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培养途径

2017-01-14任亚锋李涛苏科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培养途径

任亚锋?李涛?苏科

摘要:体育是大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能素质则是体育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体能状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大学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开拓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而体能素质则是实现这些目标基本条件。本篇文章针对我国大学生体能素质现状,对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能素质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能素质;培养途径

体能素质是指学生个体天生具有某些生理解剖特性和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培养起来的身体综合能力。体能素质是发展其他素质的基础,只有体能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提升其他素质。大学生是振兴中华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昌盛。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却呈下降趋势,所以提高大学生体能素质成为现阶段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体能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体能是任何训练的基础,体能素质好坏关系着其他各项技能训练及实战能力的掌握。一个人的体能水平高,运动成绩好,那么他所进行技能运动以及军警战训等项目提高的就快。因此,要把加强身能素质训练作为任何训练和提高技能训练的基础。体能素质的强弱是学习、工作、生活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二、大学生体能素质现状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其年龄阶段应具备的体能有较大差异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人体生命力最旺盛、身体各项指标最强,所以,这一阶段精神和机体都应充满活力。然而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身体素质只处于及格状态,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及格,良好只占极少比例,优秀更是微乎其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体育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大多数学校、家长、学生都把专业课程作为重点,忽视了身体素质对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影响。第二,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锻炼严重不足。很多大学生除体育课堂不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锻炼,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和方式。第三,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作息安排混乱的状况[1]。很多大学生除了正常上课以外都会在寝室或网吧玩游戏,有的甚至熬夜玩游戏,睡得晚起得晚。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也是导致许多大学生身体素质差的原因。

(二)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在四个阶段成波浪型

把大一时的身体素质作为参照,大二时的成绩好于大一。大三的成绩开始下滑,大四的成绩下跌到最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迎接高考,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化课上,忽略了身体素质的提高,导致大一刚来的时候身体素质比较差。大一、大二体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使学生身体素质在锻炼中得到了改善。大三阶段一般高校的体育已经结课,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又开始下降。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培养途径

(一)高校要重视基础体能课的开展

要改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要求全社会提高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克服重智轻体的观念,切实保障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和体育锻炼时间。

1.基础体能锻炼有利于学生机能及各器官系统更好的发展。只有基础体能素质提高了才能具备从事各项专业运动能力。

2.高校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在基础体能得到锻炼的基础上高校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具体可采用选项课及俱乐部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树立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个性体育、全面发展的理念。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体育锻炼需求。

3.基础体能测试可以引入新的评价体系。根据每位同学的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差异,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各阶段性评价及跟踪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体能状况做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高校要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除了课堂上对基础体能的锻炼,高校要积极地开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要求在项目上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内容要丰富多彩,例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开展攀岩、定向运动、越野等项目。也可以结合当地资源开展、旅游、滑雪、滑冰等季节性体育运动[2]。注重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将体育锻炼成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部分。

(三)高校要加大体育配套设施投入

各高校也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体育配套设施的建设。高校应具备必备的体育基础设施,根据开设课程以及学校场地可适当地增加健身房、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各个高校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室外场所多开辟空闲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以开展体育活动的空间。另外要转变观念合理规划体育资源,加大体育设施对学生的开放力度,做到学生需要的基础体育设施都免费开放[3]。

四、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总体来说,大学生身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然而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确实不容乐观,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高校、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大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中要进行课程创新,开展个性化多样化体育活动,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生氛围,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大学生健康体魄。

参考文献:

[1]廖向阳.浅谈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与增强体质[J].成长之路,2013(02).

[2]张春燕.大学生体质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10).

[3]李印东.体育与健康[M].电子科技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培养途径
职业学校体育足球教学方法探讨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