在实训结束时在实习单位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组织的实训答辩会。答辩会首先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认识、存在的疑问、收获、心得等方面进行汇报,然后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以及同学提出与实习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回答,最后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根据实习表现和答辩情况进行打分,作为实训成绩的一部分;实训报告就是实训结束学生回到学校后,根据实习内容和实习日志记录情况,撰写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由学校导师批阅,并根据报告质量给出成绩,作为实训成绩的一部分;学校答辩就是实训报告撰写完成后由系组织的实训汇报答辩会,实训汇报答辩会要求全系专业教师以及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办公室主任和院教学督导组做评委专家,汇报答辩会首先由学生对实习进行全面汇报,然后评委专家进行提问,最终根据答辩汇报情况、实训报告撰写情况进行打分,作为实训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训选题+顶岗实训+每周总结+每月汇报+专家讲座+企业答辩+实训报告+学校答辩”的“八环节见习工程师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
“八环节见习工程师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包括三个实践学习环节和三个实践效果检验环节。各环节的内容、目的与作用如图2。
实训选题于每年5月份开展,由系主管实践教学副主任组织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研讨,根据企业正在开展的项目和能接收实训学生的人数,确定不少于学生人数的实训题目,同时确定学生要参与的3-5项工程环节,比如石河子老城区绿化灌溉设计和石门水库联合进水塔交通桥设计。实训题目确定后,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题,每个题目只能由一人选择。顶岗实训就是根据实训题目选择情况,于每年6月底前往实训单位开始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加入项目组开始实训。每周总结就是要求学生每周末将本周的实训内容、收获、心得等写成不少于1000字的书面总结向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汇报实训情况,导师根据汇报总结质量情况打分,作为实训平时成绩。每月汇报是按照实训小组组会的形式,每个月月底在企业组织汇报会,每位学生从实训内容、收获、心得、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打算等方面,进行多媒体汇报,并由导师和同学共同进行点评,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根据平时表现和汇报情况,进行打分,作为实训平时成绩。专家讲座就是聘请在某一方面有技术特长的工程师,在实训初期、中期和末期开展3-4场专题讲座,如有与学生参与项目有关的项目论证会、评审会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旁听。企业答辩、实训报告、学校答辩与见习技术员实训相同。
(三)创新成绩评定模式、完善实训考核方法
以往实训考核成绩评定的方式主要以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和实训日志为主,缺乏对实习过程的考核,使得很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态度不认真,参观时“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实训内容一知半解,也不虚心与企业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实训报告不能全面反应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识程度,更无法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仅凭实训报告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一方面難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实训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难以督促学生的实训过程。为了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实训效果,评定科学合理的成绩,课题组创新成绩评定模式、完善实训考核方法,确定了“校企共同考核,注重过程管理”的四位一体的成绩评定考核模式:
以往学生实训的最终成绩由校内导师参考企业实习鉴定表,主要根据实训报告的质量确定,改革后实训成绩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 平时表现成绩:考核学生在日常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见习技术员实训”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根据在工程参观、动手操作、报告听讲时的表现打分,取各导师给出的百分制分数的平均分作为平时成绩;“见习工程师实训”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根据每周总结、每月汇报情况打分,取各项各导师给出的百分制分数的平均分作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实训成绩的10%。
2. 企业答辩成绩:考核对顶岗工作的完成质量、完成效果,以及对工作的总结汇报能力。取各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在企业答辩汇报时给出百分制分数的平均分作为企业答辩成绩。企业答辩成绩占实训成绩的30%。
3. 学校答辩成绩: 考核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训工作的总结汇报能力。取学校答辩时各位评委专家给出的百分制分数的平均分作为学校答辩成绩。学校答辩成绩占实训成绩的30%。
4. 实训报告成绩: 考核学生对实训内容总结归纳和报告撰写能力。根据学生撰写的实训报告和实训时日常记录的实习日志情况,由学校导师批阅,根据实训报告和实训日志的质量给出百分制分数。实训报告成绩占实训成绩的30%。
通过这种“四位一体”的成绩评定模式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办法,不仅扭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对每一天的实训都需要认真对待,否则影响最终实训成绩,而且实训综合成绩也较真实客观地反应了学生实训的真实表现与效果,同时也给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责任要求。
(四)“实训+毕业设计”模式
为了“工学交替实训”取得更好的成效和更进一步的提升,切实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课题组根据近年实训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实训+毕业设计”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和项目情况,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提出毕业设计选题和毕业设计任务书(包括设计内容、要求、进度安排等),然后由系组织进行论证,认为项目可延续做毕业设计,学生在实训结束回到学校学习完成有关课程后就可以返回实训单位,结合毕业设计的要求继续参加项目实践,同时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三、效果评价
为获取教师、企业和学生对“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的反馈信息,以期今后进一步进行调整和优化,课题组对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效果进行了评价。抽取2015级、2016级4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见表1),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2]。
采用“六环节见习技术员实训”和“八环节见习工程师实训”的实训模式效果调查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92.5%的学生认为“六环节见习技术员工学交替实训” 教学模式和“八环节见习工程师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的效果“很好”或“好”,只有7.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而且没有学生认为效果“差”或“很差”。同时在教师座谈中,学校和企业导师都一致认为这种“六环节见习技术员工学交替实训” 教学模式和“八环节见习工程师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的效果非常好。
四、结束语
目前企业接收学生开展“工学交替实训”时一般都没有相关的收益,而且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住宿以及各种技术指导,所以企业都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建立“工学交替实训”基地。因此,卓越工程师“工学交替实训”最大的困难是高校同企业之间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官方”合作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卓越工程师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卓越工程师“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的纵深推进不但需要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的共同努力,学院领导和合作企业单位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不断创新和努力,而且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不仅要给予政治呼吁,更需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工学交替实训”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關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邢恩辉,李星辰,王锐.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2.0的本科汽车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6):150-152.
[3]教育部.关于公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批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
[4]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5]严继昌.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的战略转型[J].开放学习研究,2016(03):1-9.
[6]陶海军,乔美英,郑征,等.基于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训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03):188-189.
[7]刘景艳,郑征,李玉东.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