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能素质“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初探

2020-11-06洪志祥

考试周刊 2020年83期
关键词:体能素质课课练运用方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备受推崇,所以出现了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不断淡化的趋势,“课课练”也逐渐不见身影。但面对现阶段我国学生体能素质逐年下降的问题,越来越多体育教育专业学者均认识到了“课课练”的重要作用,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体能素质,则需要让“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来看,“课课练”在锻炼小学生体能素质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文章主要针对体能素质“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展开探析,希望为教育同行提供参考,为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共同努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素质;“课课练”;运用方法

自2000年以来,教育部每两年会对我国学生进行体质检测,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很大一部分学生体质不达标,越来越多学生受到肥胖、近视、体质弱等困扰。这一情况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为了有效改变现状,教育部也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倡导,比如“阳光体育”“快乐体育”“课课练”等,希望以创新的体育锻炼方式去提升青少年的体能素质。其中,体能素质“课课练”是一项在体育教学中专门针对提高学生运动体能而实施的身体练习,其实施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而且还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探索,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基于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提高体能素质“课课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并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去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能素质。

一、 “课课练”的时间安排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素质“课课练”到底要安排多长时间,部分教师觉得5分钟足够,也有教师认为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去安排,时间长短并无特定标准。我们从过去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实际情况来看,基本上时间都会安排在10分钟左右,所以5分钟的说法不太可取,特别是采取游戏方式进行“课课练”时,需要更多时间,要想达到最佳的体能素质提升效果,甚至还要更长时间,否则只会导致“课课练”流于形式。当然,时间太长也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主任务,所以首先要对“课课练”的时间合理安排,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而定。

而“课课练”时机则可安排在课程结束或是结合教学内容去适时穿插。1. 队列练习需要在课程开始阶段进行,选在这一时机的好处在于,此时学生精力最为集中,所以动作基本能做到位,而且队列练习强度不高,开展类似于跑步的活动,还能起到热身效果;2. 课程的最后阶段开展“课课练”,由于学生的身体经过了一节课的锻炼,全身肌肉、骨骼均处在舒展状态,此时进行“课课练”更有助于其体能恢复,能够提高练习效果;3. “课课练”还能够穿插在游戏教学中,当学生动作出错或是开小差时,教师进行“处罚”,让学生在欢快氛围中不知不觉完成。

二、 “课课练”的组织形式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有着多种多样形式,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调动学生的锻炼兴趣,同一种体能素质还可以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比赛中充分锻炼,从而提高体能素质。比如,要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可采取俯卧撑、立卧撑、斜身引体、抛接实心球、引体向上等形式。同时,如果条件允许,在开展“课课练”的过程中还可播放背景音乐,吸引学生参与。值得注意的是,“课课练”的组织形式切忌乏味单调的机械化运动,而需要将其内容与体育课堂内容整合,让学生怀抱愉悦心情去练习,而不是要学生一直重复再重复,如此只会让学生心态消极,不仅无法达到“课课练”的预期效果,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体能素质锻炼心生抗拒。此外,在组织开展“课课练”时,还要对其负荷大小合理把控,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如果该节课所教内容需要学生高强度与高密度练习,那么在最后的“课课练”中则不应安排太大负荷,防止学生过度劳累,反之,如果课堂练习强度不大,则可适当加大“课课练”的符合,以此达到强化学生体质的效果。

三、 “课课练”的内容安排

体能素质是对人体器官系统功能运动表现的具体表现,属于人体活动的基本能力。体能素质“课课练”意味着将体质锻炼融入体育课堂练习当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能锻炼方法。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课课练”的内容安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突显学生主体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课课练”,需要认识到课堂主体是学生,那么学生能否被其内容吸引、是否能够有效掌握、体能素质是否得到有效提升以及学生能否从中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均需要在安排“课课练”内容时综合考量。一切与学生主体性脱节的体能素质“课课练”均为形式主义,如果对“课课练”的组织形式、开展时间刻意追求,只会让这一体能素质锻炼模式失效。所以,在“课课练”的内容安排中,要充分把握好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去综合考虑其实践模式。

