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展示能力
2020-11-06董刚
董刚
摘 要:自主展示能力是指学生的展示汇报与组织交流能力。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做好三点:展示的中心始终如一、教师的帮助点到为止、能力的提升滴水穿石,即使是在常态课中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展示能力。
关键词:日常教学;自主展示能力;培养策略
【教学背景】
近年来,区教研部门持续开展小学数学“成长型课堂”的研究,致力于探索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三上《间隔排列》是一节研究课,主题是小学生自主展示能力的培养,重点探索展示者的展示汇报与组织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为了尽量与日常教学保持一致,这节课按照常态课进行设计,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培养学生自主展示能力的关注,以期能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设计: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教材中的情境图,如图1),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展示交流活动:
师:通过比较,你们有什么发现?请一位同学上来说一说。
多数学生都举手申请,教师示意生1上台展示交流,同时将投影从电脑切换为展台。生1走上讲台,将自己的探究学习单摆放到展台上,然后看了看投影屏幕,把探究学习单的位置稍做调整,使学习单的内容完整地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看到屏幕显示的内容比例比较小,轻声询问生1:“你能不能放大一点,让后面的同学都能看清楚?”生1有点犹豫,一名坐在第一排的学生自己跑上来,教生1进行操作。教师微笑着说:“嗯,不会的时候可以向别人请教。”操作完成后,生1走到屏幕旁,面向大家开始汇报。
评析:从材料摆放的角度来看,生1有自主摆放和调整探究材料的意识,但是对媒体设备的操作能力尚有不足。教师根据他的实际能力,没有要求他完全进行自主操作,而是事先帮他进行了投影的切换,只把放大缩小的操作作为他本次自主学习的技能,体现了教师在技能培养中循序渐进的思路。当生1在操作中表现得比较犹豫时,教师没有立即提供具体的指导,而是为生1提供了自主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当下面的学生不请自来地上台帮忙时,教师的反应是微笑,这能起到暗示的作用,让大家觉得同学间的相互帮助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教师只是适时地强调了一下“求助”的学习策略,这是针对生1的犹豫行为提供的一种指导。从合理站位的角度来看,生1已经能够自然地站在合理的匯报位置,汇报对象也比较明确,教师对他的站位和面部朝向未做任何干预和评价,支持他的自主行动。
生1:大家请看屏幕,我填写的是兔子有8只,蘑菇有7个;木桩有13根,篱笆有12块;夹子有10个,手帕有9块。我发现如果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一样的话,那下面填的东西就比上面少1。大家对我的说法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评析:生1的汇报说明能力处于“看材料说”的水平,能够完整地陈述探究材料中的内容,但是没有对方法或结论进行解释、说明或强调,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一般水平。教师没有对他的汇报说明进行干预和指导,是为了不打断他的思路,保证他能自主地进行陈述,培养他的自主感与自信心。
生2:我觉得你说的是对的,比如说,小兔和蘑菇,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兔子有8只,蘑菇就是比它少1,蘑菇就是8-1=7个,对吗?
生3:我不同意,难道最后一只兔子后面再加一个蘑菇,也要减1吗?我的想法是,只有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物体一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说中间的数量是用两端物体的数量减1。
生1:对,只有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一样的才相差1。大家听明白了吗?
评析:生1只对生3的发言做出回应,说明他的互动交流能力处于双向互动水平,能够对某位同学的发言做出具体的回应,但还不善于对多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分析。教师在这里未做任何干预,一方面是因为对三年级学生不宜提出过高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交流的自主与顺畅。
生4:我听明白了,就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物体一样的情况下,中间物体的数量就是用两边物体的数量减1。
教师面对生1:你刚才汇报时就很清楚地说出了这个发现,不过没有说明你是怎么发现的,所以有些同学还是不太明白你的意思,现在能不能具体说说?
评析:教师意识到班级中有些学生对交流内容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需要进行一些具体的讨论加以说明,所以提示展示者进行说明。这有助于展示者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有所领悟,形成解释说明的意识,逐步向“借材料讲”的层级发展。
生1边指着屏幕边说:大家请看这里,比如说这里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兔子,中间是蘑菇,那么蘑菇的数量就是比兔子的数量少1。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5:我听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两边都是兔子,中间的蘑菇就一定比兔子少1。
生6:我也听明白了。比如夹子和手帕,两边都是夹子,所以比手帕多1。
生7:木桩和篱笆也是这样的,两头都是木桩,所以比篱笆多1。
师:我也听明白了。我想补充一点,在数学中,一般把排列的两边叫作两端。大家刚才说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物体相同,可以说成两端物体相同。两边物体相同或者两头物体相同都可以说成两端物体相同。所以,我们的发现可以说成——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位于两端的物体比另一种物体的数量多1。(望着生1)你觉得可以吗?
生1:我觉得可以。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老师,谢谢大家。
评析:通过互动交流,班级学生已经较好地了解了生1所发现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表述语言做了补充说明,并进一步规范表述了生1的发现。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这种规范表述不太可能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而达成,需要教师介入进行讲解与示范。教师注意了介入的方式与时机,在学生们充分交流之后,教师以交流者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想法,比较巧妙地发挥了教师讲解与示范的作用。教师随后询问生1的意见,尊重了展示者在展示交流活动中的自主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