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师范气质背景下师范生就业能力的独有标识、培养路径与呈现效果

2020-11-09嵇小怡严晓秋陈金菊

高教学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就业能力师范生

嵇小怡 严晓秋 陈金菊

摘  要:师范生是明日之师,具有“博·爱·雅·艺”师范气质师范生的培养,是育人本质的应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国良师培养的人才需求、就业能力的岗位需求,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师范气质”为中心建设和发展师范专业,需围绕“博·爱·雅·艺”四个方面,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外体验活动体系、校外教育协同体系等方面开展新的建设举措。经历了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师范气质”型师范生就业能力得到显著优化,不仅塑造了卓越教师雏形、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且广受用人单位好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希冀在温州大学教育学院试点成功的举措能为地方性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师范气质;就业能力;师范生;卓越教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008-05

Abstract: Normal students are the teachers of tomorrow.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with the temperament of "Erudite·Love·Elegant·Art" is the natural requirement of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e talent demand of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teachers in big countries and the post demand of employment ability,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nd develop the normal major with "normal temperament" as the center, we need to carry out new construction measures in the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extracurricular experience activity system, extracurricular education coordination system, etc. around the four aspects of "Erudite·Love·Elegant·Art".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normal students of "normal temperament" typ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optimized, not only shaping the prototype of excellent teachers, competent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ut also widely praised by employers, with remarkable talent training results. It is hoped that the successful measures in Wenzhou University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training of normal students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teacher's qualities; employability; normal students; excellent teachers

各类人才培养的规格应有其独自的内涵,师范生除了要具备大学生普遍素养,还需具有师范生独有的元素,也就是其特性。教师是教育之根基,师范生是未来教师之雏形,师范生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人才。时代在发展,时代对人才要求在增变,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诉求的人才,首先高校培养的师范生自身就应该具备时代赋予的教师素养要求,为此,师范生培养规格的重构和实践应是时代命题。

2012年始,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出培养具有“师范气质”的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方略,历经了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具有“师范气质”的师范生是回应上述命题的有力定义和实践举措。“师范气质”的提出和界定,厘清了师范生培养的自身规格和培育的具体指南,也界定了“未来卓越教师”的概念与内涵,科学构建了师范生培養质量指标体系。它必然会适应未来教育形态和社会发展的教师教育形态。

一、“师范气质”的内涵构建与现实意义

教师职业亘古通今,培养具有师范气质的师范生,是实现教师教育事业的时代任务。

(一)“师范气质”的内涵构建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集聚师生智慧,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验证,并从经验中凝练,最终形成了一套理论表述。

1. “师范气质”的结构与内容

“博”,从师范生求学品质的三个维度来阐述师识。好学钻研:求学精神,也就是培养师范生求学的态度。胸怀博大:求学志向,也就是拓宽师范生的事业深度。胸怀博大的师范生才能功崇惟志,未来教育事业的蓬勃需要胸怀博大的大国良师去创造。学识广博:求学成果,也就是师范生学识的广度。学识广博的师范生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完成文化的传承,促进学生快速地成长。

“爱”,从师范生品德界域的三个向度阐述师德。热爱教育:师德的制高点,是个体职业的心向所致。喜欢教师行业,是热爱教育的基础。热爱学生:师德的核心点。“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赞可夫)”。因为教育的对象和成果都是学生,热爱学生,就是教师职业的成果。热爱生活:师德的逻辑起点。生活本是一面镜子,热爱生活的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影响着学生的也是积极、乐观的。

“雅”,从师范生外形显现的二个层面阐述师表。温文尔雅或是端庄优雅的仪表仪态,是教师职业形象的应有标识;淡定豁达或是热情活力的精神状态,是教师职业面貌的必然要求。这种外形之“雅”亦“人师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的外显,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

“艺”,从师范生的核心能力的四个方面阐述师能。教育能力:教研能力、管理能力等,影响着师范生未来职业的专业发展的空间和方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师范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技能:专业技能、师范技能、现代信息技能等,是师范生将来顺利就业和拓展事业的基础;才艺:多才多艺的艺体技能,是师范生交往有效的精神媒介。

