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影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0-11-06卜丽艳畅会格王金燕

考试周刊 2020年83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应用研究

卜丽艳 畅会格 王金燕

摘 要: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关乎学生心灵的成长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出,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逐渐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转变,特别是在当前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德育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校园影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校园影视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担负着学生自我展示与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校园影视;综合素养;应用研究

近十年笔者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以校园文化为背景,校园德育目标为依托,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对真实的校园生活进行微视频创作。在校园影视的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还能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与心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学会认识好和坏,分清美和丑,形成爱恨分明、疾恶如仇的情操和审美观、价值观,更好地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德育环境。如今,学生的作品数量在逐年增加,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一、 以影视作品为依托,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

校园影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是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充分挖掘校园影视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中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校园影视进一步发展是一项比较有意义的研究。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笔者与几个同事共同提出以校园影视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抓手,让影视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

这里和大家分享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

近两年,所教的部分学生中考入学成绩都不太理想,学习文化课的能力不高。每天上课无精打采、睡眼蒙眬,作业不催个五六遍根本交不齐,就连体育老师上课都很吃力。这些学生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看着他们真心疼。笔者与几位教师不经意间谈起《阿甘正传》这部影片,曾被它深深地打动过。经过适当地剪辑后,笔者与几位教师分别带着学生观看了这部影片。然而,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学生没看懂。没关系,一个月之后再看一遍;又一个月之后,再看一遍。三遍之后,筆者与几位教师发现他们的表情在变化,学生的眼睛亮了,散发出光芒;声音大了,震撼着心灵。最后师生达成了情感的共鸣: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一个在别人口中的“傻子”,成了橄榄球明星、乒乓健将、亿万富翁,最后跑遍了整个美国,拥有众多的追随者。那是因为在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阿甘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小目标指引他,他也因这一个目标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心中没有任何杂念,最终实现目标。这样观看的效果出奇的棒,学生开始思考,开始寻求老师的帮助,他们逐渐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实现了心理认同,自己开始重塑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 以校园影视为契机,实现学生的自我认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在校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过程,处于归属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萌芽与强烈要求阶段。如何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实现自我认同,提高审美情趣?如何使他们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如何让他们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些难题一直困扰着笔者与几位教师。

当年笔者与几个同事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让学生也参与到校园影视创作当中,从一个被动的观众变身为其中的演员、编剧、剧务、摄像,甚至统筹全局的导演呢!

优秀的影视作品大都是来源于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第一次尝试创作中,笔者与几位教师先根据某班的实际情况确定主题,拟定了微电影剧本的几个核心关键热词——留守儿童、上网、打架受伤、十八岁、心灵回归等,然后利用主题班会课让学生用亲身的经历进行讨论,对于这些平时熟悉的话题,学生想说的话太多太多。在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剧本很快就成稿了。接下来,竞选演员,准备道具,一蹴而就。至于拍摄和剪辑,教师可挖掘班里的学生资源,有些学生的录像和电脑制作水平远远超出老师们的想象。2013年第一部微电影《十八岁的“网”事》喜获“第十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比活动”微电影类二等奖,同学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然而更可喜的收获是学生在自导、自演、自拍、自筹的过程中,开始深入地思考,发表自己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由于这种情感体验是学生自发感悟到的,不是外界强制灌输的,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因此作品所隐藏的教育目的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渴望改变自我的内驱力。这种渴望发自学生内心,使他们的心理不仅没有压力,而且会产生一种轻松感、自豪感,继而促进其产生愉快的心情。于是在拍摄视频的同时,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就不自觉地改正了自己身上一些不良的习惯,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

尝到甜头就越来越喜欢这个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始用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寻求教育智慧,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反省和教育他人的目的。

总而言之,学生是校园影视的主角,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校园影视艺术创作的依托。教师完全可以放手,挖掘学生潜力,尊重学生个性,敢于让学生自主进行发挥,用原创作品来提升他们对校园生活的感悟。

三、 以校园影视为纽带,关心公益,自主创新

近几年,本校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开设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社团。以志愿者社团为例,本校师生不定期地去养老院慰问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等,有时还献上一些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感人至深的镜头精剪制作而成的短视频《孝缘行》在2020年1月在“寒冬的温暖,身边的感动”——邢台市正能量随手拍短视频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学生成长了,格局也变大了。最初的创作仅仅是以教育学生和实现学生的自我反省为目的,现在学生开始主动关注公益活动,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更加充实了。

受众所周知的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经典公益广告的影响,教师决定用同样的方式来解读中国梦(CHINA DREAM)。和学生翻阅了几天英汉双解词典,我们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想要的答案:Civilization Dream, Harmony Dream, Improvement Dream, Novelty Dream and Abundance Dream consist of CHINA DREAM!(文明梦、和谐梦、发展梦、创新梦、富裕梦构筑中国梦)!一个学生把这个创意制作成书籍装帧参加第十四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最终获省级二等奖;随后又有三个美术生将这个创意制作成了以杨柳青年画为背景的动画小视频参加2014年第十一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比,结果又一次获省级一等奖及国家级银奖。最近,又有学生提出了手绘动漫版《中国梦》的文案。

至今先后创作了几个公益广告。其中《一带一路》获第九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创意需践行,创客你也行》在第十三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比中获国家级一等奖;《小网民数字歌》在2018年由国家互联网办公室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央视网承办的中国好网民公益广告设计活动中获视频类三等奖;《花簇核心价值观》在2019年“网聚正能量 感知新河北”优秀网络短视频创作征集活动中荣获纪念奖。2019年4月更是有幸受邀参与沙河市第二幼儿园《众志成城,童心筑梦》微电影的拍摄指导,该片最终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中国梦——行动有我:2019年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中被推选为展播优秀作品。2017年12月,笔者与几位同事就前几年的实践活动所撰写的论文《谈校园影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华夏教师》(ISSN2095-3267;CN10-1045/G4国家级正规期刊)上发表,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深刻地意识到,在信息化、数字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事实证明,校园影视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技能锻炼、才能展示的舞台。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依托校园影视中蕴藏的丰富思想和艺术内涵,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习耳濡目染或亲身感受,使学生自觉放弃或改变不符合群体规范与要求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地融入群体中来,从而教育、激励个体,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态度、情绪、毅力和理智等性格品质,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和能力,在视频录制或欣赏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和情感升华。

每个人都有青春,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最亮丽的时段,让教师引领他们在追梦的路上享受自己智慧所带来的乐趣,挖掘他们自我创新的潜力,给他们浮躁的青春注入理性的思维,让学生用独特的创作形式给自己的青春留下美好的记忆,并借助校园影视这一工具将素质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样必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地、深远地影响,使他们在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世界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施伟研.借助校园影视魅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J].中国校园影视,2018(10).

[2]马勇,畅会格.谈校园影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华夏教师,2017(12).

作者简介:

卜丽艳,畅会格,王金燕,河北省邢台市,河北省邢台市二十冶综合学校。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应用研究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依托小精灵生物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研究
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