(二)提升趣味性

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内容涉及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活性等方面,如果采取针对性的机械化练习则非常枯燥,难以激发小学生的练习兴趣,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极易出现这类问题,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于体育锻炼的意义认知不足,所以那些形式单一的体育练习往往效果欠佳。因此,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内容安排需要提升趣味性,首先从心理层面去满足小学生的兴趣喜好,激发其体育锻炼内生动力,具体体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年龄的不同去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用好体育器材去创设教学情境,以趣味性内容激发学生锻炼兴趣,让“课课练”变得更加生动。比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跳跃能力进行训练,教师便可利用多种多样的简单器材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如双脚夹沙包跳远、接力跳绳等,对小学中高年級学生则可直接用垫子铺设跳跃区域。在体育器材的利用下,原本单调的“课课练”也能变得非常有趣,小学生在趣味性的练习中也能实现体能素质的提高目的。

(三)强调循序渐进

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认识到通过“课课练”的运用去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是典型的循序渐进过程,所以在内容安排方面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因为过大的运动负荷或者是不规律的练习让学生心生畏难情绪,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对身体形成伤害,可谓得不偿失。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某一项运动技能进行训练时,要把握好节奏与尺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地让学生逐渐掌握。同时,“课课练”的内容安排也要结合该节课的训练内容去有计划地进行。比如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展开跳跃素质练习时,由于该年龄段的儿童不宜长时间持续性地展开单一化的跳跃练习,所以教师可设计“单脚跳—跨跳—双脚跳—站立跳—助跑跳”的步骤,对学生的跳跃练习一步步指导,每种跳跃练习时间不宜太长。

(四)因材施教

尽管“课课练”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并不长,但是部分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项目对学生的运动负荷承受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于许多体质较弱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所以,教师需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负荷范围内,告诫学生体育锻炼要不怕苦、不怕累,唯有坚持才能提高体能素质。比如,为了让小学高年级学生的400米测试达标,教师可在“课课练”内容中安排追逐跑、障碍跑、足球比赛等项目,每次训练时间为5~10分钟,对于平日练习态度散漫的学生,教师应当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适当降低其训练要求,最开始只需要他们坚持跑完全程即可。在练习一段时间过后,教师可将训练进度差不多的学生进行分组编排,每一次进步都进行重新分组,以此去激发他们向前进的动力。每一次测试教师都可在终点线等学生,如果学生有进步,则要大声宣布最终成绩,当着全班学生面对其进行表扬。经过长时间地坚持锻炼,学生的体能测试一定能过关。

(五)注重科学合理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素质“课课练”还需要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确保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与科学合理性,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去实现对学生体能素质的巩固加强。比如,在课堂训练中安排的是上肢锻炼的运动内容,如排球的传垫球,那么在“课课练”中便可安排下肢练习内容,确保练习的平衡,让学生的体能素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此外,科学合理性还需要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体现,比如教师可将喜欢跑步、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进行意义分组。同时,“课课练”内容还可结合季节情况去安排,比如冬季则安排力量、耐力等方面的体能素质练习,而其他季节则安排速度、柔韧性、灵敏等方面的练习,保证学生体能素质锻炼的有效性,维持最佳锻炼效果。

四、 “课课练”的家校合作

对小学生体能素质的“课课练”,虽然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针对性练习,但是仅仅凭借课堂上的几分钟练习,很难对学生的体能素质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效果,所以“课课练”的开展还要重视家校合作,在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达到提高体能素质的效果。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也认识到了家庭参与对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探索体育教育家校合作方面已集中大量师资,为“课课练”走进学生家庭奠定了坚实基础,共同助推学生从“课课练”发展成“天天练”。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体能素质“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属于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而做出的简单回归,更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与方法创新。身为小学体育教师,在针对学生的体能素质“课课练”中,既要保证训练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喜好,确保科学合理且循序渐进,还要对其时间安排与组织形式进行合理制订,确保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全面增强小学生的体能素质,唯有少年强,才能中国强!

参考文献:

[1]燕凌,李京诚,王亚丽,李祺,安宁,白婧.体能素质“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2020,40(4):70-71.

[2]賀蕾.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课课练”的实践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8(2):30-31.

[3]陆丰.小学体育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3):125+128.

[4]薛梅.体育教学“课课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7(6):111-112.

作者简介:

洪志祥,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古雷开发区分校。

猜你喜欢

体能素质课课练运用方法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培养途径
高校军事体能素质提高的体育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