爱为师范气质的内核,博、艺为师范气质的两翼,雅为师范气质的外显。

2. “师范气质”的特征分析

(1)普遍性和独特性的交融

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有其普遍性和独特性,师范生素养的普遍性即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又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它是育人的事业,是做人心的工作,存在着意识、精神层面的承袭和渗透,那么师范生素养的独特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教师这个岗位仅具有普遍的职业素养,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教师技能和一般职业的德行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具有独特的教师情怀,文化美感、广博知识等。师范气质中的“博·爱·雅·艺”内涵就是构建普遍性和独特性融合的培养目标,以期为培养大国良师奠定基础。

(2)精神指引和专业素养的交融

师范生的素养应是专业性与人文性双向并重。这几年教师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师范生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师范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术能力都能娴熟掌握,但是精神、人文层面的要求都未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为此师范生素养的全面性存在严重缺陷。那么师范气质的提出和内涵的构建体现了精神指引与专业素养的交融。技能、知识、学术与品德、美善、文化交融的培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培养。“博·爱·雅·艺”师范气质培养是实现由工具、专业价值为重的片面倾向往“优雅心灵”和“美感情致”转变,培养具有人文精神、文化品性、专业素养突出的大国良师。

(3)传承思维和发展思维的交融

教师素养,从古就有较好的标准和定义。《学记》中就对当时教师素养进行较精准的阐述,标示了我国古代的教师素养曾经有过的高度,归纳起来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定义教师素养:道德学识水准、教育教学水平、因材施教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运行方式和媒介的多元化、先进性,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技术应用更加丰富,内容的呈现和实现更加容易。“互联网+”的时代主题催生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再次变革,教师素养的要求得到补充和变化。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创新素养都是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师范气质的中“博·爱·雅·艺”内涵的界定体现了我国教师素养传承和发展的交融,对传统思维的承认与超越,是一种系统性思维,是对现代教师素养和师范人才培养生态链的重新审视。

(二)“师范气质”提出的现实意义

1. 育人本质的应然要求

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是心灵转向。”教师教育活动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富有人格魅力的活动。在技术和工具功利追求的社会,教师的温情和人格显得更有教育价值。为此,教师的情感、视野、格局、胸怀、博古通今,多才多艺都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就成为使学生“成为人”的精神根基。为此,培养怎样的师范生,必将影响他将来所教学生的素养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讲,师范生也是未来公民的素养奠基人。从育人本质角度来看,教育者需要站在更宏大的时空觀视角上来思考未来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教师的问题。教育既要培养丰厚的科学知识,也要培养创造性、情感交流、审美、艺术素养能力在内的人文与精神素养。师之所教,生之所学。为此,培养具有师范气质的师范生将是关注价值和意义的人性教育的师之源。

2. 大国良师培养的人才需求

教育部在2014年推出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卓越教师的培养策略和方案,特别指出要“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在其导语部分明确提出“从源头培养造就更多‘大国良师”。2018年10月,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进一步推进有卓越精神的“大国良师”的培养。大国良师,即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具有师范气质的师范生将会是大国良师的原胚,是未来大国良师的雏形。

3. 师范生就业能力的岗位需求

就业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就业时所拥有的必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工作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因素的集合。师范生的就业能力,不仅要有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更要有文化传播能力、育人能力。这些能力的培育,才能具备师范生就业能力,为将来胜任教师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师范气质的师范生呈现出来的能力与素养会与岗位契合,可以很好地胜任将来的教书育人工作。

二、师范气质的培养体系与实现路径

师范生师范气质的养成需要在鲜活的实践中逐渐生成。在师范气质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十余年不断建设与发展,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形成了一套师范气质的培养体系和实现路径。

(一)开发师范气质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的具体方案,它决定了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学院从根上做到了师范气质培养的渗透,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了师范气质课程群,构建了三合一的“一主两翼”师范生培养课程群体系。此外,在专业课里,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進去,将单一的“思政课程”转向多元化的“课程思政”,形成课程教学“育人细无声”。[1]

(二)创建师范气质的课外体验活动体系

1. 师生专业工作坊

以“师生学习共同体”为理念基点,各专业创建了本专业特色的师生专业工作坊。比如小学教育专业,目前已拥有语言、书法、美术、文学创编、经典阅读、科学探究等多个工作坊。教育技术专业设置了摄影工作坊、微课、创客、机器人、新媒体、软件等工作坊。充分体现了“师生学习共同体”育人自育的特点。学生专业工作坊既培养了学生兴趣爱好和健康个性,又增进了师生情感与和谐人际关系,使“博·爱·雅·艺”师范气质及专业素养的培养找到一个有力的支点。

