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异质互动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06徐景超
徐景超
[摘 要] 文章以思维异质互动为中心进行论述,先讲述其概念,然后结合简单案例,重点阐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思维异质;互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思维异质在教育领域中指学生在思维和想法上存在差异性,这在传统教学形式是互相冲突的,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利用思维异质互动,创建轻松、灵活的数学课堂.
思维异质互动介绍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同一年龄的不同学生思维有一定差异性,而此类差距则代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互动,将思维的不同变为合理状态,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其完成学习任务.
从现在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现状分析,以往教学中最缺少的就是师生、生生思维上的交流,产生思维异质. 经过分析发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思维体现为四个层次:第一,对数学感兴趣的爱好者,思维活跃性强,思考速度快,对问题分析方向和教师几乎无异;第二,优等生,思维比较活跃,在课堂中可跟上教师思维;第三,中等生,和教师的思维基本同步,但是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第四,后进生,思维发展较慢,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脚步. 基于此,学生在思维上产生异质,作者认为要想缩短学生之间的思维差距,就要通过“互动”形式,让每一名学生的思维都能获得进步,提升教学效率和質量.
案例分析
人教版必修四《角的概念与推广》教学后,教师提问:“当角概念推广后,还能比较大小吗?”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举例90°和400°角的比较,有的学生说:“90°大,因为400°就是40°. ”对此,有学生马上反驳:“如果400°就是40°,那不就代表400°=40°,这是不对的,只能说两者终边相同. ”在学生的探讨分析下,得出角的本质,然后教师说:“那么我们现在知道两者谁更大了吗?”学生异口同声“400°更大. ”教师邀请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教师最终总结.
课后反思
(一)构建思维异质互动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之所以人们对数学有枯燥和难度大的印象,是因为将数学和实际脱离. 基于此,教师要想运用思维异质互动教学,就得着手于实际,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就像课堂导学中加入“在体操中,转体720°,翻腾两周半”的体育名词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为课堂互动教学提供动力. 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师生之间在平等和民主氛围下,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情感对话中,并积极探索知识点,引导学生更加自信,勇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展现真我.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仔细倾听学生的表述,尊重其观点,想办法引起现场争辩,构建互动课堂,机智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正视课堂生成,对于错误生成,从容面对,引导学生正视错误并纠正. 例如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我也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谁能帮我想一想”等示弱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增加“大家畅所欲言”的形式,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构建良好互动平台.
(二)开展思维异质互动教学
思维异质互动教学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异质的情形,知晓学生在某一个具体知识的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有哪些相异的地方,就如同上面的例子中:有的学生说:“90°大,因为400°就是40°. ”对此,有学生马上反驳:“如果400°就是40°,那不就代表400°=40°,这是不对的,只能说两者终边相同.”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就是不同思维引起的,而进一步深究,可以发现两个同学大脑中的思维依据是不同的,前者大脑中思维的表象是周角,后者是纯粹的数学关系判断. 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就要从思维相异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导综合,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实现思维异质互动教学.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过程中的互动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之间的思维要多碰撞,这也是异质思维带来的优点,因为只有异质思维才能提供思维碰撞的更多机会,从而让互动教学能够更好地变成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体系建立的动力.
在开展异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学生的思维,发现学生思维中“异质”的存在,然后设计更多的能够进行“互动”的教学契机,同时在学生的思维碰撞的时候,能够多引导,或者多激发. 只要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的思维碰撞就可以变成学习的动力.
(三)推进思维异质互动教学
该教学形式的展开,鼓励学生多质疑,引导其思维的灵动.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其个体差异性,对于不自信、自卑的学生,也激励其提出问题. 无论学生提出多么幼稚的问题,教师都要以和蔼的语言和鼓励的动作激励学生,令其树立质疑的信心. 例如当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要抓住其中的优点给予表扬. 对此,学生不会因为错误而出现自卑的心理,为其他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学生做示范,产生回答问题和质疑的积极性,经过不断鼓励,让学生提升质疑次数,思维发生灵动. 另外教师还要捕捉生成细节,促进学生思维的灵动. 多数时候,教学是教师提前预设好的,包括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的细节和提问流程等,此时,学生被当做一个装知识的容器. 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和内容,将知识点传输给学生,但是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变化和面临的困境. 当有的学生表现不同时,教师就给予制止,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将学生充满灵动的思维变得僵化,不会再产生创新. 现代教育领域中,完整的教学不但要有课前预设,更要有课堂临时生成的运用. 如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句出乎预料的提问,就可开启学生思维互动的大门,令其在思考中捕捉每一个细节,最后进行课堂生成.
综上所述,德国哲学家对教育的理解为:两棵相邻的树木互相推动,或者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本质就是一个灵魂激发另一个灵魂. 思维异质互动课堂也是如此的,学生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和互动,只有通过互动、交流,才能成长为充满智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