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性“问题串”驱动的数学教学设计
2020-11-06张贤军
张贤军
[摘 要] 文章首先介绍了探究性“问题串”驱动的概念教学设计理念,进而展示了函数概念教学设计,该教学以探究式教学呈现,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驱动课堂教学,促进了数学概念的有效建构.
[关键词] 探究性教学;问题串;函数;概念
在整个高中数学体系中,函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高考中与函数概念相关的考点也是司空见惯的,从而函数的概念是学生高中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函数概念从出现直至完善一共历时300多年,由此其抽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它的抽象难懂主要是因为它是运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进行刻画的,从而给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函数概念的教学,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尝试着引入探究性教学模式,并以“问题串”的形式驱动教学,目的在于促进数学概念的有效建构.
探究性“问题串”驱动的概念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深度研究学习的状态学习数学,从而深层次地领悟数学学习的真谛. 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并不猛烈,数学教学现状堪忧. 例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教与学在程序上的单一化和在时间上的粗暴分配等,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淡薄,问题意识缺失,以学科知识、能力、思想和经验相融合的关键性能力无法得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落实;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理论走向行动,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完美转型[1]. 据此,归结出基于探究与“问题串”驱动的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1. 探究式教学是概念教学的核心
结合实践,我们认为探究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主动引领,关注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带着自身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去,深刻认识问题本质[2]. 因此,笔者认为概念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探究中去,以独特性的学习方式思考和探究,领悟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和本质属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 “问题串”是概念教学的心脏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坚持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就启示我们,数学教学需学会提问,数学概念教学更是如此. 在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演绎地出示概念显然是不可取的,需要把概念本质用“问题串”的形式逐步展示出来. 因此,这就要求在“问题串”驱动的概念教学中,教师需提出一组逻辑关联的、层层递进的、顺应学生认知经验的问题,这样才能发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触动学生的数学灵感,让概念教学呈现出引人入胜的境界[3].
基于探究性“问题串”驱动的函数概念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出课题
万事万物都是变化运动的,人们都可以感知到它们的变化. 每天早晨,太阳缓缓从东方升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的地球在无形中逐渐变暖;我国国内的生产总值正在逐年增长……
问题1:请试着仿照以上的语句写几句话.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举例表述,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的大量变化关系,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这类问题探究的必要性,为本节课研究目标奠定基础.
问题2:(1)如何用数学模型来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试着说一说这样的数学模型的特征.
(3)从这样的模型出发,如何更进一步描述我们身边的事物呢?
(4)列举初中学过的一些函数,并说一说在初中是如何定义函数的?
(5)y=0(x∈R)是函数吗?
设计意图:为了促进探究性教学,初中的函数作为一种引导性材料,是为了函数概念的学习奠定支点和认知经验框架,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进而带着悬念进入之后的学习.
2. 抛出实例
问题3:我国的一些相关政策的颁布与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密切相关,从人口统计普查中,可以看出我国从1949-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根据表中所示,说一说我国的人口变化情况.
问题4:若以x表示年份,y表示人口数量,x,y这两个量是否可以构成函数?它们的变化范围分别如何?
问题5:如图1,若将x的取值范围视为集合A,y的取值范围视为集合B,集合A中的元素x与集合B中的元素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设计意图:根据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以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加以刻画,并借助语言间的转化,逐步引出“对应”,揭示本课学习内容的重点是由对应来描述变量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问题6:(1)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距离y(m)和下落时间x(s)之间近似满足y=4.9x2. 试求出该物体下落2 s时所下落的距离.
(2)以上变量x,y之间满足函数关系吗?试求出它们各自的变化范围,并用图2的集合A,B表示(A={xx≥0},B={yy≥0}).
(3)集合A中的元素x与集合B中的元素之间又存在何种关系?
3. 概念建构
问题7:以上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以两个实例为指引,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进而抽象而得函数的概念本质,这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问题8:(1)试着用集合的观点重新定义函数.
(2)你认为概念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强化理解呢?
设计意图:呈现概念并不代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概念,还需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深层次挖掘本质,从而深刻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問题9:如何理解符号f(1),f(f(1)),f(x)的含义?
设计意图:此问题是一道高认知水平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不断浸润,有助于强化数学符号中的对应关系,达到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问题10:我们将所有y值构成的集合称之为函数的值域,将函数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称为函数三要素,那么函数的值域与概念中所说的集合B是什么关系呢?
4. 范例应用
例1:已知函數f(x)=■+■,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f(-3),f■的值;
(3)当a>0时,试求出f(a),f(a-1)的值.
5. 练习巩固
问题11:(1)求函数f(x)=■+■-1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x)=3x3+2x,求f(2)+f(-a)的值.
设计意图:及时强化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直观且形象地理解函数三要素.
6. 课堂小结
问题12:(1)本节课中你是否还存在不理解或是有疑问的地方呢?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问题(1)带领学生回顾了概念获取的艰难历程,感悟知识螺旋式上升的逻辑关系,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的学生对新知会有不同的感悟;问题(2)的设计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点思考
问题是一切科学获得的载体. 鉴于此,笔者将本节课设计为“问题串”的形式驱动课堂教学,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数学概念的生成自然且深刻. 本节课的设计由生活性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从具体实例中获得启发,即从对两个具体实例的分析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思路;并通过辨别、分析、抽象、分化、假设、验证等过程,以符号语言进行规范性表达自身的认知过程;最后以练习、小结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灵活运用,张扬学生的个性. 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效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总之,数学教学需要以“问题串”为载体,以知识内容为基础,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不断夯实过程性教学,彰显教学目标,不断深入展开教学方式的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张荫南. 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续)[J]. 高等数学研究,2004(05).
[2] 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管明贵.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