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MIC三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

2020-11-06于迪刘瑶

丝路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

于迪 刘瑶

摘要: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经常存在教育吸引性弱化、学习主动性差、实践能力低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本文以MIC三维度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学生使命感、才智、感召力来实现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指导地位,并针对MIC三维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MIC;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一、新时代下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战略定位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

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一直是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内容,那么不同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又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所以它的定位与内容也发生着改变。从历史来看,中国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定位的历史可以划分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至今。纵观教育史,我们发现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中国人精神的绝对主导,无论是在中国自身发展的规划蓝图中,还是面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情感与行为表现中都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彰显。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和宗旨,才会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丽中国梦。

(二)有利于构建中国精神新生态

大学生是肩负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储备,那么高校就是所有人才思想意识形态培养的前沿阵地。在教育过程中要敢于直面问题、科学回答问题,创新解决问题。密切关注学生思潮,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执着的精神追求,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守好底线,严控风险,必须承担起培育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与义务,构筑起中国精神坚挺的脊梁。

(三)有利于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引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报效祖国的价值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核心价值观提出重要论述和明确要求,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人、塑造人,从而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质量,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导性与积极育人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现状

(一)当代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发挥育人平台的重点工作,也是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要迎接新时代更艰巨的考验和挑战。目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更具抽象性,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不紧密,难免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们内在排斥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少,形式趋同,不丰富,使得教育效果不明显,形成了学校精心设计,学生自行其道的局面。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在改革推进中更具吸引力、满足学生主体的实际发展诉求、富有前瞻性和主导、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文化自信不足,理想信念缺失

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源泉与文化动力,这种文化的深厚底蕴对青年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突出主权认知和自我感受,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浪潮中,存在自我责任感迷茫,忽略了社会理想、共同理想、道德理想,对民族、国家的发展漠不关心,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习极其被动,缺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2.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不高

从心理学视阈来看,青年学生在认知方面产生强烈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他们喜欢独立思考,探索世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但是在自主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发展偏向,可能产生偏激情绪,对待事务的判断不准确、不全面、不客观。所以他们缺少明确的目标,目标经常发生转移,对于学习的自制力与自我把控缺失,三心二意、对所学专业不安心、好高骛远、极易受客观环境影响。

3.实践性不足,缺少责任担当

具体表现为理想与自我实现的相互矛盾。他们更注重天马行空的想象,无法准确辨析人生价值与自我实现的关系,在个人主义的模型中构造自我、理想盲目、信念缺失、无法与实践结合起来。灌输式的理论,碎片化的网络致使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旋律教育失去主流位置,使得青年学生缺少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能潜移默化地领悟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髓,更不能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所学、所用转化为现实困惑的解决依据,从而无法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不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将理想转化为行动。

三、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MIC三维路径

(一)MIC三维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选择

MIC三维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内容,总体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新时代人才为着眼点,构建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體,实现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

(二)MIC三维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内容

1.以培育大学生新时代使命感(mission)为路径

Mission在英文中是使命、任务的意思,它是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维度。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肩负起时代的责任,这种使命与责任是需要通过在实践中转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民族、个人的“价值共同体”,大学生要在培育、践行、坚守中跟上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这为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指引。

2.以培育大学生才智(intelligence)为路径

Intelligence是才智,智力的含义,它代表着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一个基础维度。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应该根据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有地方特色、突出专业优势并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撑、科技和文化服务。在制定学生专业培养目标上突出需求导向,顺应个性发展;强化学生专业优势,执行课程建设规划;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助力人才培养服务;除了从学生的课堂入手,还为大学生制定合理的实践德育课程,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与专业紧密融合、具有创新思维与精神的比赛项目。

3.以培育大学生感召力(charisma)为路径

Charisma代表感召力、感染力的意思,它是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一个中枢维度。新时代青年不仅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还需要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感召力。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时代感召力,感召力能激发大学生自身对时代进步做出的推动时代发展的能力,其中包括开拓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等,每一样能力的基底都应该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因此感召力是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引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并构建正能量舆论阵地是把准航向的必要之举。

四、案例分析

“大学文化之旅”是哈尔滨学院践行MIC三维度的创新平台的成功案例,该项目充分践行了MIC三维度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教育路径。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而MIC三维度的“使命感”“才智”“感召力”三部曲也围绕这个宗旨,在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充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我们邀请有专业代表性的专家、教授为学生传道授业,形成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学文化之旅”开展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二十期校内专题讲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走出去”系列活动,两次参加了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市社科界联举办的“哈尔滨讲坛”和多次志愿实践,实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培育效果。

(一)主动践行崇德尚礼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培育,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显著提升,并积极践行。2016年每名志愿者的志愿时长为72小时,2019年增长到98小时。同时,更多的学生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积极响应中国志愿者注册活动,目前我院共计117名学生成功注册成了中国志愿者。他們奔赴市图书馆整理新书,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积极服务,去农民工子弟学校爱心义教,到敬老院送温暖,用他们的青春风采,弘扬奉献精神。

(二)加强新时期学风建设

“大学文化之旅”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016年大一、大二同学上晚自习情况较被动,早操容易起不来,需要老师不断督促,出勤率在83%左右,经过近四年的培育学习,同学们正确认识到了“两早一晚”的重要意义,出勤率提高到94%,更树立了为社会服务的事业心,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整体风尚。同时,全校学生在2019年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竞赛奖励达到63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5项,学生学术论文发表15篇,就业率也由2016年的97.9%上升到2020年的98.9%,这些都进一步加强和改变了学风建设。

(三)发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近四年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不断加强。在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节日越来越受青年人欢迎的今天,很多人发觉我们的传统节日备受冷落,这意味着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在对我国青年学生产生巨大冲击,更有一些青年学生怀有崇洋心态和西方情节。通过跟踪调查,参加“大学文化之旅”培育工程的学生明显能更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摒弃那些没有教育意义的西方节日和文化,同时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愿意在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踏青、元宵佳节和家人一起吃汤圆,这也是十九大中所倡导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固本培元,延续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作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大学文化之旅”项目的实施,充分体现了MIC三维度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可行性,MIC三维度的路径探析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这项系统工程更具调动性和角色性,也使学生深刻感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历史性贡献,让青年学生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以新的思想武装,新的精神风貌,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园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

[2]徐雪松.新时代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研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