2. 学生艺能文化节

学院根据专业特色、师范气质培养目标,以“文化情趣、艺术美感”为导向创建了学生特色文化技能节,比如“艺术之春”艺术节,师范气质节、童欣儿童剧场、职业技能竞赛等。这些学生文化技能节,涉及面广,体验性强,学生参与度高,通过这些活动,运用艺术手段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手段培育师范生的整体精神。

(三)构建师范气质的校外教育协同体系

1. 实习活动

建设形成了 U(高校)-G(政府部门)-S(地方中小学校)或C(公司企业)三维一体的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将单一的合作方式,转变到以共管、共享、共治、共创为一体的协同育人方式,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和合作发展的原则。[2]在真实情境中,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了检验和提升,呈现和展示了独有的师范气质,其师范气质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2. 社会活动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学生了解社情、国情,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学院根据自身特色,培育了两大特色社会活动:知心姐姐志愿服务队和师范生支教活动。在这两项品牌活动中,学生们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现帮扶、引导价值,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历练了专业技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亦在实践中生成师范气质。

3. 研学活动

国际素养是指未来教师“应当具备全球胜任力”,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挑战。[3]国际素养也是师范气质中“艺”方面的内容,它体现在传承中发展的思维。学院创建海外研学基地,提供给学生学术、实习等交流和历练的平台与途径,大大提升了师范生的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思想交流的素养,能较好地应对越来越国际化的教育教学。

三、“师范气质”型师范生就业能力的优化与成效

“博·爱·雅·艺”师范气质的提出和实践已有数年,为了检验培养体系的科学性,此理念下学生培养的质量优化如何,学院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对本专业来自90余所小学的105位工作5年左右的4届毕业生(2012届-2015届)进行了培养目标达成度的问卷、访谈、集体座谈等抽样调查;对该专业的毕业生所在单位的校长、主任等27位管理者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以期在校“博·爱·雅·艺”师范气质理念下培养的师范生在各个方面的素养对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岗位都能呈现突出价值。

(一)“师范气质”素养凸显,塑造卓越教师雏形

聚焦三大板块——师德师风和教育情怀、知识素养、教学能力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实则是师范气质博、爱、艺的具体呈现。

在师德师风和教育情怀方面,所有的毕业生觉得“从教以来能严守各项师风师德的要求”,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深感“小学教育是一项意义极为深远的事业”,90%以上的毕业生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体现出了本专业毕业生普遍的、高度的教师职业道德操守(见表1)。

在知识素养方面,整体表现良好,在社会、教育急剧发展的今天,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基础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所学知识能满足工作需要(见表2)。

在教学能力方面,90%以上的毕业生能够胜任本学科教学工作,70%的毕业生能够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90%左右的毕业生能够及时对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见表3)。

(二)“持续发展”基础较好,广受单位普遍认可

对于毕业生专业发展预期的实现情况,通过对温州市27 所小学(用人单位)的校长、主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专业大多数毕业生达到了要求,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也发现毕业生在各小学的教学和管理岗位中做出了较为突出的业绩,展现出长远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部分学生发展态势良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见表4)。

从工作业绩来看,有75%左右获得过县市级奖励或荣誉,有47%左右获得过地市级奖励或荣誉,13%左右获得过省级奖励或荣誉,有7%左右的毕业生已经获得过国家级奖励或荣誉(见表5)。

从工作胜任力看,除教学工作外,工作5年左右的毕业生还承担着学校其他育人工作、行政工作等,反映出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育人与管理能力较为突出(见表6)。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以“博·爱·雅·艺”师范气质为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外体验活动体系、校外教育协同体系等方面开展新的建设举措,渗透在专业课程、学院文化、社会实践、教学实习、海外研学等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卓越教师的雏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修正,初现成效,特别是毕业生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炙热的爱,这是我国教育事业迫切需要的应有状态。从调研的反馈来看,预期的合理性与实践有力支持的关系未能显著地对标,目前也存在国际视野和体现前瞻性、引领性尚有欠缺的问题。同时,对已毕业学生“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调研与追踪本身力度不够。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今后,对培养体系的思考和提升,以及实施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依旧是研究的要点。

参考文献:

[1]杨刚,孙芙蓉,郑信军.危机与突围:“师范气质”引领下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的路径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9(10):109-114.

[2]刘益春.“U-G-S”教师教育模式建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1):61-66.

[3]柯勤飞,张益.基于SCIL核心能力素养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探索——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7(20):61-67.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就业能力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