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变化发展

2020-11-06王婷杨

新闻传播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新闻联播媒体融合

王婷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被受众接受且喜爱,并且有着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适当地做出改变。媒体融合时代,对于传统媒体节目来讲,既是挑战,同样也是巨大的机遇。央视《新闻联播》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改变,收获了良好的结果。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联播》;节目形态

新闻节目在我们印象当中都是严肃的,一方面,朴素的节目形象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真实可信的感受。另一方面,电视时政新闻,尤其是《新闻联播》栏目,自开播以来就被赋予了传播国家声音,塑造国家形象,构筑国家认同的重要使命。虽然《新闻联播》的主创人员也进行过多次创新的尝试,但是也一直没有改变观众对于《新闻联播》的固有印象。近两年,随着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电视新闻节目出现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一、电视新闻变化与发展的表现

(一)主播形象更活泼

首先,是更亲切的主持。近来,《新闻联播》反复登上热搜,缘由便是新闻主播开始变得金句不断了。在去年的7月25日,康辉播报了一篇《到底是谁在全球到处欺侮恫吓他人?》的国际锐评,他说“美国一百多名所谓对华强硬派人士声称‘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政治是常态,战争是例外,而中国怡怡相反。荒唐的令人噴饭。”引起了舆论场上的广泛讨论。

其次,是更丰富的形象。近些年,主播的服装色彩更加丰富靓丽,许多别出心裁的小设计让人眼前一亮。面目表情上变得缓和,并根据不同的稿件内容做出不同的反应。另外,丰富的副语言也拉近了主播和观众的距离,温暖的微笑让观众如沐春风,适当的头部和手部的肢体语言,好像是在和观众进行交流,自然亲切的形象使主播和观众的关系更加贴近。

(二)节目编排更亲民

《新闻联播》在过去很长时间都保持着一种固定的编排套路。虽然有的时候由于重大事件的播出需要,会对节目编排进行一定的调整,但这个调整也是非常有限的。近些年,《新闻联播》的节目编排上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时政新闻的比例适当减少,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的排版比例有所增加,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离。

注重对于基层的报道,也是近些年来《新闻联播》的节目内容出现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比如说,我作为一个河南人,《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河南某地的先进技术、赞扬了河南某地的优秀模范,这些距离我不远的人和事,让我倍感亲切,对家乡的认同以及自豪感油然而生。深入基层的采访报道,可以较为真实且全面地展示百姓的生化,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来编排新闻的。

(三)电视与网络合作增强互动感

说到央视《新闻联播》最近最火的事,那一定是《新闻联播》入驻抖音短视频平台。2019年8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开通抖音账号的第一天,仅发布了三条视频,就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万的粉丝,2可以说影响力是相当大了。出现了这种爆炸式的效果,除了《新闻联播》这档节目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原因之外,原本严肃的《新闻联播》进入了抖音平台,反差感让人感到震惊。

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去年7月29日,央视推出《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节目。这档节目平均每期视频时长一分钟左右,从《新闻联播》中播发的新闻出发,结合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由一位值班主播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化语言解读新闻,品评时事。目的是实现《新闻联播》的碎片化、分众化、年轻化传播。8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开通,首篇文章推送之后,阅读量在短时间内突破了十万。一个月的时间里,央视《新闻联播》推出了很多与网络媒体平台融合的成果,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二、电视时政新闻变化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技术发展引发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接收信息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过去互联网没有普及的时候,人们接受信息还是有着一定的限制,比如报纸的编辑排版、印刷和运输需要一定的时间,广播和电视新闻栏目除了有特殊的安排,都是有着固定的播出时间和节目安排,所以人们通过传统媒体接收到的新闻,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差的。但是互联网就很好地克服了这个问题,能够将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网上,传递给受众。而且,新媒体的新闻接收方式也十分便利,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这比之前通过报纸、收音机或电视机接收信息的方式来比方便了许多,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

(二)用户需求推动变化

五联网的普及使得新兴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在渠道竞争中的强势地位,这是我国的媒体传播的基本特征。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对整个传媒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用户迁移和平台的转换,必然要求主流媒体电视新闻在传播语态上作出一定的调整,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喜好。现如今,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大火,受众喜欢这种接收信息的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央视《新闻联播》短视频化,推出《主播说联播》这样的短视频节目,并且入驻了快手、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这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一种做法。对于央视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播出的《新闻联播》来说,不可能进行完全娱乐化的改变,但是它融入了很多网络语言的元素,不仅增添了趣味性,感觉新闻主播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且也会让经常通过互联网接受信息传播的受众感觉到很亲切,拉近了和网民群体的距离。

(三)民主建设要求变化

央视《新闻联播》作为我国官方媒体意识形态传播最好的窗口,自然也就承担起了宣传、促进民主建设的责任。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栏目以民生视角采编新闻,去发现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声,代表他们发言,帮助他们诉说。而且还要为百姓说话,拉近和百姓的距离。如果新闻节目还是像很多年前“宣读式”的那样播报,就会让观众觉得新闻主播在端架子,很有距离感。要想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达到民主建设的目的,那就需要新闻主播以“交流”的状态向观众传递信息。央视《新闻联播》主播形象和语态的变化就很好地做到了拉近和观众之间距离的目的。

三、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央视《新闻联播》栏目近些年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创新和发展是事物前进的动力,但是创新不能盲目,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媒体融合所带来的影响,在创新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的。

(一)要引导受众而不是迎合受众

电视新闻节目是要播送给全国观众看的,所以我们需要制作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节目。调查百姓所关注的、注意百姓所需要的、了解百姓所感兴趣的,都是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容忽视。但是,正因为我们是新聞工作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我们要做的不是单纯地去迎合观众的兴趣爱好,而是更好地引导观众地价值判断。新闻不是非要固守刻板严肃的模式,也可以适当地加入娱乐元素,让新闻更加好听、好看、好玩。

(二)培养全能人才,优化团队建设

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全能人才刻不容缓。比如你是一个播音员,良好的语音面貌等基本功是必须具备的硬性条件,但是如果有外采任务的时候,你不能说,我只是出一个声音和形象,其他的都找别人做,这样的一个采访人工成本就太高了,你要具备采编播于一身的能力,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一项工作。另外,除了传媒领域的技能之外,还要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比如情感类节目,你要对心理学有所研究,又比如法律节目,就必须对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

(三)要有敏锐的前沿意识

作为传媒行业的工作者,要洞悉行业的理论前沿。不管是我们所谈论的媒体融合,还是其他的一些什么前沿技术理论,我们都不能忽视。抓住行业前沿,做更适应时代的新闻节目,让电视新闻永不过时。

结语

媒体融合的大背景给传统的电视新闻领域带来了新鲜的养料,让电视新闻在这片沃土中绽放出更加娇艳的花朵。我们要把握媒体融合的大方向,让新的技术和时代潮流为我所用,让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永远年轻,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胡雨露.浅谈新闻节目形态变化及其传播效果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19期.

[2]张月“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J].传媒评论,2019年09期.

[3]崔林,陈昱君,林嵩“互动”与“亲民”:融合发展背景下主流媒体电视新闻的语态变革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年11期.

[4]薛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成因与发展探析[J].青年记者。2017年23期.

猜你喜欢

新闻联播媒体融合
不看新闻联播,你将失去多少机会?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新闻联播》元旦卖萌
看新闻联播的几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