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偶像团体选秀节目的发展模式分析

2020-11-06黎婕

新闻传播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新媒体

黎婕

[摘要]近两年,随着《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播出,层出不穷的综艺选秀节目缔造了国内偶像团体选秀节目的新高潮。上一轮偶像类选秀节目的巅峰还是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而在新媒体时代的语境下,即使是普通的偶像团体选秀节目也能够在海量网络节目资源中杀出重围,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掀起一阵巨浪。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助力,抑或节目本身中诸多争议性话题而引起的宣发,这些都呈现出偶像团体选秀节目形成的影视文化奇观。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只是单纯地凭借优良的制作显然无法满足碎片化信息需求的特殊环境。对于广大观众而言,还需要持续性的刺激才能够填补空隙。对于偶像团体类选秀节目的运作过程,需要每时每刻都接收到和节目相关的最新信息,甚至要将每一个可能给节目带来话题度的收视点引爆,引起全民热议。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偶像团体选秀节目的具体发展模式,主要从节目形态、传播手段还有未来发展模式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偶像团体;选秀节目;发展模式

2005年湖南卫视播出的《超级女声》在全国爆红之后,国内以选秀以及竞技为主的大型综艺节目逐渐成为受众关注度比较高的一类节目形式。而且这类节目主要是以追求平民化娱乐的形式为创新导向,较大程度上符合当下大众娱乐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语境。然而,偶像团体养成类选秀节目是最近几年来兴起的选秀节目,并且一经推出即收获了观众较高的关注度。此类节目发展十分迅速,而且有着极高的粉丝参与度等特点,尤其是在情节化设计以及叙事方式等方面,都更加贴合现代受众对于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此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持续增长,网络视频节目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和传统综艺节目比较而言,偶像团体选秀节目主要是以互联网生态为基本导向,而且在传播机制方面更加灵活,在内容制定以及创意宣传等诸多方面都较为贴合当下互联网时代下广大受众的娱乐兴趣,尤其是话题性更强,传播较快。

一、“奇观化”的形态:收视狂潮和昙花一现的矛盾

《创造101》的决赛以6027万在线观看量宣告收官,所选出来的11个女孩组合而成的团体更是在各大搜索引擎上有着极高的热度,实现了话题度和流量的双重保证。反过头来看这档节目本身,这是一档建立在过度包装青春励志概念下的梦幻主义形式美感以及内容方面的选秀节目,整体缺乏对价值链条的逻辑的有效勾连,这也正是当前网络节目所存在的美学脱节问题的综合表现。制作精良是收视最为根本的保证,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对于节目本身则需要更多的依靠节目的话题度以及对观众的控制获胜,节目编导可以对节目中所需要安排的话题点进行设置,而对于观众的参与则看起来更像是为了话题制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作用并不是锦上添花的。比如,以王菊和杨超越为代表的女孩,二者均无法体现出当下时代所需要的“向阳而生”的根本特质,却在广大网友的口诛笔伐之下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最终用流量加持体现出了节目价值取向的畸变。

在这种狂潮之下,相比较曾经创造出了中国新文化样态的节目《中国有嘻哈》则显得十分落寞,逐渐淡出了广大观众的视线。对于大部分的强势节目,只能够通过创造一个接着一个的话题热度和制造系列播出模式,方能将节目的热度一直保持下去,比如《中国新说唱》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宣布第二季回归,同时在选择档期方面也尽量避开了恶性竞争。以绝对的优势夺取了广大觀众的眼球,但是其衰退的速度更是令人乍舌。很显然,此种文化奇观不单单是节目本身,更是广大观众共同塑造的,必须是在消费者广泛盛行的发展语境之下。但是也会因为碎片化的发展时代导致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观众的热度将难以持续性保持,必然导致新媒体节目面临大起大落的发展困境。

二、“病毒式”的传播:对网络环境的过度依赖

新媒体节目的传播无法离开网络的整体环境,这同时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和新媒体节目相比较巨大优势所在。即使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要远远超出新媒体节目的制作水平,但是新媒体节目都能次次告捷,这显然不是低概率偶然性事件,其最大的原因在于可以依赖于网络的“病毒式”传播模式。比如,在《创造101》刚开始播出以及播出过程中,各种微博热搜以及网站搜索排名都被这档节目占据,节目观众都被热搜包围,甚至不自觉地参与到节目宣传当中。不管是节目组所作的营销效果,还是观众自发助力,必然都是可以提升节目的收视效果。信息的井喷式传播必然给节目的宣发创造了巨大的有利条件。

和传统节目制作完成之后再进行宣发的模式有着巨大的不同。在新媒体语境下制作的节目以及节目宣发必然要提前到从策划诞生之日开始,从策划到制作期间所有可以制造的话题都将成为节目编制组争取收视和话题的途径。七如,从明星效应到节目定位设计,节目组还将揣度广大观众的心理,根据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把相关的新闻热点推送出来,借助微博、微信、自媒体以及视频网站等进行通力宣传,导致观众无论打开哪一个媒体平台都能够看到有关此节目的宣发,观众被动地陷入到了无力还手只能接受的境地,甚至自发地加入到节目宣发中,成为节目宣发的最后一个得力助手。

三、“融合式”的发展:优良制作与网络宣发的同步推进

当下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娱乐性的看重,导致粗制滥造的节目此起彼伏。制作者将商业利益放在首位,使节目失去回甘的韵味。在爱奇艺推出的街舞竞赛节目《热血街舞团》总决赛中,甚至出现字幕缺失这样的低级错误,这不仅是编导工作的失职,也是新媒体节目制作者对于观众的糊弄。借助明星效应将节目推上风口浪尖,但却对观众的不满和疑惑置若罔闻,不是以口碑传播,而是靠网民对节目的质疑和批评来完成收视目的,这是新媒体节目最大的缺点。

反观电视节目如《见字如面》《朗读者》,还有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国家宝藏),这类电视文化节目精良的制作成为它受到观众青睐的直接原因。《国家宝藏》无论是在模式设计上对多种节目类型的混搭、融合和创新,还是在人文关怀上挖掘的深入,包括绚丽的舞美设计,利用镜头和节目的整体气质相符合,营造一种恢弘大气、深远悠长的感觉,都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新媒体综艺制作者不断地挖掘可以提炼成新节目的创意,用接连不断的新节目抢滩登陆,在收视率的争夺中拔得头筹。这导致新媒体节目的数量庞大,但真正的佳作却很难出现,这与节目的制作成本挂钩,新媒体宁愿分散资金去推出各色的节目,也不愿承受孤注一掷的巨大风险。在新媒体日益成熟的时代,若节目质量跟不上宣传力度,它注定跟不上观众的消费心理变化。

新媒体节目在网络环境下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传统节目无法比拟的,它与网络的密不可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发展的空间,这就意味着节目在制作前期就应当以高标准自居。偶像团体选秀节目以人作为噱头,但在宣传时应以引导健康、富有活力的价值观为底线,过度的无营养内容只会引起观众的反感。网络在极大地促进新媒体节目的发展,节目制造者要在把握这份优势、制造舆论爆点的同时,坚守节目制作的水准,才能在未知的挑战之下保持领先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珏铭,冯哲辉,基于要素视角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明星机制比较研究——以偶像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和《超级女声》为例[J].当代电视,2020.5.

[2]刘铭羽.网播选秀类综艺节目的思考与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20.4.

[3]杜海玉.浅析偶像团体选秀节目的“井喷式”增长现象[J],西部广播电视,2020.4.

[4]黄梦瑶.我国选秀节目伦理失范问题演进研究——从“平民造星”电视节目到“偶像养成”网络综艺[J].今传媒,2020.4.

[5]王瑶,从网络养成类选秀节目看粉丝角色的构建——以《偶像练习生》为例].视听,2020.2.

[6]王战,郭若兰.选秀3.0时代的偶像与粉丝文化新探——以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新媒体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